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道旁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蓉  赵芳  李香满 《疑难病杂志》2006,5(5):392-394
妇女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随其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阴道前壁膨出是最常见的部位。Olsen等[1]调查了27342名美国妇女,其中34.3%患有阴道前壁膨出。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学。POP的发生,可同时存在多个病因。研究表明肥胖、年龄大、分娩巨大儿、盆底组织薄弱、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咳嗽、长年便秘)和既往有盆腔器官手术史等均为P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雌激素降低,整个盆底组织萎缩,组织弹性降低,使得盆底器官脱垂增加[2,3]。1盆底结构…  相似文献   

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UI和POP)的发生率在人群中高达30%-76%,而超过50%的经产妇有某些程度的POP,其中10%-20%有脱垂相关的临床症状[1].妇女一生中有11.1%的风险行盆底修复手术,而传统的POP修复手术是在已经薄弱和缺陷的筋膜、结缔组织及韧带上进行悬吊和修补,再次手术的风险可高达13%-56%,而阴道前壁是复发最常见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盆底器官膨出(POP)合并或不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妇女骶韧带中的胶原蛋白Ⅰ的含量.方法取因盆底器官膨出而行子宫全切手术病人的骶韧带为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中胶原蛋白Ⅰ的含量.结果①POP组患者中的胶原蛋白Ⅰ含量为[-]72%,[ ]为21%,[ ]为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POP合并SUI组胶原蛋白Ⅰ表达为[-]90.9%,[ ]为9.1%,[ ]为0,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盆底器官膨出患者骶韧带中的胶原蛋白Ⅰ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胶原蛋白Ⅰ的减少与盆底器官膨出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它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据调查表明,50%以上的妇女会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和盆底功能障碍,50%~65%的妇女患有尿失禁。国外关于POP和SUI的研  相似文献   

5.
曹杰 《重庆医学》2012,41(35):3780-3782
随着人们寿命的增加,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也变得更加普遍,包括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据报道,美国妇女经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尿失禁的生存期风险约为11%~12%[1]。对于严重的、有症状的POP患者,手术是恢复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以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PP)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此类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使其产生自卑心理[1].盆腔重建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妇女盆底组织膨出的微创手术方法,通过重建盆底结构,增强盆底支撑力量,恢复盆腔器官解剖位置,缓解临床症状.上海复旦妇产医院收治了1例子宫脱垂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盆腔脏器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影响中、老年妇女生命质量的常见疾病,50~79岁妇女POP发病率30% ~41% [1]. 目前所使用的传统手术途径及方法有开腹式、腹腔镜、阴式手术及人工补片植入等,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发病率约为40%[1],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传统的手术效果不令人满意[2]。  相似文献   

9.
白华 《微创医学》2012,7(1):53-55
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高发病。POP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可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1,2]。传统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阴道前后壁修补  相似文献   

1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因盆底支持结构松弛、损伤及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UI)、盆底器官脱垂(POP)、大便失禁等,常见于中老年妇女,严重影响女性的性健康[1],从而影响其体像(bodyimage)认知.以下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就PFD对女性体像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粪失禁(FI)及产后性功能障碍等[1].PFD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振玲 《吉林医学》2014,(19):217-219
<正>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简称PFD,还可将其称为盆底支持松弛或者盆底缺陷,临床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疾病。近几年来,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提高。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正常妇女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发病率为11%,且有学者预测30年后该病发病率将提升一倍[1]。还有资料表明,中老年女性此病发病率为40%,严重影响着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松弛素浓度与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及绝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POP患者39例(POP组),另设盆底功能正常的39名妇女为对照组;分析POP与血清松弛索水平的关系以及绝经对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POP组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406.7±311.2)ng/L,对照组为(199.4±208.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妇女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172.0±197.5) ng/L,未绝经妇女为(587.5±716.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OP组中已绝经患者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226.2±178.8) ng/L,对照组中已绝经妇女(108.4±98.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OP组中未绝经患者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 1870.2±264.4)ng/L,对照组中未绝经妇女为(373.7±370.4)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血清松弛索水平升高可能是妇女发生POP的病因.  相似文献   

1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 %[l].PFD虽不威胁患者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并能引起精神、心理障碍等问题[2-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PFD的发病、预防及修复重建逐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整体理论、吊床理论及肛提肌维持盆底器官的重要性等多种观点的提出,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获得POP的完整信息,应结合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在辅助检查手段中应用最广泛、最有优势的影像学技术。多种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盆底,包括静态及动态盆底影像学技术,帮助临床医师全面了解POP的发病机制、诊断并建立盆底治疗方案及完善的术后随访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女性盆腔器官包括子宫、膀胱、直肠及阴道壁等突入阴道或从阴道口突出.年龄、肥胖、经阴道分娩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慢性腹压增加、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既往盆腔手术史等不同程度地增加了POP的风险[1-2].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POP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高龄患者常合并内外科并发症不适宜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成为POP 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症状,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预防脱垂加重,避免或延缓手术干预.目前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子宫托、盆底康复治疗(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PFR)、药物治疗等.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1 000例门诊复查的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及妇科检查,了解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对影响盆底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加调查的1 000例产妇发生SUI 275例,发生率27.5%,POP 166例,发生率16.6%。新生儿出生体重≥3.5kg者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经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第二产程≥1.5h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400例阴道分娩者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0例剖宫产者,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后SUI及P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择期剖宫产术后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分娩次数、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重,阴道分娩次数越多,第二产程时间越长,对盆底功能损伤越大,剖宫产对SUI及POP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应避免或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组盆底支持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问题是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各种PFD的修复重建手术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方案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POP)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POP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研究组行盆底重建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9.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案,盆底重建术应用于POP患者中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钱群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5):284-28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驰,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ance,SUI)等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PF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常妇女PFD的发生率为11%,有预测30年后PFD的发病率将增加1倍。因此,PFD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其诊治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