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评住院病人和病房护士,辨别两者感知护理服务质量差异,为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对住院病人360例和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295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病人和护士所感知护理服务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和护士感知服务差距最大的是有形性,最小的是响应性。[结论]响应性服务是医院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应提高护理人员响应性服务意识,同时重视移情服务。  相似文献   

2.
3.
有效的护患合作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患者作为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参与对护理服务的评价,为护理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医院改进护理服务措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患者参与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虽然会带有主观想法,但基本上能够保证客观公平地给予评价,有利于护理部全面考核护理人员、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传统的服从型护患关系中,护士与患者交流较少,不听取患者意见,让患者绝对服从医护人员,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的服务观念也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调查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现状的认知,探索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关系评价表对330例病人和5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和病人对护患和谐程度、护患信任程度、护患关系平等与否的认知具有差异(P0.05);护士遭受语言伤害和躯体冲突的发生率分别为63.28%和7.20%。[结论]病人对护患关系的认知明显好于护士,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评价较以往的研究好,护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1]。在临床工作中,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无论社会还是卫生系统本身,在改善护患关系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护患关系仍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的方面。许多学者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过深入而细致的探讨[2],但从护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影响因素的认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和患者问卷对542名护士和33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问卷中得分居前3位的影响因素是疾病治疗效果、护士工作责任心、患者医疗费用,患者问卷中得分居前3位的影响因素是护士工作责任心、护士操作技能、护士服务态度;护患双方对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服务礼仪、护士服务质量、护士人性关怀能力、护士专业理论、护士操作技能、患者医疗费用、亲友、媒体等评价认知不同(P<0.01或P<0.05)。结论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差异,作为护士应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促进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8.
9.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1].2010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是对我国现有护理服务模式和护理管理方式的改革.因为变革必然影响人际关系[2],因此,了解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认知,寻求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认同点,重新构建符合护理新模式的良性护患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及临床护士各150名进行问卷调查.护士纳入标准:(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者.患者纳入标准:(1)住院1周以上者;(2)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研究且能正确表达语义者;(3)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者.患者排除标准:(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3)精神障碍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患者和护士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并比较双方的异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就病房护理质量满意度分别对护患双方进行调查,调查内容相同,护士采用自评问卷。结果患者对病房护理质量满意度总均分为(4.42±0.53)分,护士自我测评满意度总均分为(4.62±0.38)分;除专业技术和能力一项无差别(P0.05)外,其余各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个主题得分和总均分护士均高于患者(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应认识到护患双方在病房护理质量满意度方面存在的差距,努力改进服务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护患关系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是以解决患者在患病期间所遇到的生理、社会心理、精神等方面问题,满足患者需要为目的的人际关系,同时是一种多方位的人际关系.医生、家属、朋友、同事等也是护患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以多方位、互动方式影响护患关系[1].  相似文献   

12.
柯卉 《护理学报》2013,(18):27-29
目的了解护患双方对护理实践中知情同意实现的认同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然后整群抽取外科住院患者和护士各200名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行编制的两组平行问卷分别调查患者和护士在感知传递信息给患者、给予患者做决定的机会、获得知情同意3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护患双方在感知护理实践中知情同意实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递信息给患者、给予患者做决定的机会、获得知情同意3个方面,护士感知得分均高于患者感知。结论患者和护士在知情同意实现情况的认同度感知上存在差异,护士自我感知知情同意实现情况明显优于患者。为了更好地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利,一方面应使患者对知情同意权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宋伟  张岩  王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265-4265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持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1,2]。然而护患纠纷的发生却呈上升趋势,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素质训练,增进彼此沟通,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将是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内容[3]。我院对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一些减少护患纠纷的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患者得到了实惠,具体体现以下方面:消除了陌生感,增加了安全感;获取了有关手术方面的信息、知识,减轻了焦虑,消除了恐惧心理;缩短了住院日,节约了费用;增强了自我保健防病意识,培养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健康教育的开展,也使护士受益颇深:促进、学会了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工作;掌握了沟通的技巧;激发了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所以说,实施健康教育。护患双方受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及家属、陪侍、监护人的关系,而狭义的则是指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信任关系和治疗关系,是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前提条件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正处于由生物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转变,在影响疾病与健康的因素中,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因素,不仅是有害物质因素可导致各种躯体的疾病,而且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样产生致病作用.病人在医院里接触最多、最密切的是护士,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如果不懂得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就不能获得病人病情变化的信息,就无法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工作,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怎样才能沟通护患关系,本人通过几年来的护理工作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田凤欣 《全科护理》2008,6(12):1099-1099
近年来护患纠纷有增加趋势,护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护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护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田凤欣 《家庭护士》2008,6(4):1099-1099
近年来护患纠纷有增加趋势,护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护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护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广义的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及家属、陪侍、监护人的关系,而狭义的则是指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信任关系和治疗关系,是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前提条件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正处于由生物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转变,在影响疾病与健康的因素中,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因素,不仅是有害物质因素可导致各种躯体的疾病,而且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样产生致病作用.病人在医院里接触最多、最密切的是护士,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如果不懂得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就不能获得病人病情变化的信息,就无法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工作,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怎样才能沟通护患关系,本人通过几年来的护理工作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护患纠纷有增加趋势,护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护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护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1与病人沟通是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1.1建立平等护患关系护患关系的改善必须建立在护患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不存在弱者与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