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业正大力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并在新的"十二五"计划中针对智能电网的发展作了具体实施规划,其中专门针对配电网络自动化的建设做出了重点批示,并提出建设智能化配电网络的目标.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关键是需采用自动化设备,提高设备的故障判断能力和自动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条件.基于多年来稳定发展的远动技术,馈线终端DTU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能够实现在馈线基础层的实时监控服务.  相似文献   

2.
程贡电 《电世界》1996,37(1):1-3
该文阐述了随着近年用电负荷的迅猛增长,我国各地城市配电网普遍出现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各地电力部门对城网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提高居民用电规划水平;推广环网供电方式;建设无人值守的变电站;积极发展电缆配电网;选用智能化设备;发展配电网信息通道;发展和完善负荷监控装置;加强高压网架建设;简化城网电压等级等。文中并阐述了在城网改造中电力部门期望电器制造部门开发供应的新产品:小型智能化的开关设备;小型全自保护  相似文献   

3.
对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进行评价,可以有效促进智能配电网建设。介绍了智能电网的特点及发展优势,阐述了智能配电网的特性,结合当前智能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从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状况入手,提出了配电网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在智能电表安装与数据利用情况、智能终端、智能变电站、智能诊断、光纤到配变、高级量测体系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覆盖等方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地区的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了与智能配电网建设相关性较高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丘柳明  胥布工 《低压电器》2012,(11):33-37,45
针对智能配电网监控系统的特点,结合GPRS远程通信技术,采用ARM7处理器LPC1768、GPRS模块MC37i和24位高精度A/D采集芯片ADS1278,设计了高精度的配电网实时监控终端,解决了传统配电网监控终端传输距离短、测量精度不高、保护动作响应缓慢、实时性差等问题。在讨论了整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介绍了软、硬件模块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实时遥测、遥信、遥控和快速故障保护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测量精度高、通信距离远、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故障保护响应迅速、实时性强。  相似文献   

5.
褚东  金建达  任灵 《电世界》2012,(11):8-9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利用远程通信将现场设备的数据集中到监控主机,由监控主机监控、管理现场设备的运行,构成智能化配电监控系统,是配电网智能化的基本要求。传统配电监控系统的通信采用网络线、光纤等有线方式。其优点是通信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随着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大规模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已是必然趋势。分布式能源主要通过微电网接入配电网。配电终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基本的底层控制单元,传统配电终端已不能满足含微电网的新型配电网的监控需求。为了适应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需要将传统配电终端升级改造为基于IEC 61850的分布式能源智能监控终端。分析了微电网分层监控架构在通信系统方面对分布式能源智能监控终端提出的新需求,在传统配电终端的IEC 61850信息模型中引入了IEC 61850-7-420中定义的分布式能源控制领域的相关逻辑设备和逻辑节点,给出了基于IEC 61850的分布式能源智能监控终端的信息模型及信息交互模型。在信息快速有效交互的基础上,基于IEC 61850的分布式能源智能监控终端能够实现包括微电网模式平滑切换在内的多种微电网高级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评价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综合效率,针对我国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发展特点,从规模、性能、效果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了配电网智能化建设效率与运营效率两阶段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配电网智能化建设效率和运营效率分别进行了测算,通过专家法制定了智能电网不同发展阶段建设效率与运营效率权重,最后加权求和得到了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综合效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ArcInfo为开发平台,以AE(ArcGIS Engine)组件为开发控件,以C#为开发语言,结合数据库管理功能开发的基于GIS的配电网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将自动制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与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一体,阐述了系统设计、开发环境、技术特点,实现图形管理、查询管理、配电网分析、运行监控和系统维护等,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配电网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配电房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运用能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因此智能化配电房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内容,为此开发了一种配电房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IEC 104通信规约,由传感器、监控主机、通信链路、配电设备等构成。利用该系统,可对配电房运行环境、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也可对配电房设备进行本地或远程控制。对于状态监控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监控软件采用IEC 104规约进行数据传输。该系统在工程试点运行中实现了对配电房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有效减少了配电房的巡检次数,保障了配电房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配电网规模的快速增长,一线运维人员缺乏,传统的巡视方式已不能满足配电网运维的需求,需要采用智能巡检的技术手段提高配电网运维效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码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配电网智能化巡检的应用方法,应用信息化"大、云、物、移"理念,以二维码规范运行标识,强化巡视进度和质量的全过程管理,通过移动终端将巡视、带电检测等业务应用与设备物联网相结合,同时依托信息化的强大数据分析功能,智能化比对分析检测数据,实现远程会诊,有效支撑状态评价,真正实现配电网智能化巡检。  相似文献   

11.
智能楼宇中无线传感网混合接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智能楼宇环境,设计并实现无线传感网络、电力线载波网络和以太网接入的混合网络。文中的混合网络中,无线传感网络在频域和空域上分割子网,并在每个子网的接入节点进行了分布式判决。电力线载波网络将各个无线传感网进行连接,并通过以太网接入节点将信息采集并发送至Internet。本设计在保留了无线传感网优点的前提下,利用了现有电力网络布线设施,并且满足远程监控要求,同时解决了无线传感网随着节点数目增多而信号连通性急剧下降的问题。使得智能楼宇环境中组建大型无线传感网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基于已有SCADA/GIS平台,利用配网监控终端数据.实时计算配网线损功率的系统。该系统能适应弱环网等复杂的配网运行方式,并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配网中每一段支路每一个变压器的功率损耗情况.为配网线损的管理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提出由管理计算机、学生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成基于以太网的智能考核系统。这个考核系统由管理计算机直接控制学生计算机,再由学生计算机上的控制软件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触点进行故障点的设置,产生故障,让学生排除。同时该系统可以对故障的排除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能够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并给出分数。  相似文献   

14.
对馈线众多的低压配电线路,目前主要有以下方法来实现系统监测:(1)采用电流互感器接多功能电力监控仪,加485通讯表实现多路系统监测;(2)采刖电流互感器接变送器来实现。使用上述两种方案成本高、投资大。本文介绍‘一种低压双绕组电流互感器,它与ARTU-M32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众多终端配电线路进行遥测的智能配电方案。该方案具有成本低、投资少、安装接线简便等优点,有利于低压智能配电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的配电线路神经元智能监测系统是通过构建基础神经元节点,以无线传输技术作为神经元之间信号传输媒介,形成以神经元为支撑节点的智能分析网络,从而实现线路状态的综合监测与故障智能分析,可以有效缩短排障时间,整体提高配电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故障智能监测系统的基础架构与工作原理,并就功能扩展性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IEC 61850国际标准是TC57工作组针对变电站自动化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作出的全面规范,为设备的“即插即用”和各厂家的智能电子设备间的互操作创造了条件,其同样可以通过扩展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立足于杭州市电力局配电自动化的实际,对基于IEC 61850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给出了基于IEC 61850通信网络与系统和配电自动化及相关应用系统的集成两部分解决方案,为未来建设基于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电网中智能变电站得到了快速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分布式布置已成为必然趋势。为应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分散化布置、信息远程控制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业无线通信技术的变电站就地化保护方案。依据变电站特点,将工业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于变电站就地化保护站控层,实现对变电站现场设备监测,开发适用于变电站环境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测试,试验证明该方案可实现变电站复杂环境下高可靠、实时的数据传输,为后续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KD-XH型配电网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KD-XH型配电网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对妥善处理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问题具有的独特优点,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技术特点和应用及运行情况,指出该系统经运行实践证明是一种优良的新型配电网中性点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19.
常成  熊炜  袁旭峰 《电测与仪表》2017,54(22):35-41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主动配电网实现自愈控制的关键,而配电终端为其核心设备。在集中式配网自动化系统中FTU只有监测和控制功能,主站与终端间配合过于依赖通信网络,一旦通信网络异常就难以实现配电网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文章结合智能分布式配网自动化技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系统的配电智能终端,在原有FTU监测、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线路保护功能,就地实现故障隔离及恢复供电。文中针对主动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差动保护方案和自适应整定策略,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建模验证了该终端的工作效果,对智能分布式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智能节点的电机监控系统,重点讨论了RS-422/CAN转换接口的硬件设计和CAN智能节点的软件设计.并阐述了将单片机的数据传送到CAN总线上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