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琼  李江  孟梦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91-7892
[目的]通过对红河州膏桐集中分布的人工幼林进行不同径阶各器官的含碳率测定与分析,为膏桐人工幼林的碳储量计算提供较为可靠的含碳率参数。[方法]采用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方法测定膏桐人工幼林的碳储量。[结果]膏桐各器官的含碳率依次为:果实(44.32%)、主干(43.26%)、树根(41.40%)、树叶(40.52%)、树枝(39.21%),其中果实的含碳率高于其他器官,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干基部的含碳率高于树干1.3 m处。膏桐各器官占单株的生物量比例分别为:树干(62.17%)、树根(26.35%)、树枝(6.56%)、树叶(4.87%)、果实(0.05%)。[结论]膏桐全株含碳率的加权平均值为42.36%。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宜膏桐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人工损伤种皮、剥壳、热水浸种、20%双氧水浸种和清水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人工损伤种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为75.00%;剥壳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5.00%;60℃热水浸种10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3.33%,高于其他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结果;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91.67%,高于5和7 min浸种的结果。[结论]膏桐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20%双氧水浸种3 min。  相似文献   

3.
不同供氮水平对膏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膏桐1 a生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进行砂培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氮素供应水平(N1、N2、N3、N4、N5、N6、N7、N8分别为0、24、48、71、107、142、284、568 mg.L-1)对膏桐苗高、地径生长及苗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膏桐幼苗对氮的供应水平反应敏感,且膏桐幼苗对供氮的适应范围较宽,不同处理之间苗高差异达显著水平。N2~N8处理苗高净增量分别为对照(N1)的119%、147%、170%、189%、202%、234%和218%。当氮供应水平降低(N4~N2)或缺氮(N1)时,幼苗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比率增加,缺氮处理(N1)为N7的1.67倍;净增生物量分配给根系的比例也明显增大,缺氮时为51%。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热河谷生境对云南野生膏桐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育苗方式在2种干热河谷生境进行膏桐苗木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膏桐苗术造林中.育苗方式(实生育苗和扦插育苗)差异比牛境(南北走向的河谷两岸和东西走向的河谷南岸)差异产生的效效更大.是造林中更重要的困子.其中以实生苗莆木成活率较高.但扦插苗的发育速度比实生苗快;在光照辐射较低的生境条件下苗木的成活率较高且有利于苗木度过缓苗期,而光照辐射较强的生境条件却有利于苗木生长:此外,定植后实生苗对环境较不敏感,而扦插苗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地径和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苗木的质量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类型对膏桐幼苗耐高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膏桐实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土壤类型营养配方处理条件下水分饱和亏缺、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配方在25℃和35℃条件下,膏桐幼苗生长正常;在45℃高温处理下,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燥红壤配方与赤红壤配方和砖红壤配方相比,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和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增高幅度较小,变化趋势较平缓.方差分析表明,燥红壤配方与赤红壤配方及砖红壤配方在高温期间的生理指标差异极显著,而赤红壤配方与砖红壤配方差异不显著.综合3种配方在高温期间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其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燥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相似文献   

6.
杉木幼林施肥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省遂昌县湖山乡林场杉木林4年施肥试验表明:施用复合肥和钙镁磷肥能明显促进杉木幼林生长。4年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66.7%和72.9%,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98.9%和105.9%;7年生杉木幼林树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74.4%和88.7%,地径生长分别增加69.9%和63.5%.钙镁磷肥对杉木生长具明显后效作用。尿素和氯化钾肥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高世代优良种源幼林生长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杉木高世代优良种源子代4年生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经2年生长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A3、B3、C3处理对幼树高、胸径、冠幅生长的影响与对照比较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表现出良好的后续生长效应,B2、C2处理对胸径、冠幅生长保持良好持续效应,说明适当N、P、K配比能对个体的胸径生长有更好持续效果,其他处理的持续效应相对较弱,与对照比较不显著。采用尿素与复合肥按1∶2混合0.75 kg/株施肥量的经济性状较好,2年生长期胸径生长量可高达5.2 cm、树高生长量达2.5 m,且对个体后续生长持续时间更长,可为杉木生产经营与低产林分提高生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连续施肥对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合理施肥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对1~5年生杉木幼林进行连续施肥,调查研究杉木幼林生长情况,以及施肥对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连续施肥对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的杉木单株各组分生物量不断增加.其中树干生物量增加得更快.施肥处理第5年,杉木各组分的生物量所占比重分别为树叶13%、树枝25%、树皮9%、树干32%和树根18%.[结论]各组分生物量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  相似文献   

9.
定量分析千年桐地径、树高生长规律,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其生长规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千年桐5年生人工林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8.49 cm、3.59 m。地径和树高的总生长量均在第2年迅速增加,但树高生长到第5年时趋于缓慢。地径连年生长量随林龄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逐渐远离平均生长量曲线。树高连年生长量随林龄的增加呈波浪式增长趋势,5年间与平均生长量发生2次交叉,说明树高的生长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地径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ABT生根粉浸种对膏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ABT(生根粉)浸种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为膏桐的播种育苗和造林提供参考.用不同型号、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进行浸种处理,测定膏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种子电导率、POD活性、MDA含量,评价ABT生根粉浸种对膏桐种子的处理效果.结果,10~100mg/kg的不同型号ABT生根粉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膏桐种子的发芽特性,其中以25 mg/kgABT3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和发芽势比对照分别提高15.15﹪和11.87﹪;50 mg/kg ABT6号、25 mg/kg ABT1号和25 mg/kg ABT7号处理效果次之,但均可明显提高膏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11.
施肥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解肥料对麻疯树幼林结实的影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麻疯树生长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疯树的株高、总新梢生长量、地茎粗、挂果数和千果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果枝率、成果率和出仁率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当施肥量为0.4 kg/株时果枝率和出仁率最高,分别为81.54%和64.18%;当施肥量为0.2 kg/株时成果率最高,达到95.82%.  相似文献   

12.
配方施肥对八角幼林生长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配方施肥对八角幼林产量、树高、冠幅和地径的影响。经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角幼林产量最佳施肥比例是K2B1N3P3即(氯化钾250g·株-1、硼肥25g·株-1、尿素489.1g·株-1、钙镁磷肥833.3g·株-1),树高增长最佳施肥比例是N3K2P2B2即(尿素489.1g·株-1、氯化钾250g·株-1、钙镁磷肥555.6g·株-1、硼肥50g·株-1),冠幅增大最佳施肥比例是N3P3K2B1即(尿素489.1g·株-1、钙镁磷肥833.3g·株-1、氯化钾250g·株-1、硼肥25g·株-1),地径增粗最佳施肥比例是K3P3B3N1即(氯化钾375g·株-1、钙镁磷肥833.3g·株-1、硼肥75g·株-1、尿素163g·株-1)。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麻疯树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年种植的麻疯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15个施肥处理和1个不施肥为对照,运用施肥前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单株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讨论了施肥对麻疯树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麻疯树树高、地径生长、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处理12、处理13和处理14与对照相比,树高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乙烯利处理对麻疯树成花与结实的影响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在不同发育时期处理麻疯树茎尖,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期处理对结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结实数呈下降趋势,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发育近成熟时用乙烯利处理,则抑制作用变弱,不同浓度间结实数差异不显著;麻疯树花芽分化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时间性,花后一段时间内,是否用乙烯利处理,枝条都不易形成花序;花序数与乙烯利浓度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乙烯利对麻疯树花的形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初次结实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成花,二者在果实发育成熟前存在养分竞争。  相似文献   

15.
根据麻疯树的生长特性,在同一试验地选择结果初期、树势基本一致的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在其萌发前按主侧枝与主干夹角为50°、60°、70°和80°等4个水平作拉枝处理,每处理4株小区,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分别统计萌枝分布、萌枝生长量和花序坐果量,结果表明:拉枝角度对麻疯树萌枝分布、萌枝类型及花序坐果力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前期豆粉改性小桐子蛋白基胶黏剂的基础上,研究NaOH-尿素、Ca(OH)2/NaOH和NaHSO3处理对小桐子蛋白基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碱Ca(OH)2/NaOH处理小桐子蛋白制备的蛋白基胶黏剂性能未达预期效果;采用NaOH-尿素处理小桐子蛋白制备的蛋白基胶黏剂,仅加入交联剂CRO和pMDI制备的蛋白基胶黏剂胶合板干、湿强度满足GB/T 98463—2004《胶合板》中I类胶合板的性能要求;采用NaHSO3对小桐子蛋白进行处理,加入的交联剂(KF、CRO和pMDI)制备的蛋白基胶黏剂胶合板干、湿强度均能满足GB/T 98463—2004《胶合板》中I类胶合板的性能要求,尤其以加入交联剂CRO和pMDI制备的胶合板性能远超这一标准。3种方式处理小桐子蛋白均能与加入交联剂(KF、CRO和pMDI)的发生一定的交联反应,使小桐子蛋白基胶黏剂的干、湿强度有所提高,其中湿强度提高明显。NaHSO3对小桐子蛋白进行处理,尽可能地保留蛋白大分子结构,使得以其制备的小桐子蛋白基胶黏剂干、湿强度较另2种处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麻疯树基肥施用适宜深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0、10、20、30 cm)对麻疯树云热-1号根、茎及叶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可显著促进麻疯树各器官生长,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在试验初期,地径和茎高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之后,地径和茎高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其次是施肥深度10 cm的。随施肥深度增加,4条侧根总长、1级侧根总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而后减,其中均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磷及钾积累总量的差异显著;肥料深施(10~30 cm)也明显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可见,麻疯树基肥施用土层深度以2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采自云南省建水县、石屏县和元阳县的麻疯树叶、树皮及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树叶39种,树皮35种,种子30种,化合物类型包括醛、酮、酯、萜类化合物、甾醇类、脂肪酸、烷烃、烯烃、芳香族化合物等。5-羟甲基康醛、蒽、棕榈酸、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亚油酸乙酯、亚油酸甘油酯、角鲨烯和β-豆甾醇等8种化合物为麻疯树叶、树皮及种子共有的挥发性成分。在麻疯树叶、皮及种子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多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三萜类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和天然维生素E,同时发现相同海拔和生境的麻疯树样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较相似,为了解麻疯树各部位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油桐种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油桐是一种较耐干旱抗贫瘠的植物,在中国西南地区分布较广.滇、川、黔等省的小油桐资源虽然较丰富,但管理不善,制约着各省小油桐果实和种籽产量.为了对适宜发展种植小油桐的地区及其进一步加工研究提供参考,对小油桐的地理分布、适生条件、种质资源、产量和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