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早期识别及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肌钙蛋白I(TnI)是心肌损伤标记物,目前广泛应用于AMI的诊断与评估中.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左室功能受损的预报因子[1],发病后迅速升高,与梗死面积、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有关[2].本研究通过对心肌梗死(MI)患者NT-proBNP和TnI水平的同步观察,探讨AMI期间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NT-proBNP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早期识别及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肌钙蛋白I(TnI)是心肌损伤标记物,目前广泛应用于AMI的诊断与评估中.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左室功能受损的预报因子[1],发病后迅速升高,与梗死面积、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有关[2].本研究通过对心肌梗死(MI)患者NT-proBNP和TnI水平的同步观察,探讨AMI期间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NT-proBNP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早期识别及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肌钙蛋白I(TnI)是心肌损伤标记物,目前广泛应用于AMI的诊断与评估中.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左室功能受损的预报因子[1],发病后迅速升高,与梗死面积、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有关[2].本研究通过对心肌梗死(MI)患者NT-proBNP和TnI水平的同步观察,探讨AMI期间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NT-proBNP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H型高血压合并AMI病人128例,并检测血清Hcy、TnI、CKMB、NT-proBNP水平,测量SBP、DBP,心脏彩超测LVEDD、LVEF,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定Gensini积分。分析血浆Hcy水平与血压、心肌酶、心功能、Gensini积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cy水平与TnI、CKMB、NT-proBNP、LVEDD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SBP、DBP与TnI、CKMB、NT-proBNP、LVEDD及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Hcy与DBP、SBP呈负相关。结论 H型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时,Hcy越高,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心肌损伤越重,心脏扩大概率越大,心功能越差,导致血压降低,预后变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在不同心肌冉灌注疗法中的差异,以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113 例 AMI 患者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组(n=74)和静脉溶栓组(n=39),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血浆NT-pwBNP水平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NT-proBNP水平在急诊 PCI 组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 AMI 患者早期应用急诊 PCI 术较静脉溶栓治疗显著降低血浆 NT-proBNP水平,血浆 NT-proBNP 水平对判断 AMI 再灌注治疗的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CS患者6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6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3例,测定3组血清NT-proBNP、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结果 AMl组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TnI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CRP、TnI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AMl组NT-pro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813,P<0.05),与TnI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血清NT-proBNP、hs-CRP可以作为检测老年ACS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一个无创伤性量化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中H-FABP和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王欣  徐晓非 《山东医药》2008,48(14):75-76
采用EL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的水平变化,随诊6个月.采用AMI发病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ΔLVEDV)>20%作为发生左室重构的标准.发现AMI患者第3天血清NT-proBNP为(1.784.4±1.593.4)ng/L,与6个月ΔLVEDV呈正相关(r=0.42,P<0.05).认为H-FABP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NT-proBNP的水平可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08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心内科就诊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7名。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分为MACEs组64例与无MACEs组153例。采用RT-PCR测量血清microRNA-208a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icroRNA-208a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ACEs、年龄、高敏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均高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最佳临界点为1.4。当microRNA-208a为1.4时,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90.8%;AUC曲线下面积为0.8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3;95%CI:1.01-7.37]、cTnI [HR:1.17;95%CI:1.08-71.96]、NT-proBNP [HR:1.23;95%CI:1.14-2.73]、CK-MB [HR:1.38;95%CI:1.17-2.14]、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HR:1.43;95%CI:1.21-1.93]、microRNA-208a [HR:2.98;95%CI:1.81-3.73]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LVEF [HR:0.93;95%CI:0.89-0.96]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 TnI、NT-proBNP、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是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microRNA-208a表达水平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AMI患者Mb,TnI,hs-CRP和BNP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43名对照者血清中的Mb、BNP、hs-CRP和TnI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MI患者四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清中四项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经溶栓治疗后Mb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而BNP、hs-CRP、TnI水平虽然下降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中Mb、BNP、hs-CRP、TnI水平的测定在AMI患者发病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诊疗价值,AMI早期以检测TnI、hs-CRP为佳,中期以检测Mb、BNP为佳,末期以检测TnI、BNP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心脏射血分数(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8年7月就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的AMI病人,所有病人均检测甲状腺功能、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T3和FT3与EF和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与病人预后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AMI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T3水平与EF呈正相关(R2=0.042,P<0.001),与入院时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2=0.059,P<0.001)。FT3与EF(R2=0.053,P<0.001)、入院时NT-proBNP水平(R2=0.108,P<0.001)相关。FT3与AMI病人EF(P<0.05)、NT-proBNP(P<0.05)独立相关。T3和FT3水平与AMI病人总生存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T3和FT3水平与AMI病人入院时心功能呈中度正相关,但与预后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ST2)、可溶性CD40L(sCD40L)及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81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9例,另选正常对照组35例,同期测定sST2、sCD40L及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三者的差异,同时分析ACS病人三指标与血管病变支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CS组、AMI组、UAP组sST2、sCD40L及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I组sST2、sCD40L及NT-proBNP水平高于UAP组(P0.05);ACS病人中三支病变组sST2、NT-pro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变血管组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病人3个月内发生主要冠脉不良事件情况(MACE)病人sST2、sCD40L及NT-proBNP高于无冠脉不良事件发生别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CS病人血清sST2、sCD40L及NT-proBNP水平对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联合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h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CAMI-STEMI)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AM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T-proBNP浓度与CAMI-STEMI评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组46例和无MACE组84例,比较两组NT-proBNP浓度与CAMI-STEMI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NT-proBNP浓度与CAMI-STEMI评分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AMI组患者NT-proBNP浓度、CAMI-STEM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AMI患者随访6个月后,有46例发生MACE,84例未发生MACE;MACE组患者NT-proBNP浓度、CAMI-STEMI评分均高于无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ROC分析,NT-proBNP浓度预测MACE的最佳界值为741μg/L,灵敏度为91.12%,特异度是73.57%;CAMI-STEMI评分预测MACE的最佳界值为4分,灵敏度为90.02%,特异度是72.23%。(4)NT-proBNP浓度、CAMI-STEMI评分在MACE患者的鉴别能力及预后预测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浓度联合CAMI-STEMI评分对AMI患者PCI治疗后住院期间及随访期6个月的MACE发生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微小RNA-32-5p(miR-32-5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老年AMI患者107例为AMI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SCHD)患者98例为SCHD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分析3组血清miR-32-5p表达及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介素(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AMI组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进行分组,分为<50分组和≥50分组,比较2组AMI患者的上述各指标,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miR-32-5p与TnI、CK-MB、NT-proBNP、IL-1β、IL-6、TNF-α、hs-CRP、LVESD、LVEDD、LVEF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32-5p诊断老年AMI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MI组血清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飞行质谱法、肌钙蛋白Ⅰ(TnI)快速检测法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胸痛发作2 h之内的早期AMI(A1组)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5例.利用飞行质谱法测定所有血清,利用TnI快速检测法测定AMI患者的血清.再将病历齐全的同时用飞行质谱法和TnI快速检测法测定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A1组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质荷比为8149.84和5910.00.这两种蛋白质的差异呈显著性.A1组患者在质荷比8149.84的蛋白质呈低表达;而在质荷比5910.00的蛋白质呈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AMI的血清标志物.②飞行质谱法的敏感性是000000E-M8,特异性是0.008,飞行质谱法对早期AMI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明显优于TnI快速检测法.结论飞行质谱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快速、准确诊断早期AMI,优于TnI快速检测法.  相似文献   

15.
赵雅琳  孙奡燕  姚宇 《山东医药》2012,52(3):102-103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顺序入选72例行PCI的AMI患者,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出现的不良心脏事件。于PCI后3、14 d测定血浆中NT-proBNP、hs-CRP水平,并于PCI后14 d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出现不良心脏事件17例,其中住院期间6例,出院后11例;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55例。出现不良心脏事件者PCI后3、14 d时NT-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者,LVEF值明显低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者,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hs-CRP水平有助于预测AMI行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脏事件发生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66例AMI病人作为AMI组,选取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AMI组采用相应治疗,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治疗前后AMI组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健康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观察AMI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 AMI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治疗后AMI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MI组1年内发生心脏事件28例,未发生心脏事件38例,发生心脏事件病人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可作为评估AMI病人心脏功能及心脏事件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AMI患者200例,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发生并发症(新发症状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分为单纯心肌梗死组(n=42)和心肌梗死并发症组(n=158);根据入院时TMAO水平四分位分为4组,每组50例。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不同TMAO水平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比值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TMAO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梗死并发症组TMAO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心肌梗死组(6.4±1.8μmol/L比4.2±1.3μmol/L,P0.05)。AMI患者TMAO水平与并发症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校正年龄、糖尿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cTnⅠ和hs-CRP以后,TMAO水平最高四分位数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数患者的6.01倍(95%CI 2.03~17.73,P0.05)。TMAO与cTnⅠ、NT-proBNP和hsCRP的相关性强弱顺序为:cTnⅠ、NT-proBNP、hs-CRP(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64、0.42,均P0.05)。结论血浆TMAO水平与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风险及血浆cTnⅠ、NT-proBNP、hs-CR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脑钠肽(BNP)对伴有胸痛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06年6月-2007年6月因胸痛到我院CCU住院的183例病人,首先行18导联心电图,将确诊的43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排除,将剩余的140例病人,即刻测定其BNP、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水平.根据监测结果最终将140例病人确诊并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BNP均值水平为215.6 pg/mL(55.6 pg/mL~512.3 pg/mL),然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则分别为81.2 pg/mL(26.8 pg/mL~248.6 pg/mL)和25.6 pg/mL(8.9 pg/mL~68.9 pg/mL)(P<0.001).与BNP值的第1个四分位数的病人相比,那些第2、第3、第4个百分位数的病人患AMI的危险比分别为1.18(95% CI 0.78~3.16)、1.83(95% CI 1.52~3.82)及5.22(95% CI 4.92~7.21,P<0.000 1).尽管BNP在AMI的诊断方面较CK-MB、TnI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但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降低.结论 BNP不是AMI的一个诊断工具,而是一个强有力的预后预测因子,特别是那些伴有胸痛、心电图及CK-MB、TnI浓度没有特异性改变升高的病人.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kit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c kit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I患者PBMC的c kit受体蛋白 (CD117)表达 ,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其c kit受体mRNA水平 ,并分别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AMI患者 (n =2 4 )PBMC中c kit受体表达率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 (n =2 0 )相比增高显著 (P <0 0 5 ) ;AMI患者PBMCc kit受体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肌钙蛋白I(TnI)峰值及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AMI患者PBMCc kit受体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且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 ,c kit受体可能在AMI病程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凶险,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很多临床研究资料也显示,AMI患者发病时,若延缓救治1h,则其病死率为1.6%.因此,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患者获得成功救治的机会也越高.血清酶学检测因其特异性差、耗时长,对早期AMI的诊断不太适用[1,2].心电图检查是AMI患者诊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具有快速、无创、直观的特点.但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心电图的灵敏性只有50%,临床大约有1/3的AMI患者心电图无典型的波形,常造成临床抢救方式应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3,4].本文通过对疑似AMI的患者快速检测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TnI),总结Mb、TnI用于AMI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