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有效克服高分子材料基体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微裂纹,延长使用寿命,合成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材料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基于微胶囊模型的外援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并在牙科领域得到初步应用。本文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与分类、微胶囊自修复材料的合成、自修复效果的评估、自修复材料在牙科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牙科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牙菌斑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膜,参与龋病的发展过程,生物膜于牙齿组织和修复材料上的堆积,是继发龋发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具有抗菌功效的复合树脂材料主要利用抗菌单体、抗菌填料、抗菌与再矿化联合、生物活性树脂、表面活性剂等,通过杀菌、抑菌、抑制蛋白吸附、调节生物膜菌群多种方式来减少牙齿组织与牙科材料表面的菌斑堆积,防止继发龋的发生。本文以抗菌及生物活性牙科树脂组成为分类描述了迄今为止所研究材料的进展和局限性,同时阐述其抗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纤维加强复合树脂材料及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纤维加强复合树脂材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在口腔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这种材料的性质,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纳米级高分子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技术成功的关键,支架材料表面的空间拓扑结构,尤其是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微观形貌结构、立体结构、孔隙的大小及分布等均对细胞的形态、粘附、生长及功能有重要影响,其中纳米级高分子支架材料是现今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纳米级高分子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型口腔修复材料—LiKO玻璃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可用作口腔修复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金属、合金、陶瓷、高分子树脂及复合物等。80年代中期,美国率先将玻璃陶瓷材料用于口腔修复领域,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材料的商品名为“Dicor”。西北轻工业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合作,于1989年开始研制、  相似文献   

6.
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常被作为理想敷料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及全身皮肤创面的修复中。SF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机械性能,可促进创面愈合,但其本身不具备抗菌性。通过不同抗菌性修饰赋予SF材料抗菌性能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对SF抗菌性修饰材料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介绍,为今后开展SF抗菌性支架材料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义齿软衬材料是一种树脂基或硅基弹性衬垫,可以帮助均匀分配咬合载荷,减轻局部过大应力,提高患者舒适度,常用于活动义齿修复。然而,软衬材料自身表面结构和性能易导致微生物的黏附定植,尤其是白念珠菌,进而引发义齿性口炎。因此,软衬材料的抗菌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其临床使用价值。目前主要措施有添加抗菌填料(如传统抗菌药物、天然提取物、无机金属抗菌剂),光动力抗菌化疗,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该文概述了目前义齿软衬材料抗菌改性的主要措施和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抗菌机制和对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米级高分子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技术成功的关键,支架材料表面的空间拓扑结构,尤其是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微观形貌结构、立体结构、孔隙的大小及分布等均对细胞的形态、粘附、生长及功能有重要影响,其中纳米级高分子支架材料是现今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纳米级高分子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燕茹  李明云  程磊 《口腔医学》2021,41(8):732-736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多种优良性能,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磁性纳米材料已经在一些口腔常见疾病的诊治中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方法应用于口腔黏膜病的早期诊断;磁性纳米材料加入纤维支架材料,诱导口腔细胞定向分化应用于骨及牙再生研究;磁性纳米颗粒改性的抗菌牙科材料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磁性纳米材料应用于常见口腔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抗菌性组织调整材料的抗菌效果和固化时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入银沸石抗菌剂的组织调整材料的抗菌效果及固化时间变化。方法:银沸石按0%-5%的重量比混入组织调整材料中,通过对反映白色念珠菌生长状况的pH值变化的测定,考察上述材料在对照组、唾液组、血清组中的抗菌效果以及对固化时间的测定。结果:2%重量比以上的加入量在各组中均有明显抗菌效果,而固化时间无明显改变。结论:银沸石加入组织调整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的钛合金,由于长期处于复杂微生物环境中,材料表面易形成细菌生物膜,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寿命。抗菌钛合金是一种通过表面改性或整体改性的方法添加了抗菌剂的新型钛合金。根据抗菌剂在钛合金材料中分布的位置,抗菌钛合金分为涂层型和合金型。涂层型抗菌钛合金的抗菌效果良好,但缺点是涂层大多不耐磨;合金型抗菌钛合金的抗菌剂一般为金属元素,可在合金中均匀分布,抗菌性能稳定持久。根据抗菌钛合金能否释放抗菌剂,分为主动抗菌型和被动抗菌型,主动抗菌型钛合金可释放负载的抗菌剂,抗菌效果比较明显,但有些抗菌剂的释放时间较短;被动抗菌型钛合金不释放抗菌剂,通过接触杀菌或抑制细菌黏附的方式产生抗菌作用。抗菌钛合金可抑制材料表面细菌黏附,对延长矫治器、种植体、钛板等在口腔内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且抗菌改性后钛合金的机械性能未受明显影响,羟基磷灰石等抗菌剂的加入还提高了材料的成骨功能,在种植义齿、正畸矫治及口腔颌面外科等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前景良好。但是,目前关于抗菌钛合金的研究大多是体外实验,其长期的临床效果及其抗菌机制仍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纳米载银抗菌剂与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粉体,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剂 (RHA-T),载银纳米二氧化钛 (TiO2-Ag) 及纳米二氧化钛(TiO2)4 种抗菌剂对白色念珠菌(ATCC90028)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两种纳米载银抗菌剂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 40 mg/ml.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浓度为 20 mg/ml,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浓度为 40 mg/ml时,与对照组相比细菌生长明显减少.结论:纳米载银抗菌剂与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对白色念珠菌均有抗菌效果,且纳米载银抗菌剂比纳米二氧化钛抗菌剂抗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Liu J  Ge Y  Xu L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2):201-205
目的采用体外法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树脂基托对口腔常见条件致病菌的单一游离菌体及菌斑生物膜的抗菌性能。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Ag-TiO2抗菌粉剂添加到树脂基托材料中,制成抗菌树脂基托。采用薄膜密贴法分别检测该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菌树脂基托表面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情况。结果与未添加抗菌剂相比,抗菌剂质量分数为0.7%时,抗菌树脂基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93.3%;抗菌剂质量分数为1.5%时,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率达90.2%;抗菌剂质量分数为2.5%时,抗菌树脂基托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抗菌率也达91.2%。与未添加抗菌剂相比,抗菌树脂基托表面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黏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Ag-TiO2可以显著提高树脂基托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etrapod-like zinc oxide whiskers,T-ZnOw)抗菌剂对复合树脂抗菌性能的影响,为减少树脂修复后继发龋提供新方法.方法 液体稀释法测试T-ZnOw和无机载银抗菌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复合树脂粉剂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5%、10%的T-ZnOw和质量分数分别为l%、3%、5%的无机载银抗菌剂,直接接触法测定抗菌率,比较树脂样本加速老化处理3个月后的抗菌率.结果 T-ZnOw和无机载银抗菌剂的MIC分别为0.15625、0.15625 g/L,MBC分别为0.3125、0.15625 g/L.T-ZnOw质量分数为3%、5%、10%时,树脂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84.85±5.16)%、(94.22±3.73)%、(99.43±0.48)%.无机载银抗菌剂质量分数为1%、3%、5%时,复合树脂的抗菌率分别为(71.01±7.67)%、(90.76±5.91)%、(97.19±4.10)%.老化后添加5%T-ZnOw和5%无机载银抗菌剂的树脂抗菌率分别为(89.89±5.55)%和(78.79±7.81)%.结论 添加T-ZnOw可赋予复合树脂抗菌性能,其质量分数达5%时即可取得较好的抗菌效果,且抗菌长效性优于无机载银抗菌剂.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无机抗菌剂研制抗菌自酸蚀处理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利用无机抗菌剂研制抗菌自酸蚀处理剂的初步可行性.方法 将6种无机抗菌剂以0.5% w/v和2.5% w/v的浓度分别加入自行研制的实验自酸蚀处理剂ESP中,进行变形链球菌体外药敏试验.并应用添加了抗菌剂的ESP制备黏结样本,测试无机抗菌剂的添加对材料固化后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ESP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其中添加龙贝无机抗菌粉体或氧化锌晶须复合抗菌剂AT-83可使液体状态下ESP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显著降低;加入受试的无机抗菌剂使材料固化后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其中添加氧化锌晶须复合抗菌剂AT-83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从抗菌性能方面证实了利用受试的无机抗菌剂研制抗菌自酸蚀处理剂的初步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无机抗菌剂对口腔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不溶物质的优选测试方法。方法:采用试管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试6种无机抗菌剂对6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试管液体稀释法测试结果显著低于琼脂稀释法。受试抗菌剂体外综合抗菌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龙贝无机抗菌粉体、ZnOw AT-83、IONPURE-H、碱式次氯酸镁、ZnOw AT-88、安迪美-AMS2。结论:6种无机抗菌剂对实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不溶性物质抗菌活性测试宜用液体稀释法。  相似文献   

17.
添加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分别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醋酸洗必泰,三氯新3种抗菌成分的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为口腔抗菌印模材料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1%的添加比将3种抗菌成分加入藻酸盐印模材料中,采用薄膜密着法,分别测试添加抗菌成分后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醋酸洗必泰,三氯新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5%,99.75%,99.91%;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3%,99.44%,99.89%。经检验,3种材料对两种菌株的抗菌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1%的比例添加3种抗菌成分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采用薄膜密着法对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分析其最佳添加比例。方法:常温下将载银纳米TiO2粉末按不同质量分数0~3.5%加入藻酸盐印模中,采用薄膜覆盖法检测藻酸盐印膜材料的抗菌性。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随着Ag-TiO2抗菌剂添加质量比的增高,抗菌率明显增高 ,在抗菌剂质量分数达到2.0%时,藻酸盐印膜材料抗菌率达到99%以上,2.0%为其最佳添加比例。结论:添加Ag-TiO2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具有抗菌性,且2.0%为抗菌剂的最佳添加质量比。  相似文献   

19.
The aims of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dental luting cements and to compare antibacterial action during and after setting. Agar diffusion test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seven types of dental luting cements (glass ionomer cements (GICs), resin modified GICs, resin composite, zinc oxide eugenol, zinc oxide non-eugenol, zinc phosphate, zinc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on Streptococcus mutans bacteria. Instantly mixed zinc phosphate cements showed the stronges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contrast to the non-eugenol, eugenol and resin cements that did not show any antibacterial effects. Non-hardened glass ionomer, resin modified and zinc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exhibited moderate antibacterial action. Hardened cements showed weake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han those ones applied right after mix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