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定位和中国招贴艺术出发,基于中国招贴设计发展史和传统设计元素与招贴设计的关系基础上,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方向有机结合,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特殊的地位及其运用.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得到更广泛、深入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中国的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之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洋溢着和谐精神。群众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以及它的多姿多彩、共荣共茂,更呈现"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为中国设计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构思素材.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意义,将其精华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并在现代书籍装帧中加以创新应用,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新的视觉艺术.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书籍装帧中的文字、图形、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融合,从书籍装帧设计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元素来创新书籍装帧,是现代书籍设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其中包含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借鉴的精髓,我们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陶瓷文化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以传统为根基、以实力为后盾,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加强中国陶瓷文化与世界陶瓷文化的交流,同时以文化交流促经济交流,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设计应该把吉祥元素的精髓融入其中,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注入时代精神。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挖掘,也为我国现代设计注入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以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意识是指人们由历史知识凝聚、升华而成的经验性心理、思维、观念和精神状态.历史意识是传统文化的积淀;通过历史教育,启发和培养人的智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意识中寻找文化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长期延续和发展,并逐步向四周弥散的主要原因;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历史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所在,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实施现状中的地位,阐述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是一个十分有趣、难解,却又充满了精神张力的命题。今日之中国,前所未有的,呈现出一种在设计中渴望文化寻根的需求.设计师,这一已成相当规模的职业人群,他们所需要的文化归属感,很多时候只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统文化基因与素质教育创新理念的碰撞,出现了颠覆传统文化的趋势并表现出不可持续性的教育论调.文章从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理念创新的贡献度分析,指出了素质教育思想源于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改革实践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亟待传统文化理念的支撑,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和儒家教育理念其核心的"智"、"德"内涵理念结构,读解出其历史意味和面向未来的现代价值含义,确保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符合在中国教育改革可持续性发展方向的正确航道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进入新世纪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今青少年的教育也绝对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也要靠当今青少年以创新的精神批判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一直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全球文化"盛行的今天,如何在现代壁画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及民族特色,是当代壁画设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以中国传统神话为原型创编了"灶神之妻"的故事,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男权主义思想,完成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对话。谭恩美对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与老一辈华裔作家不同,既非一味褒扬、认同,也非全盘否定、排斥。她利用自身双重文化背景,以独特视角审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意象的书写为工具,在构建自身文化身份的同时,促进中西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并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进行阐述,以期通过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理念来重新理解和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审美传统有所认识,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推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是设计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建设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融合,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筑文化理念是一种人与自然亲和的“有机建筑”论;中国建筑伦理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空间强调“礼”制,等级分明,重规矩;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通过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的形式表达文化内涵。在建筑创作中,既要照顾到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发展人文精神,创造出有民族特色的、符合当地人群生活习惯的、并具有多种文化特征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环境,还要考虑到中国建筑文化的走向:信息化、全球化与地域文化共生;地域性、民族性与世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胡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全盘性的反传统",甚至"全盘西化论者"。就其一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一直贯穿于他思想的始终。提倡积极主动向西方学习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是他思想中永恒不变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予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文化财富,但是随着年代一代一代的更替,在当代中国人的身上,中国传统精神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民族文化也渐渐为人们所忽视.传统文化逐渐流失,本文就我国文化现状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是国人文化延承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时下社会总体发展要求的时政刚要.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发展观之问,有一种贯穿而相似的文化溯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本人提倡不仅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继承传统文化精华部分,共同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