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应用越野锻炼和行军、越野联合锻炼观察了热习服和巩固热习服效果的比较。二种锻炼方法每组8名战士,2周内锻炼10 ̄12次。建立热习服后,各自按原锻炼方法每隔2 ̄3天锻炼1次,每周锻炼2次。越野锻炼组2周后产生脱习服,4周后经锻炼提高的耐热能力几乎完全消失。联合锻炼组4周后恰保持和提高了对更高热应激的耐热能力。  相似文献   

2.
热应激和热习服对大鼠自身花环和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6只周龄雄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热应激组,热习服组,每组12只。热习服组每天在热室中热暴露60min,连续14天;其中半数动物继续热暴露至21天,每天热暴露时间延长至100min,于热暴露第14天和第21天热应激组各6只动物与热习服组同时热暴露。热习服后,热习服组动物的肛温增值比首次热暴露降低非常显著(P〈0.01和0.001),主要免疫器官重量较高,而抗体生成细胞光密度值略低于其…  相似文献   

3.
不同锻炼方式对热习服和脱习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名男战士,分成越野锻炼和行军、越野联合锻炼2组,每组8人,2周内分别锻炼10~12次(天).热应激踏车试验显示建立了热习服,联合锻炼比越野锻炼获得的热习服水平高.越野锻炼中断15天.心血管系统获得的热河服巳经消失;中断30天,体温调节的热习服也完全消退。但联合锻炼中断30天,心血管系统对热应激的习服仍有部分保留.  相似文献   

4.
热暴露对果蝇寿命及热应激蛋白(Hsp70)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实验观察了热暴露温度和时间对果蝇存活时间和热应激蛋白(Hsp70)含量的影响,热习服训练的作用及茶叶提取液提高热耐力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果蝇存活时间随之减少;热暴露时间延长,热应激蛋白含量增高;热习服训练2~3次后,热耐力显著提高;苦丁茶和红茶提取液有显著提高果蝇热耐力作用,而龙井茶提取液效果不明显。结果提示,果蝇可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具有促进热适应能力的营养素或营养剂  相似文献   

5.
热环境中穿着NBC防护服的运动热应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热环境中,6名未经热习服的健康男性受试者穿着两种型号的透气式NBC防护服(FC1、FC2)和军用作训服(MZC),执行了中(ML)、重(HL)两种运动强度的热应激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服装的热应激水平均随运动强度而显著增加;与MZC着装相比,NBC防护服显示了严重的热应激效应,即显著增高的心率(HR)、直肠温度增量(ΔTre)和皮肤温度(Tsk)、以及高的出汗率(SR)和较低的汗蒸发率(ER),仅在ML运动强度时,FC2着装的ΔTre显著地高于FC1着装,说明两种防护服的热应激差异较小。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透气式NBC防护服导致了显著的热应激,并严重增加了机体的热生理负荷。  相似文献   

6.
热应激与热习服对小鼠睾丸与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应激与热习服对小鼠睾丸与精子的影响卢晓翠罗海吉孙峻松热对睾丸和精子的损伤作用已被肯定,但热习服与热应激状态下睾丸和精子的对比变化情况少有研究,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实验。1.动物与处理:选用18~20g的ICR小鼠15只,随机分为热习服组、热应激组和常温...  相似文献   

7.
高温对小鼠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观察了高温环境下小鼠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鼠热应激1h后,肛温平均增高2.5℃,血清绝大多数游离氨基酸(FAA)浓度急剧上升,特别是必需氨基酸(EHAA)的浓度、比值增高幅度最大,总游离氨基酸(TAA)、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氨基酸(AAA)都高于常温对照组,反映在热应激下机体蛋白质处于高分解代谢;2.热习服后大多数FAA在对照组水平,表明热习服后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趋向平衡。血清中EAA、AAA及精、酪氨酸浓度及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长时间热暴露机体对这些氨基酸代谢量增加;3.谷氨酰胺和酪氨酸可能是促进热习服的主要氨基酸,而精氨酸对提高耐热能力,消除疲劳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军用固体运动饮料对热习服动物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军用固体运动饮料对热习服动物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旨在为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日本大耳白兔在热应激和热习服时的心肌酶谱等指标及胃饲饮料时的变化。结果:(1)热习且动物心肌有明显损伤,心肌酶谱且明显升高,并伴有血钾升高、血钙及血糖降低;(20饮料热习服组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接近,而血钙及血钾异常程度较轻;(3)饮料热习服组动物基础体温明显低于未服饮料组;(4)饮料热习服组受热时体温升高幅度低于  相似文献   

9.
两种热暴露对小鼠睾丸与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热应激与热习服对小鼠睾丸与精子的影响。方法 15 只ICR 小鼠分为热习服( Ⅰ组) 、热应激( Ⅱ组) 和常温对照组( Ⅲ组) 。Ⅰ组小鼠每天上午移入人工热室( 干球36 ℃,相对湿度68 % ) 暴露60mim ,连续9d ,记录肛温。Ⅱ组仅在热习服最后一天与Ⅰ组同时进行热暴露,平时与Ⅲ组同在室温(15 ~20 ℃) 。实验结束后观察3 组小鼠睾丸重量、睾丸重量指数、睾丸含水量和畸形精子数等指标。结果 在热环境下Ⅰ、Ⅱ组肛温都高于受热前。Ⅰ、Ⅱ、Ⅲ组睾丸的含水量分别为(113.03 ±21.05) g 、(131.04 ±11.78) g 、(131.35 ±22.22) g ; 重量指数为0.582 9 ±0.07 、0.589 5 ±0.06 、0.580 4 ±0.11 , P> 0.05 ; 热习服组畸形精子率为 (13.42 ±3.78) % , 与对照组的(14.68 ±7.40) % 相比 P>0.05 , 而热应激组畸形精子数明显减少, 畸形率仅为 (6.36 ±1.51) % , P< 0.05 , 与高温( 睾温达41 ~42 ℃) 下精子畸形率升高的报道相反。结论 提示精子在附睾的分化发育可能存在温热应激效应, 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诱导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后,细胞热应激反应的变化,并探索诱导细胞热习服的策略。方法 将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培养于42℃细胞培养箱制作热应激模型,用不损伤细胞活性浓度的HSP90抑制剂17-DMAG诱导HSP90α表达增多,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和凋亡,CCK-8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变化。结果 热应激0.5~4 h后,细胞内ROS含量逐渐升高(F=332.22,P<0.01);在37℃恢复至24 h后,热应激1~4 h组细胞内γH2AX较0 h组显著增多,同时细胞活性也随热应激时间延长而降低(F=59.97,P<0.01),热应激4 h组活性只有0 h组的(71.39±2.55)%;使用5 nmol/L 17-DMAG预处理24 h诱导HSP90α表达增多后,能显著减少热应激后的γH2AX和细胞凋亡率(F=62.79,P<0.01),使热应激4 h组细胞凋亡率从(26.06±2.48)%降至(15.93±1.67)%。结论 通过诱导HSP90α表达增多能减少细胞热应激后的DNA损伤和凋亡,有利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着雨衣服锻炼方法及其对机体血乳酸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男性战士12名,进行连续11天的热习服锻炼。其中第1、6、11天,受试者在人工热室内进行标准试验。其余日穿着军用雨衣在户外锻炼。结果 热应激的第1天对机体血液酸碱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经过11在的热习服锻炼后,呈现出了明显的习服表现,血气指标均接近实验前水平,血乳酸含量增幅明显降低。结论 这种锻炼方式能有效地稳定机体酸碱平衡及提高耐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蛋白在热适应和热耐受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热应激过程中热应激蛋白(HSP)的合成动力学、组织细胞分布及其功能。方法通过体内外实验,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Northerndotblot等方法。结果小鼠巨噬细胞和人淋巴细胞受热后均见以70kD的HSP合成最多,且与受热强度有关。随着HSP的增多,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受损伤程度减轻。热应激时受试动物HSP70表达累积量主要在心、肝组织中,且主要位于胞核内,恢复期移出至胞浆。结论HSP70合成水平与分布对热应激后组织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高温对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温对大鼠内皮素 (ET)、心钠素 (ANP)、内源性洋地黄物质 (EDLS)释放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将 4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习服组、热应激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ANP、EDL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3组间ET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热习服组和热应激组大鼠血浆AN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热习服组与热应激组的EDL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热习服组和热应激组大鼠血清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MDA含量比较 ,热应激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热习服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温环境对大鼠ANP、EDLS水平有影响 ,热习服与热应激后导致ANP明显下降 ,而EDLS含量明显升高。大鼠质脂过氧化作用增强 ,抗氧化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在飞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高热、低氧等“’。众所周知,热是常见的应激因素,也是导致飞行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热应激对飞行员的影响,我们在实验条件下对飞行员视、听和动作反应时进行了测试。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受试者为16名健康男性,运输机飞行贝,无热习服史,平均年龄31.2岁,平均飞行时间1821h。1.2试验条件热应激前,受试者休息的环境温度:干球26.l士0.loC,湿球26.7士0.loC;辐射热为0.01卡/Cm‘·min。热应激的环境条件:干球温度37.5士1.2℃,湿球温度22.3土0.SC,黑球温度…  相似文献   

15.
打篮球,长跑联合训练促进飞行员热习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飞行员的热耐力,本研究采用了在热环境条件下打篮球和长跑运动相结合的热习服训练方法。通过7名受试者标准热暴露实验和10名飞行员试用,结果表明,连续6天训练,受试者可获得理想的热习服效果。本文初步提出了评价受试者热习服训练强度和效果的心率和口腔温度对应值,并对训练中的适宜补水量作了分析。本训练方法符合飞行部队实际,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与热应激和热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因子与热应激和热适应李敏综述赵法仫及郭俊生审校随着高温生理学的发展,热适应防御体系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因此,作为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介质——细胞因子,在热应激和热适应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近年来高温生理研究领域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热暴露大鼠肠系膜淋巴结DC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热暴露条件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DC)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图象分析等技术测定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中DC的改变。结果 施加单纯热暴露2h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DC的数量随时间推移经8h达高峰,之后回落,24h达到热应激后初始状态,且DC形态趋向成熟,包绕淋巴细胞;相同热暴露条件施加于热习服大鼠,其DC虽也有升高但受热后各时间点波动不明显;常温暴露组动物DC无变化。结论 热暴露可以促进大鼠肠道DC的释放。使之更多地归巢肠系膜淋巴结,这种热应激状态后免疫系统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经过热适应锻炼的大鼠DC释放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8.
军用固体运动饮料对热环境机体血清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观察了军用固体运动饮料对热环境下机体血清酶活性的影响,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35只日本大耳白兔体重1250~17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常温),高温组9只(一次性高温仓受热2h),习服组9只(每天高温2h,连续7d)...  相似文献   

19.
热应激时热休克蛋白70及其细胞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热应激时机体组织细胞可合成热休克蛋白以提供细胞保护。本文对热应激状态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在各器官组织中的表现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HSP70在热应激时的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及其在高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Westernblot和Cometassay等方法分析了热应激蛋白抗体一与阴性飞行员在热应激期间心率,口温,淋巴细胞DNA损伤之间的差别。本结果揭示飞行员这些抗体的出现可能是某些损伤,热敏感性的反映,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