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低温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血期、再灌注期、缺血持续至再灌注期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方法  3 2只雄性SD鼠采用线段阻塞大脑中动脉的可逆性局灶脑缺血模型 ,缺血 3小时再灌注 72小时后计算各组脑梗塞灶体积。  结果 再灌注后诱导亚低温的治疗作用是有限的 ,缺血期 ,尤其是缺血期持续至再灌注期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缺血损伤。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 ,亚低温治疗不但要考虑到低温诱导的时间 ,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单体Rb1 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对照组(Con)、干预组(Tre),干预组又分为Rb130 mg/kg、60 mg/kg及90 mg/kg三个不同剂量组。缺血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后拨出线栓再灌注; 各干预组用相应剂量Rb1 ip qd×7 d,末次给药后3 h内用同样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及再灌注; 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余操作相同。术后48 h取标本TTC染色测梗死体积、干湿重法脑组织含水量测定、Tunnel法测定调亡细胞数及NgR表达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各干预组的梗死体积分别为30 mg/kg组(27.629±1.401)%,60 mg/kg组(24.164±1.710)%,90mg/kg组(21.955±2.556)%,缺血对照组为(29.846±1.153)%; 脑组织含水量为30 mg/kg组(80.079±0.726)%,60 mg/kg组(78.984±0.902)%,90 mg/kg组(77.855±0.258)%,假手术组与缺血对照组分别为(76.517±0.37)%、(81.799±1.065)%; 调亡细胞数分别为30 mg/kg组(89.000±10.296),60 mg/kg组(59.000±12.522),90 mg/kg组(36.667±19.054),假手术组与缺血对照组分别为(1.600±1.517)、(132.667±22.223); NgR表达阳性面积分别为30 mg/kg组(84.827±3.870),90 mg/kg组(66.040±5.541),60 mg/kg组(75.577±7.150),假手术组与缺血对照组分别为(48.355±9.720)、(91.485±5.822)。结论 人参皂甙单体Rb1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脑水肿及梗塞面积,减少细胞调亡,并且该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NgR表达的干预提示Rb1可能在脑缺血死后神经可塑性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IGF-1的作用机制。方法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光镜检查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测Caspase-3阳性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1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在脑缺血损伤时IGF-1能通过血脑屏障,IGF-1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调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分别对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评分,对缺血区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行为学评分优于后者(P〈0.05),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β-七叶皂甙钠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减轻梗死体积,减轻炎症反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bel-2阳性表达。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雌二醇用药组大鼠脑标本光镜下细胞损伤变性程度轻.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1),bel-2阳性细胞数明显上升(P〈0.01)。结论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雌二醇可通过促进bcl-2的上调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免疫干预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栓模型,将缺血1h再灌注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甲基强的松龙组,观察脑梗塞体积、血清胞浆酶及微血管内聚集与粘附的多形核白细胞(PMNL)的变化。结果:甲基强的松龙能够缩小脑梗塞的体积,使血清LDH、CK、CK-BB明显降低,并减少PMNL在微血管内聚集与粘附。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后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全身性反应,其机制包括:氧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损伤、钙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而褪黑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对神经元损伤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本文结合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各个机制,对褪黑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作以简单的介绍。并对相关实验和研究给予系统性的回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1)的变化,探索S1P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h组、6h组、12h组、24h组、24h+安慰剂组和24h+FTY720组.应用"线栓法"实现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并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再灌注24h+安慰剂组和再灌注24h+FTY720组大鼠于再灌注前10min经尾静脉注入安慰剂或S1P受体激动剂FTY720[1mg/(kg·体重)].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1P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对再灌注24h+安慰剂组和再灌注24h+FTY720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测定和TUNEL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梗死灶周围区皮质S1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开始于再灌注后3h,12h达到高峰,24h开始下降.FTY720显著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结论 S1P1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激活,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硫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再灌注前高硫酸镁组、再灌注前低硫酸镁组、再灌注后高硫酸镁组、再灌注后低硫酸镁组和对照组共五组。采用改良的Longa′s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4h予以再通。术后6h采用胡氏脑组织微量分析法,测定梗死脑组织的Na^ 、K^ 、水含量,术后24h先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再断头取脑染色后进行梗死灶体积的测定。结果:硫酸镁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梗死灶体积缩小,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恢复好。治疗效果高硫酸镁组优于低硫酸镁组,再灌注前组又优于再灌注后组,其中再灌注前高硫酸镁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硫酸镁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明显地神经保护作用,且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早晚和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Mg^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镁离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Mg^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细胞粘附分子(ICAM)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皮质EA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建立后5min内腹腔注射雌激素。相应时间断头取脑。然后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脑梗死体积治疗组较缺血对照组明显缩小,缺血对照组脑组织GLU、ASP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 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干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AA代谢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钙离子与氧自由基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钙离子与氧自由基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用复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组织H2O2、Ca^2 、MDA含量及病理学变化及尼莫地平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有细胞内钙超载和自由基代谢紊乱,且在再灌注损伤中有协同作用,加重组织损伤,促进脑水肿,尼莫地平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γ- 氨基丁酸 (GABA)类药物可治疗脑缺血后谷氨酸(EAA)大量释放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我们观察γ 羟基丁酸(GHBA)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EA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关系 ,研究GHB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180只 ,体重 ( 3 0 0± 15 )g,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脑缺血 1h(缺血组 )、脑缺血 1h再灌注 2h和 5h组 (再灌注组 ) ,缺血组和再灌注组分别加GHBA(GHBA组 )及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组 ) ,每组 7只。应用改进Longa方法建立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C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管内尼龙线栓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和再灌注通过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脑血流来证实。所有动物均缺血1h再灌注24h,动物分为4组:实验一组(3-CP100m g/kg;n=6),实验二组(3-CP10m g/kg;n=6),实验三组(3-CP1m g/kg;n=6)和对照组(0.9%生理盐水,n=5)。3-CP和生理盐水均在再灌注开始1m in内注射入血管。脑梗塞体积用TTC染色法显示,用图象分析软件计算梗塞体积。结果实验一、二、三组和对照组脑梗塞体积分别为(44.4±16.5)m m3、(39.5±20.3)m m3、(107.0±18.3)m m3和(146.0±63.6)m m3,实验一、二组和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P<0.01)。结论100m g/kg3-CP和10m g/kg3-CP剂量的3-C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肉苁蓉总苷(GCs)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清醒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GCs对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及48小时两个时点脑梗死范围百分比、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小时海马CA1区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脑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范围百分比明显增加;海马CA1区脑细胞密度降低,细胞皱缩明显,胞浆染色较深,核染色质凝聚,凋亡神经细胞明显增多;与缺血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损伤加重。GCs可促进上述各项指标的恢复,显著降低脑梗死范围百分比,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脑细胞凋亡。结论 GCs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抗脑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缺血区不同时间点NF-κB、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β-七叶皂甙钠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NF-κB、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并在大鼠于脑缺血前24h、1h及再灌注即刻分别腹腔给予β-七叶皂甙钠5mg/kg,2h MCAO,再灌注24h、48h后取脑,运用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ICAM-1、VCAM-1蛋白表达,分析β-七叶皂甙钠的干预效应.结果 (1)脑缺血后缺血区脑组织NF-κB及ICAM-1、VCAM-1表达均增加,NF-κB于再灌注后12~24h表达达高峰,ICAM-1于再灌注后24h表达达高峰,VCAM-1于再灌注后24~48h表达达高峰.(2)NF-κB的表达与血管内皮ICAM-1、V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3)β-七叶皂甙钠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和48h缺血区NF-κB、ICAM-1及VCAM-1的表达增加.(4)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损伤,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减少41.8%.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CAM-1、VCAM-1大量表达,这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2)脑缺血后NF-κB的活化可能与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蛋白表达调控有关.(3)β-七叶皂甙钠能够减轻脑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按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分为 4组 ,检测各组不同时限的血糖、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 ,并在电镜下对缺血边缘区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在 6h内给予胰岛素治疗 ,可使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 ,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 ,缺血边缘区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在有效治疗时窗内 (6h) ,胰岛素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损伤机制及人参皂甙RS2干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脑中动脉阻断法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后再灌注24h.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大鼠认知记忆能力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1-40)、其前体蛋白(APP)和NMDA受体蛋白(NR1)的表达.结果 人参皂甙Rg22.5~10ms/kg及尼莫地平50μg/kg,使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Aβ1-40及APP、NR1表达减弱(P<0.05,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以通过上调β淀粉样蛋白(Aβ1-40)、其前体蛋白(APP)和NMDA受体蛋白(NR1)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人参皂甙Rg2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白细胞介素8(IL8)作为一种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脑缺血后炎症损伤中有重要作用[1]。我们设想IL8单克隆抗体(简称IL8单抗)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侧脑室注射IL8单抗,通过观察脑梗死表1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及TUNEL、Bcl2及Bax阳性细胞数分组鼠数梗死灶体积(mm3)TUNELBcl2Bax生理盐水对照组6210.26±25.5845.82±7.0322.97±5.6470.16±8.54IL8单抗0.5μg组6207.25±28.5944.92±7.1124.46±6.3868.26±8.43IL8单抗1μg组6166.29±31.7338.87±7.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1、治疗组2,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h断头取脑,Nissel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人参总皂甙治疗组光镜下病理损伤轻,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细胞凋亡数降低。结论: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