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种应用于大电流整流系统的动态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以上位机的西门子WinCC6.0和下位机的ABSLC5/04系列PLC为核心进行动态监控。论述监控系统中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人机界面动画的制作.介绍了上位机与下位机PLC的通信方式,阐述了镍、铜大电流整流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对静电电容器和电池起桥梁作用的新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如果要获得性能优良的超级电容器,就必须对它的核心组成部件电极材料进行详细的研究。本文用水热法制备出一种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MnMoO_4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5 A·g~(-1)时,获得的电容为1284.12 F·g~(-1);当电流密度升高到50 A·g~(-1)时,电容值为1055.56 F·g~(-1)。通过对MnMoO_4电极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可知,MnMoO_4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当充放电持续3000圈后,电容仍然保留了初始值的93.80%。因此,水热法制备出的MnMoO_4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多孔碳电极和聚丙烯酸凝胶电解质,并将其组装成固态超级电容。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电容性能,并与石墨电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多孔碳电极超级电容的电流密度和比电容均高于石墨电极。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了超级电容的储能特性。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电流密度时,终止电压越高,电容能量密度与电容密度越高。在终止电压相同时,电流密度越小,电容的能量密度以及电容密度就越大。电荷效率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大,当电流密度为5 mA/cm~2时,达到最高值76. 92%。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纳米片状二氧化锰材料沉积在涂覆有石墨材料的柔性纸衬底上,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了产品的形貌。结果表明,二氧化锰为纳米片状结构,可以大幅提高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将H_3PO_4作为固态电解质,组装成超级电容,在不同扫描速度下作循环伏安测试,电容量达到113.5 mA·h/g(在电流密度为0.1 A/cm~2时)。将组装的电容进行180°弯折处理,电容量未发生改变,而充放电时间略有增加。循环充放电10 000次后,电容量保持在原始电容量的85%以上,具有柔性超级电容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周晓平  舒东 《广州化工》2010,38(5):163-165,178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含Mn、S、O的无定型粉末材料,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组成为MnS0.4O0.8。采用XRD、SEM对其进行了物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研究了其电容行为。结果表明:在1mol.L-1Na2SO4溶液中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当扫描速度为2mV.s-1时,其比电容为131F.g-1,经历500循环后其比电容还能保持初始值的94.8%,表现了良好的稳定性。恒流充放电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可逆性良好。此材料可作为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一种新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镍钴双氢氧化物具有优异的赝电容性能,但存在充放电过程中因其活性位点利用率较低、导电性较差等问题而导致电容量不能完全释放.本文构建了生物质黄桃衍生的三维网格结构碳材料并用于调控二元镍钴双氢氧化物的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明,二元镍钴双氢氧化物/生物质黄桃衍生多孔碳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的赝电容容量和倍率性能.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7.
将环丁砜作为耐高温、高压添加剂加入到TEA-BF4/AN体系电解液中,应用于商品化100 F活性炭基双电层超级电容器。通过恒流充放电、高温浮充测试对比了添加环丁砜前后两种电解液体系的电化学性能。发现添加环丁砜后的电解液超级电容器具有明显优势,在2.85 V,70℃条件下浮充1512小时,容量保持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8.
王军  黄皎  吴穹  雷鸣  卢程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3,(8):986-988,1049
介绍基于HART原理的新型pH分析仪的设计方法,由pH电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H+浓度,经A/D转换和MCU的分析处理,将实时数据经由HART接口发送至远程终端;运用C++Builder 6制作上位机人机界面,实现远程监控;上位机界面与数据库相连,实现实时数据的存储,方便用户查询并分析历史数据.  相似文献   

9.
以稻壳作为碳前驱体,通过Na OH水热预处理,再选用钾盐作为活化剂,进行高温碳化活化法,制取稻壳基碳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经分析发现,使用醋酸钾作为活化剂得到的碳材料RHC-KAc具有比表面积大,多级孔结构较为明显的特点。在充放电测试中,多级孔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比电容量。1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308 F·g-1。大电流密度下进行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留率在85%。  相似文献   

10.
硝酸处理对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龙国  黄颖  张伟 《广州化工》2009,37(1):89-91
以不同浓度硝酸对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碳进行处理,采用红外光谱、BET等方法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方法考察了活性碳超级电容器在6mol/LKOH电解液中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硝酸处理除去了活性炭空结构中的部分杂质,10%HNO,处理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达到了2361m^2/g,活性物质的比电容为57.6F/g。  相似文献   

11.
任冬燕  任东兴  李晶  宋月丽 《广州化工》2012,40(15):108-109,112
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并采用恒电位阶跃法测定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不同电位和循环次数下的锂离子扩散系数,通过XRD对循环前后磷酸铁锂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磷酸铁锂材料的失效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表明:LiFePO4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扩散系数随Li含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略微降低的规律。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多,LiFePO4中Li+的固相扩散系数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同一个微处理器C8051F020高速单片机技术,完成了电力工业水处理在线分析电导率、pH和Na+多参数的测量。提高了仪表的性价比,易于管理和仪器的维护,通过现场试验分析各参数的测量达到了现场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VC下的串口通信在动力配煤主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通信协议的制定,利用API函数设计上位机通信模块,完成了下位机参数的设置。较系统地阐述了用VC++6.0开发上位机与基于DSP的智能调速控制器之间的串口通信程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3年起,我国法规规定防晒化妆品SPF值最大只能标识为SPF30^+,而对化妆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对SPF上限值的设定的分析表明,将上限值设定为50^+已经成为国际化妆品法规的主流趋势。同时,从保护消费者安全的角度分析了目前SPF测定方法中的缺陷,提出了将SPF上限值设定为50^+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并建议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防晒保护,我国应尽快将防晒化妆品SPF标识上限值由30^+提高到50^+。  相似文献   

15.
江静  文生平 《塑料工业》2007,35(7):31-34
针对目前聚合物动态塑化挤出过程控制中,监控系统对于多变量实时数据的批处理和对历史数据的访问与分析的效率不高,难于实现精密化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已成功运用于“聚合物动态流变综合测试仪”中,其性能稳定,数据传输速率很快,达到了工业现场高效率的实时数据传输要求,大大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率,从而实现各变量的实时精密控制。  相似文献   

16.
碳纳米管对Cr~(3+)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扬风  曾春林  温靖 《广州化工》2010,38(8):136-137,169
采用纯化的碳纳米管进行Cr3+的吸附实验,并探讨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纯化了的碳纳米管对Cr3+的吸附性能优于原始的碳纳米管,比较适合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这为碳纳米管在金属离子吸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高压气体装置性能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阐述了气体流动性能检测和气密封检测的工作流程,设计了由计算机、PLC、传感器和组态软件组成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通过合理分配PLC模块的I/O接口和优化设计组态监控程序,实现对系统试验过程中实时数据的采集、监控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起重机检测不便及检测数据有限的现状,设计了起重机安全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运用工控机及PLC控制,采用分布式监测方案,利用方便灵活的无线传输方式,基于VisualC++开发平台进行软件编程,实现监控界面的开发、PLC的通信及数据的处理与显示存储,完成了对起重机状态的监测。在线监测的手段促使设备的维修体制从传统的定期维修到状态预知维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黑液蒸发器传热系数的实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效混流蒸发器为背景,从系统的静态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种采用优化拟合的原理来计算蒸发器传热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可根据过程控制机采集的现场工作数据,实时地计算出蒸发器的传热系数。该算法适合在集散型系统中监控级机上运行,用于实时监控蒸发器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