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性.方法:2005-03~2006-10,共入选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ALLen's试验阳性,并且入院前未行任何抗栓治疗,发作时间<12h).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术后即刻拔出鞘管.结果:桡动脉鞘管植入率100%,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58%),双支病变(30%),多支病变(12%).术后安返病房.术后切口处少量渗血4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0.术后1例患者发生桡动脉搏动减弱,1个月随访,桡动脉恢复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约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20%,是PCI最具挑战的病变之一。笔者采用经桡或股动脉途径行PCI术,首创DK-Mini-Culotte双支架术式治疗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选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病例26例,入选标准:(1)De novo冠脉病变,主支与边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分别经桡动脉(12例)和股动脉(8例)途径完成2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PCI,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诊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 结果 12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1.1%,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60.1±16)min比(57.8±21.2)min和造影剂(208±35)ml比(201±32)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1%).临床随访6个月,无1例死亡,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桡动脉组为2.3%,股动脉组患者为3.6%,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PCI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46例,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进一步作介入治疗.结果 43例(93.5%)行桡动脉穿刺成功并完成冠脉动脉造影,造影成功率l00%.32例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中31成功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PCI治疗,成功率96.9%.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安全,恢复快,痛苦小,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住院日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56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 565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性心绞痛7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02例,心肌梗死347例.结果 对1565例患者的2109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多支病变1 318处,C型病变466处,慢性闭塞病变87处,分叉病变276处,左主干病变13处.介入治疗中12例行冠脉旋磨术,38例行切割球囊扩张术.65例为急诊冠脉再灌注治疗,348例应用冠脉内超声仪指导介入治疗.95.1%行支架置入,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3%(1 539/1 565).不成功的病例中23例为慢性闭塞病变,5例为严重扭曲或钙化病变.术中左主干撕裂1例,心包填塞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后上臂血肿13例,桡动脉搏动消失41例,无上肢缺血.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高,局部并发症较少,适合大多数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可行性、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6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其中145例经桡动脉途径、12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完成PCI操作时间分别为(62±9.6)min与(60±10.2)min,PCI成功率分别为96.5%与9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4.8%)则较经股动脉途径组(1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例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8年5月在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1例患者58处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性心绞痛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1例,心肌梗死3例。结果对41例患者的58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其中A型病变3处,B型病变9处,C型病变46处。介入治疗成功率97.6%(40/41),不成功的一例为慢性闭塞病变,球囊未能通过。术后前臂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一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PCI治疗成功率高,局部并发症少,适合于绝大多数冠脉病变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君蓉 《当代医学》2012,(27):63-64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6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670例,成功率为97.8%;桡动脉插管成功650例,成功率为94.9%.其中265例病人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3例,桡动脉痉挛30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3例,前臂肿胀4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21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明确预后.结果:本组ACS患者发病-就诊时间(4.1±2.6) h,就诊-球囊扩张时间(70±17) min,术中置入药物支架(1.3±0.6)枚,病变血管前向血流100%达TIMI3级.术中6例发生低血压,4例发生室颤/室速.随访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无明显改变,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ACS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4 h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A组,43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B组,57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24 h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出血、尿潴留、失眠、肢体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B组(P < 0.05~P < 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较股动脉途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46例.观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9%.46例患者53处靶病变成功植入53枚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43枚,普通支架10枚),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7.8%.靶病变类型:A型病变4处,B型病变24处,C型病变25处.术后无出血、血肿、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可行,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无需卧床制动,痛苦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7年以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372例,成功率98.4%;桡动脉插管成功368例,成功率97.4%.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86例,其中左主干病变5例,单支血管病变50例,2支病变56例,3支病变75例.术中及术后发生与桡动脉穿刺有关的并发症52例(13.8%).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STEMI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共计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手术平均时间、X线平均曝光时间和Door-balloon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Door-balloon时间相当,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并发症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126例需行PCI的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组(A组)82例和经股动脉途径组(B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难度小低、术后患者即可活动、住院时间短、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上述特点均优于经皮股动脉穿刺行PCI术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从而探讨桡动脉闭塞发生的原因.方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086例,分别分为冠状动脉造影组(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以及初次介入组和多次介入组,比较各组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结果 1086例患者中,3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8%),其中CAG 4.0%,PCI 1.8%,初次手术2.6%,多次手术3.1%.结论 合适的术后压迫、术后手腕部活动的指导以及术后指肢血流的观察等方面的护理均有助于预防桡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17.
蒋靖波  伍于斌  张伟  潘迪光 《医学综述》2009,15(10):1586-158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TO靶血管共28支,平均闭塞时间为(8.7±4.2)个月,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桡动脉鞘,之后再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5枚。成功率为85.7%(24/28),与我院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31例CTO病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4)的失败病例均是由于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所致。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成功率并不低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介入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刚 《当代医学》2011,17(31):78-7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介入治疗的40例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和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操作,成功率为100.0%。20例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出现2例(10.0%)心脏不良事件;20例股动脉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出现2例(10.0%)心脏不良事件,1例(5.0%)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插管成功420例,成功率为92.5%;其中161例病人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12例,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3例,前臂肿胀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20.
7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后12个月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中远期支架内狭窄及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总结2007年1~3月行PCI治疗并于术后12个月行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78例,对其心绞痛复发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完全性血运重建率100%,术后按冠心病PCI术后治疗指南进行规范药物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心源性及非心源性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造影随访结果 提示6例(7.7%)共16个靶病变(10.6%)发生再狭窄,其中5例共9个靶病变血管需行血运重建治疗.PCI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性明显减少.结论 患者PCI术后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其再狭窄发生较低,患者中远期随访心功能及心绞痛发生均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