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168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介绍后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168例肾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位于左肾87例,右肾81例.肿瘤直径2.0~6.9 cm,平均4.7 cm.T1.N0M0 92例,T10N0M0.76例.常规制备后腹腔间隙.按顺序分别进入4个相对无血管解部层面进行分离.第一分离层面位于腰肌前间隙,此层面可以在手术初期快速找到肾蒂;第__二分离层面位于Gerota筋膜前叶与融合筋膜之间;第三分离层面位于肾上腺与肾上极之间或膈肌与肾上腺间隙;第四分离层面位丁Gerota筋膜的锥尖部. 结果 16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8±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0±30)ml.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3 d和1.2 d.术后平均住院日5.8 d.14例发生腹膜破口,未影响手术进行.18例术后有不同程度肩痈,2 d后自行消失.123例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均无瘤生存. 结论 后腹腔镜下解削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解剖层次清楚、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为需要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肥胖型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中不同位置辅助性套管的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完成61例肥胖型T1~T2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据肿瘤部位合理选择不同位置辅助性套管:肿瘤位于中上极者于腋中线肋缘下1 cm处置入辅助性套管,肿瘤位于中下极者于腋中线髂嵴上1 cm腹侧4 cm处置入辅助性套管,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61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53.1±23.5)min,术中出血量(57.6±29.7) ml,术后住院时间(5.7±2.6)d,术中发生腹膜破裂5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肥胖患者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中根据肿瘤部位合理选择不同位置的辅助性套管手术安全性高,患者能更好地受益于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7岁。右侧27例,左侧25例。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8例,其余44例为超声体检发现。肿瘤的大小1.5cm×1.8cm~8.7cm×9.2cm,平均3.6cm×4.3cm。肿瘤位于肾上极19例,肾中部15例,肾下极18例。52例均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术前临床分期:T1N0M05例,T2N0M045例,T3aN0M02例。结果52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有13例腹膜破裂,有6例术后肩部隐痛,有4例切口皮下气肿,患者均在短期恢复。术后均无使用镇痛剂。手术时间90~230min,平均152min;出血量50~200ml,平均120ml;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7.5d。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49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颗粒细胞癌1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与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T1~T2肾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分别行腹腔镜下及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比较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取第一类误差α=0.05,第二类误差β=0.10,2种术式术后住院时间均值相差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4±1.3)及(8.1±2.2)d,中位切口长度分别为8及15 cm,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及2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较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肾蒂血管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36例。肿瘤位于左肾15例,右肾21例;肿瘤直径3.1~8.8cm,平均(5.8±3.2)cm;其中TlN0M020例,TlN0M016例。术中仔细辨认重要的解剖结构、腹膜返折、侧锥筋膜、腰大肌及重要血管。以膈肌脚和弓状韧带为标志找到肾蒂血管,以Hem-o-lok或endo-cut离断肾蒂血管。结果 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210分钟,中位数118分钟。估计失血量50~650m1,中位数95 ml。术中腹膜破裂8例,肾静脉损伤出血1例,无重要脏器损伤,无中转手术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8(2~48)个月,无局部复发或发生穿刺通道种植转移。结论应用后腹壁的肌肉和韧带在后腹腔镜下的形态特点及其与肾脏的毗邻关系来定位肾脏、解剖分离肾门和分离肾血管更安全、更便捷,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27例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127例,随访发生手术并发症患者的预后情况,术后肾功能情况.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1、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不同病理分期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以及不同病理分期生存率之间的差异.使用Karnofsky行为表现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结果 127例患者随访107例,随访率84.3%.平均随访23(4~51)个月.9例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术后患者1、3年总生存率为95.6%、95.6%,无瘤生存率95.8%、95.8%,肿瘤特异生存率96.8%、96.8%.pT1~T2者3年总生存率,肿瘤特异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1%、98.6%、98.6%;pT3a者分别为90.2%、85.6%、90.2%.pT1~T2与pT3a患者肿瘤特异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0分者占91.6%(98/107). 结论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其生存率与肿瘤病理分期相关;患者术后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局限性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中,辅助性Trocar的不同置入时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完成了T1N0M0~T2N0M0的61例肥胖患者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据辅助性5mmTrocar置入的时机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和辅助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例数、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常规组和辅助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7.4±13.2)min和(153.1±23.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5.8±23.3)ml和(57.6±2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转开放例数、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不再是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禁忌证,术中尽早地根据肿瘤的不同位置置入辅助性Trocar,可以加快手术速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可避免中转开放。  相似文献   

8.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A组)及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26~75岁,平均53岁。肾肿瘤位于左侧42例,右侧34例;肾上极36例,中极23例,下极17例。肿瘤平均直径5.4(2.0~10.2)cm,肿瘤分期T1 65例,T2 11例。病程5 d~17个月。B组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龄18~79岁,平均56岁。肾肿瘤位于左侧35例,右侧38例;肾上极28例,中极21例,下极24例。肿瘤平均直径5.9(2.4~11.7)cm,肿瘤分期T1 54例,T2 19例。病程2 d~24个月。患者均行B超、IVU、逆行造影以及CT和(或)MRI检查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分期、是否有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等。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SA评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大小、患侧、Fuhrman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计算)、止痛药物(双氯芬酸钠)用量、并发症、住院总天数、随访时间、局部复发、切口种植转移等指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69(50~1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7(15~500)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1~2)d,术后切口感染者5例,出现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过敏者6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术后止痛药物用量50(50~100)mg。平均术后住院6(5~10)d。B组平均手术时间121(80~2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3(120~800)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1~3)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者9例,出现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过敏者45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术后止痛药物用量125(100~150)mg。平均术后住院11(7~15)d。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总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P值均〈0.01)。A组平均随访36.3(12~7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B组平均随访39.8(12~75)个月,术后15个月失访1例,余均无局部复发,2例T2患者因肾癌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死亡。2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1%和96.9%(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对于T1~T2 N0M0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 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我们应用单孔4通道(Quadport)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技术治疗3例肾脏肿瘤,1例为右侧中央型4.2cm肾肿瘤,另两例分别为左侧肾下极7.4cm和肾中部4.5cm肾肿瘤。经脐部切口将Quadport置入腹腔,采用5mm头部可弯腹腔镜和标准腹腔镜直器械实施标准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脏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例手术均由LESS完成,无加辅助通道、无转标准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完成病例。仔细实施手术步骤,避免过度钝性分离组织造成术中出血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采用Quadport减少了器械间的相互干扰。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5、230、170min,估计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00、150ml。本组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引流时间分别为4、3、2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10、8d。本组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和切口感染病例。病理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2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分别为pT1bN0M02例,pT2aN0M01例。本组未见肿瘤侵及肾周围组织。结论 LESS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肾癌行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患者实施术后疼痛、呼吸道、液体和引流管、胃肠功能、切口、并发症和院外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35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术后发生切口红肿、轻度感染,经及时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淋巴漏,经通畅引流和低脂饮食1~2周自愈。未发生出血、急性肾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实施充分术后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上尿路解剖与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上尿路解剖特点与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临床效果的关系,并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技巧。方法:我院收治63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其中左侧35例,右侧28例;肿瘤最大径1.5~8.2cm,平均3.6cm;所有患者均根据上尿路解剖特点完成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常规建立腹膜后腔,腹腔镜下在无血管区游离肾脏后内侧,找到输尿管并向上游离肾蒂,Hem-O-lock结扎肾血管并剪断,在肾筋膜前间隙充分游离肾脏。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48min;出血20~150ml,平均40ml;术后3~7d出院。62例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其中1例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余经B超及胸片检查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根据腹腔镜下上尿路解剖特点,选择无血管平面入路解剖肾周间隙,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技巧处理肾蒂行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的解剖标志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途径行肾癌根治术的解剖标志. 方法 2002年11月~2004年7月,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46例.第1个trocar位置在第12肋下缘2 cm骶棘肌外侧交界处,第2个trocar位置在髂嵴上缘中点,或髂前上嵴内上方2 cm左右,第3个trocar在腋前线与肋弓下2 cm交界处.首先寻找腰大肌为背侧标志,膈肌为肾上极后侧标志,肾上腺为肾上方内侧标志,腹膜为腹侧标志.肾静脉位于肾动脉前下方.分离右肾静脉应常规分至下腔静脉汇合处.直线切割器分别切除肾动、静脉.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 min(60~25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3 ml(20~1 000 ml).肾上腺切除32例,占69.6%(32/46).1例由于解剖标志不清出血改为开放手术;1例直线切割器切右肾静脉时,误将腔静脉切割封闭了1/2;腹膜损伤4例.46例随访1~20个月,平均9个月.1例因肾癌肝转移,术后1年死亡,余45例无瘤生存. 结论良好的解剖标志是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蒂解剖定位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278例的影像学和手术视频资料。男148例,女130例。年龄(54.7±16.5)岁。其中,T1 N0 M0期肾癌117例,T2N0M0期肾癌59例,上尿路上皮癌36例,无功能肾66例。病变位于左肾132例,右肾146例。术中在腰肌前间隙内以腰大肌和膈肌内侧弓状韧带为解剖标志寻找肾蒂。记录寻找肾蒂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恢复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278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及输血病例。寻找肾蒂时间(3.5±1.3) min、手术时间(95.6 ±23.8)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72.4±27.5) ml,恢复饮食时间(2.1±0.7)d,下床活动时间(1.8±0.9)d,术后住院日(8.5±2.7)d。 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寻找肾蒂的最佳解剖层面是腰肌前间隙;肾蒂的确切位置为腰大肌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间隙内,膈肌内侧弓状韧带下方约2 ~4 cm处。熟悉后腹腔镜下肾蒂的解剖定位特征可以缩短寻找肾蒂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85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50ml。随访0.5~5年,均无复发,穿刺孔种植转移1例。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重视穿刺孔种植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和开放肾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2例,开放肾癌根治术2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效果的差别。结果:后腹腔镜手术时间为50~240min,平均120min,全部手术顺利,出血50~70ml,平均60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7d;开放手术时间为120~360min,平均200min,出血100~300m1.平均200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10d。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同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出血少,恢复快,但手术效果相当。因此,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2月至2010年2月我中心60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19例,男∶女=17∶2;后腹腔镜手术41例,男∶女=33∶8。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所有患者肾癌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术后病理证实透明细胞癌5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7.7±17.7)岁vs(55.2±16.6)岁(P=0.607);肿瘤直径为(3.3±0.9)cmvs(2.9±1.0)cm(P=0.063);术前肌酐为(107.9±54.7)μmol/Lvs(96.8±18.2)μmol/L(P=0.396);术后肌酐为(117.8±55.9)μmol/Lvs(107.5±19.6)μmol/L(P=0.443);手术前后肌酐变化分别为(9.8±22.2)μmol/L和(9.8±14.3)μmol/L(P=0.988);两组手术时间为(167.9±46.9)minvs(148.5±41.2)min(P=0.108);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1.6±10.2)minvs(26.9±9.0)min(P=0.058);术中失血量为(327.9±174.2)mlvs(181.8±120.1)ml(P=0.247);术后住院时间为(11.0±3.4)dvs(8.9±4.0)d(P=0.015)。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术后输血患者分别为3例和4例(P=0.668),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P=0.648)。两组患者分别随访38.8及45.4个月,肿瘤控制良好,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肾肿瘤方面,安全性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而手术创伤小、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完整取出标本的适宜切口.方法 因肾癌需实施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连续性住院病例119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腹部切口组60例,腰部切口组59例.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实施,完整标本取出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统计分析2组手术时间、标本取出时间、切口长度、标本质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止痛剂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肾脏最大横径、肿瘤分期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9±14)、(115±12)min(P=0.000),切口长度分别为(4.9±0.3)、(5.3±0.4)cm(P=0.000),标本取出时间分别为(14±2)、(24±6)min(P=0.000),术后止痛剂用量分别为(35±27)、(52±29)mg(P=0.002),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0±2)、(21±4)h(P=0.01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1±3)、(20±4)h(P=0.457),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1)、(6±1)d(P=0.476),标本质量分别为(469±181)、(459±169)g(P=0.7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9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液化、感染病例.8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未见切口疝、肿瘤切口种植病例.结论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完整取出标本时,腹部切口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是完整取出标本较为合适的路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ropriate incision for intact specimen extraction during retroperitone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een patients in need of retroperitone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of 60 patients received intact specimen extraction through a muscle-splitting abdominal incision. The second group of 59 patients received intact specimen extraction through a muscle-cutting lumbar incision. All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team of surgeons, and the intact specimens were extracted by the same surgeon. Standard operative features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operative time, the time of specimen extraction, incision length, specimen weight, 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the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algesia requirement, and complication rate).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matched in regard to patient age, body mass index,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kidney, and the stage of TNM (each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bdominal incision group and lumbar incision group in terms of operative time (99±14 min vs 115±12 min; P=0.000), incision length (4.9±0.3 cm vs 5.3±0.4 cm; P=0.000), the time of specimen extraction (14±2 min vs 24±6 min; P=0.000), analgesia requirement (35±27 mg vs 52±29 mg; P=0.002), 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20±2 h vs 21±4 h; P=0.016).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terms of the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21±3 h vs 20±4 h; P=0.457), hospital stay (6±1 d vs 6±1 d; P=0.476), and specimen weight (469±181 g vs 459±169 g; P=0.776). There was no complication of incision in the 2 groups at 12 months′ follow-up (rang, 6 to 18 months). Conclusion A muscle-splitting abdominal incision for intact specimen extraction is more appropriate than a lumbar incision during retroperitone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with small incision, little injury, short operative time, quick recovery, and less pa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80例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腔镜组),38例行常规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开放组8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穿刺通道的种植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康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