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HFRS)体内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2例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轻型9例,中型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其发病1、4和12周时血浆内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以16名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发病1周时,HFR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IL-6和TNF-α在发病4周时即恢复至正常水平,而IL-1β、IL-8和IL-10在发病12周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发病12周时,HFRS组中型病例血浆IL-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同期轻型病例(P均<0.05)。结论HFRS发病过程中存在炎症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肾破裂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严重并发症之一.1981-1996年国内报道了来自1972年以后的63例HFRS肾破裂病例.有报道HFRS肾破裂的发生率为1.2%-5.2%,但有许多地区数十年未见过I例.总的来看,HFRS肾破裂的发生率是低的,但其病死串是相当高的(22.2%).故将HFRS并发肾破裂的有关问题加以阐述,以期对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在各期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仪器选用美国Coulter-JT型全血细胞计数仪,空腹采肘静脉血1ml,抗凝送检,由仪器自动取血分析;结果:血小板4项参数的改变从发热期开始,具体表现为PLT、PCT降低,MPV、PDWK升高,在低血压期及少尿期变化最显著,其中危重型及重型患者4项参数的改变尤为显著;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有利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袁迪 《黑龙江医学》2010,34(9):664-665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IL-15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细胞免疫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2例HFRS患者病程各期和20例健康人血清IL-1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FRS患者血清IL-15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程极期达高峰,与BUN变化相一致,重症患者IL-15在发病早期和极期均显著高于轻症组。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1994年-1996年住院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08例临床资料,其中有60倒出现各种并发症,占55.5%;因并发症死亡36/60例(60%).并发症表现依次为:肺感染及腹腔感染24例(40%),占首位;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18/60(30%),居第二位;再次为左心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ARDS,分别为8例,7例、3例.作者认为,提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友症的认识与防治水平,在降低本病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近几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治疗经验,作者收集了五莲县人民医院2004~2005年住院治疗的HFRS308例,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于1998年发生洪水后,我站进行了关于肾综合症出血热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86例HFRS患者和40例对照用RIA法测定血浆ET动态变化。结果 HFRS患者血浆ET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少尿期最为显著,恢复期降至正常,同时,ET与HFRS患者血浆BUN,Cr均显著高度正相关,且ET水平越高,病情越重,结论 ET在HFR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25例正常人和39例EHF患者四期血清sICAM-1水平。结果EHF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少尿期及多尿期sICAM-1与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sICAM-1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明显负相关;少尿期sICAM-1与血尿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sICAM-1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参与HFRS的发病过程,动态检测HFR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HFRS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为HFRS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 ,亦可出现多系统和多脏器损害。本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容易误诊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笔者将 1996年至 2 0 0 1年我科收治的 5 8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8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5 2例 ,女性 6例 ,发病年龄 2 0~ 6 0岁 ,其中 2 0~4 9岁 5 3例 ,5 0~ 6 0岁 5例。当年 10月至次年 2月38例 ,4~ 6月 2 0例。农民 5 0例 ,城镇居民 8例。分型标准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25例CAP患者治疗前后情况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结果 CAP组患者治疗前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658 4±0.259 7)ng/mL、(2.680 9±0.255 4)ng/mL,对照组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472 8±0.077 6)ng/mL、(2.426 3±0.307 2)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AP组患者治疗后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518 3±0.205 2)ng/mL、(2.523 0±0.279 4)ng/m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CAM-1水平表达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02,P<0.001);sVCAM-1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036,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随肺炎治疗显效后下降,动态检测血清sICAM-1及sVCAM-1水平有助于判断肺炎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2.
张菁超 《铁道医学》2013,(12):911-913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组,取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容积比(PCT)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PDW、MPV、PCT明显升高,而PLT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时监测HFRS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状态作出判断,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脑卒中的相关性。②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双抗体ELISA法动态测定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含量,以1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③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病24小时~1周呈上升趋势,1周~2周内呈下降趋势,但2周时sICAM-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大梗死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P〈0.01);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患者的血清sICAM-1浓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患者(P〈0.01)。④结论 sI-CAM-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参与了脑卒中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Leng J  Lang J  Zhao D  Liu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89-19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称内异症 )患者血清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的水平以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 2 1例内异症及 2 1例对照者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1)内异症组、对照组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分别为 0 30 μg/ml± 0 0 7μg/ml及 0 18μg/ml± 0 0 5 μg/ml,两组比较P <0 0 1;(2 )内异症组Ⅰ~Ⅱ期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为 0 2 4μg/ml± 0 0 6 μg/ml,而Ⅲ~Ⅳ期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为 0 32 μg/ml± 0 0 6 μg/ml,两组比较P =0 0 1;(3)内异症组及对照组患者增殖期及分泌期血清sICAM 1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sICAM 1增高 ,且与期别呈正相关 ,提示sICAM 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咳喘落对实验性哮喘豚鼠ECP和sICAM-1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中药咳喘落对哮喘豚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嗜酸性粒细胞及其脱颗粒产物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的影响,阐明咳喘落治疗哮喘抗气道应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酶标记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密度梯度细胞分离分别测定了哮喘豚鼠血浆中ECP、sICAM-1的含量和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哮喘豚鼠血浆中ECPsICAM-1的含量肺泡灌洗 细胞总数和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发病过程中肝、肾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FRS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FRS患者ALT76.20±51.36U/L,AST96.37±57.23U/L,TBIL36.54±18.23μmol/L,BUN26.87±18.45mmol/L,Cr456.93±266.35μmol/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FRS患者患病过程中肝、肾功能均有明显变化,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郑里  张建新 《当代医学》2010,16(5):62-65
目的探讨sICAM-l在判断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及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径10~17cm,13.73±1.27cm)患者首次TACE术前,术后1月,第二次术后1月和14例健康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对比TACE术前、术后1月血清sICAM-l水平变化与肿块体积大小及甲胎蛋白(AFP)变化的关系。结果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l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AFP组术前sICAM-l的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月sICAM-1的水平,与术前sICAM-l的水平比较显著下降(P〈0.001),二次术后1月血清sICAM-1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6)。第一次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减小比例下降幅度与slCAM-1含量下降幅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512,P〈0.05,术后slCAM-1变化水平与AFP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84,P〈0.05。结论TACE能够降低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负荷和活性密切相关。对巨块型肝癌病人,sICAM-1的含量在评价TACE疗效和判断再次TACE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对AFP阴性者更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16例(SAP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述各组外周血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sICAM-1与sVCAM-1水平有升高趋势(F分别为7.772与9.622,P均为0.000).CHD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和0.487,P均<0.01).AMI组和UAP组的sICAM-1水平((318.0±86.4)μg/L和(334.9±122.6)μg/L)高于SAP组((264.8±86.6)μg/L)和对照组((279.8±145.8)μg/L),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sVCAM-1水平((407.8±182.1)μg/L、(446.3±160.4)μg/L、(386.5±104.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3.2)μg/L),P均<0.05.结论:sICAM-1和sVCAM-1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前者升高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HFRS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实验室确诊为HFRS的患者74例,其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14~86岁,分析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治疗费用和转归情况,应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中发热症状最多见,占93.24%,其次为乏力、头痛、腰痛、恶心、呕吐、少尿或无尿,具有典型"三红三痛"临床表现病例仅21例,占28.37%。临床分型以轻型和中型居多。实验室检查以肾功能损伤、急性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为主。首诊误诊病例共19例,误诊率25.7%。结论 HFRS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少,误诊率高。临床医生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