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下,分析了以CDIO为理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的方法。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企业项目需求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将高校教育与大工程相结合,走出一条培养"现场工程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围绕地方性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从2006年开始研究与实践以来,在不断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性本科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方案,创建了以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成效显著,既促进了专业建设,又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类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中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围绕地方性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从2006年开始研究与实践以来,在不断总结阶融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性本科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方案,创建了以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成效显著,既促进了专业建设,又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类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中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根据"CDIO"教育理念,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项目引导"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整合教学内容,建立实训平台,改革教学方法,以顺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金陵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阐述了以"课程设置岗位化,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实施工程化"的"三化"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技能推动,项目驱动,创新带动"的"三动"理念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在比较国内外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熟经验基础上,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l专业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在毕业时同时拿到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8.
张丹 《电器评介》2014,(8):247-247
计算机作为工科专业的一个代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应用能力、工程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建精神更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更是成为了技能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应用"为目标、"创新"为特征的各行各业急需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机器人教育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借助该实践平台,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难以满足教学现状的问题,本科院校纷纷设立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来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汽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实习基地,汽车服务工程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讨论了汽车服务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如何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未来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电力电子技术"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在教学中课程组紧抓独立院校"大众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采取的实践改革措施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青年教师自身队伍的成长及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这些实践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地方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都明确提出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发展方向。营口理工学院作为辽宁省集体向应用型转型的10所高校之一,在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区别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就是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  相似文献   

13.
"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路"课程教学需达到两个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专业应用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电路理论基础,[1]达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对电路知识的基本要求。针对如何在不增加教学学时的前提下,达到上述教学目的,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结合学校的特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人员能力的需求,提出从企业需求出发,构建市场营销(电力方向)专业实践体系的思路,并对保障实践体系运转的措施及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效果,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给出了具体实施措施。实践证明,教学改革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为例,阐述了我国工程类高等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具有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改良3+1"人才培养模式是四年制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解析"改良3+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培养模式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体系和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的三大体系结构,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独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面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重新构建与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选择特色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验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结合风电产业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风能方向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建立了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提升学生的软硬综合技能,构建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风能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设计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能力分解,阶梯推进"的思路,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构成整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