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互助护理模式在老年公寓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郴州市两所老年公寓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老年公寓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采用互助护理模式对老年人进行护理,评价两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状况、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和食欲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公寓中应用互助护理模式,能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咸宁市7个城乡结合部社区280名老年人进行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结果]老年人自护能力总分为(100.25±22.56)分,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的老年人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为(23.75±6.45)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及自护能力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护能力、婚姻状况和年龄是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结论]城乡结合部老年人自护能力越强其生活质量越高,促进本区域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关心老年人的情感照料,促进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行为与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西安市20所养老机构46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老年人吸烟、饮酒、兴趣爱好和主动获取保健知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无兴趣爱好、主动获取保健知识、体育锻炼和生活规律老人抑郁总分和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兴趣爱好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均产生影响(P<0.05或P<0.01),主动获取保健知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影响(P<0.05)。[结论]老年人健康行为影响其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应加强老年人不良生活行为的矫正和健康管理,以减低抑郁症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眼疾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中75岁及以上的眼疾老年人,采用孤独量表以面对面入户方式调查。[结果]412例眼疾高龄老年人孤独感评分为(43.08±10.5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子女关系、与子女交流、子女是否听取父母意见、与邻里交往频率、因视力能否在家中安全行走是眼疾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唐山市眼疾老年人孤独感明显,子女应多关心、陪伴父母,满足其情感需求;社区应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鼓励邻里互助,缓解孤独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福州市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明确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福州市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的18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文化程度、患病种类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人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应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高龄老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其社会支持体系对跌倒的影响,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某市社区7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最近1年中跌倒次数1次者824人(23.9%),2次者194人(5.6%),3次及以上者79人(2.3%),跌倒发生率为31.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与子女交流、子女看望频率、子女提供帮助、邻里来往、亲戚朋友来往、社区心理咨询、社会活动频率对社区高龄老人跌倒有影响。[结论]社区高龄老人跌倒发生率较高;社区高龄老人的跌倒受家庭、社区、社会支持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性听力障碍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纯音测听对来我院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老年人218例进行听力筛查,并使用老年听障调查表(HHIE)和自行设计的听力认知、健康教育途径问卷对其中97例60岁~75岁有听力下降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老年人中有44%存在听力损失,耳聋严重程度与HHI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耳聋程度越重情绪问题得分越高,问卷调查发现,老年性听力障碍病人对听力下降认知不足并对听力健康知识需求较大。[结论]提高老年人对听力下降的认识,推广多手段老年人听力筛查工作,满足老年人的科普知识需求,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一般资料问卷对什邡地区563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人口学资料与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密切相关;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保、慢性疾病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和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19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希望水平总分为32.19分±6.00分,生活质量总分为69.10分±13.63分。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r=0.221,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希望水平呈中等水平,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希望水平越高病人生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春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非概率抽样法抽取长春市两个社区,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对社区内48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生活质量4个领域得分中等;生活质量自评得分较高;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经济和疾病等均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春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中等;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为开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营养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运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健康调查简表(SF-36)等对随机抽取的863名西安市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用于探讨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为52.5%,自理能力、文化程度、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维度与老年人营养状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生活质量差、文化程度低、自理能力障碍是导致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沈阳市城市空巢"候鸟"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效果及对策。[方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常规的身心健康服务,观察组除此之外接受3个月的持续性心理健康干预,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干预前比较,以及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在抑郁、焦虑、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空巢"候鸟"老人的心理问题现状与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子女探望间隔时间因素有关。[结论]采用群体干预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案有利于改善空巢"候鸟"老人的心理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简称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LISTA、Library of Congress、Acad Search Prem、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 649例病人,干预组1 342例,对照组1 307例,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支持、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干预时间以6周~8周为主,随访时间以3个月~6个月为主,生活质量评价工具主要为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除FACT-B总分比较结果外,QLQ-C30总分(Z=4.60,P0.01)和GQOLI-74总分(Z=3.20,P0.01)比较均显示干预组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但乳腺癌术后病人心理干预时间、频率等参数标准以及国内乳腺癌病人特异生活质量量表的开发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重阳老年公寓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为老年建立健康档案和对慢性病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便利抽样法确定研究对象,由老年公寓的护士提供护理,为期1年.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情况显著改善(P<0.01).结论 重阳老年公寓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式,对促进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两个社区患慢性病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昆明市两个社区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60岁以上的332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不同慢性病对两个社区301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患一种慢性病总分41.81分±19.19分,患两种或三种慢性病的总分在51.78分±18.42分或51.56分±18.67分值高,分值高表示生活质量低,严重影响老年人衣、食、住、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常见患两种以上慢性病老年人生活质量处在较差的水平,控制慢性病发展,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护理发展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及聆听音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睡眠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血液透析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透析时由责任护士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干预后6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病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病人生活质量中除精神健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放松训练及聆听音乐能有效改善透析病人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体质学的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方案对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结果]护理干预2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6个月、12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05)。[结论]基于中医体质学的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灵性关怀对缓解食管癌病人抑郁程度的效果,以期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食管癌伴抑郁病人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灵性关怀,每周干预2次。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两组干预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灵性关怀可改善病人的抑郁情况,帮助病人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何巧  张玮  刘宇  张心驰  应瑛  孙瑾  王晓 《全科护理》2016,(22):2278-2280
[目的]探讨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T2DM)与非T2DM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北京市朝阳区2个社区老年人共313例,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评老年人人口学资料、抑郁情况、生活质量。[结果]T2DM老年病人SDS得分为44.79分±8.60分,非DM老年人的SDS得分为42.03分±9.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病人抑郁发生率为21.32%,非T2DM老年人为12.99%(P0.05)。两组老年人SF-36评分在生理机能、活力、心理卫生、总体健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T2DM老年病人抑郁发生率高于非T2DM老年人,生活质量低于非T2DM老年人;应关注T2DM老年病人的抑郁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自我价值感现状,探讨社区空巢老人与成年子女之间的亲子支持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人自我价值感问卷、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对河北省唐山市社区1 802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802名老年人中有空巢老人1 019人,占56.5%;社区空巢老人自我价值感得分为(111.34±10.61)分,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关心程度的社区空巢老人自我价值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空巢老人自我价值感与亲子支持各维度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子女给予老年人物质支持及老年人给予子女社会支持各维度对社区空巢老人的自我价值感有重要影响。[结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关心情况、亲子支持均是社区空巢老人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子女给予老年人物质支持及老年人给予子女情感支持、物质支持、服务支持能有效预测社区空巢老人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