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了人体断层皮片冰冻切片及分离所得的表皮层作ATP酶染色,显示出郎罕(Langerhans)细胞位于基底细胞之上,呈树突状分支,细胞之间的分支可相互交错呈网状结构。在表皮细胞(S)悬液中,应用EAIgG与郎罕细胞结合成花环,花环形成率为3.24±0.90%,并通过密度梯度分离,得到了富有郎罕细胞的表皮细胞(Se)和缺乏郎罕细胞的表皮细胞(Sd)悬液。把S、Se和Sd同时与另一个体的淋巴细胞作混合培养,20组实验的平均刺激指数为:MSLC=54.87±28.3;MSeLC=49.54±32.72;MSdLC=20.84±14.89。MSLC和MSeLC都明显高于MSdLC(P<0.01)。由于特异的Ia抗血清和补体能阻断MSLC和MSeLC反应,说明了在MSLC中,由于郎罕细胞的存在引起了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本实验为临床上异体与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后,异体表皮的排异先于异体真皮的现象,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冻存与复苏的可行方法.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并对细胞进行冻存与复苏.表皮细胞进行广谱角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PAN-FITC)免疫荧光染色,成纤维细胞行波形蛋白-FITC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表皮细胞呈克降样增长,以后细胞逐渐互相融合.PAN-FITC染色均为阳性.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生长活力强,波形蛋白-FITC染色呈阳性.结论 酶消化法是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重要方法,本实验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豚鼠胸腺与骨髓细胞混合培养,及其体外造血、上悬液中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细胞(FCFC)的再次培养,底层贴壁的基质祖细胞(CFU—F)分泌成集落刺激因子(CSF),粒一巨噬系祖细胞(CFU—GM)培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胸腺与骨髓混合培养体外违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观察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校动物所自1977年起从昆明种小鼠,按同胎兄妹交配纯化了24~25代,建立了近交系 SMMC/c小鼠。为了进一步在遗传学上鉴别其纯合程度,作者应用了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主要组织容性程度。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品系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群(MHC)的差别,它们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时能相互识别,而发生转化、分裂和增殖等反应。反应强度可用~3H-TdR的参入值和刺激指数做定量表示。从参入值或刺激指数的大小,反映个体间的组织类型的差异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群的一致程度。本文观察SMMC/c系小鼠的自体或异体的淋巴细胞培养,以及SMMC/c系与昆明种小鼠混合培养时,个体间组织相容性程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氧化锌纳米材料对小鼠混合培养的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氧化锌(ZnO)纳米材料对不同品系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的影响。方法提取BALB/O和057BL/6小鼠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IL-2水平的检测及电镜观察来研究氧化锌纳米材料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加入提高了淋巴细胞增殖率及上清液IL-2水平,电镜下可见纳米材料吸附于淋巴细胞表面并促进淋巴细胞间的接触。结论氧化锌纳米材料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了免疫应答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表皮Langerhans细胞(Lcs)是一种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其参与同种皮肤排斥反应。如消除移植物内Lcs,可延长异体皮肤存活。本研究系利用ATPase染色,抗人HLA-Dr抗原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萤光及免疫酶标(ABC)染色,观察了人表皮细胞(Ecs)培养中Lcs的密度及形态变化。并通过混合表皮细胞淋巴细胞培养反应(MEcLR),检查了培养前后Ecs的免疫刺激能力。发现在Ecs培养过程中,存于Ecs内的Lcs培养3天即显著减少同时明显变形;7天后Lcs减少达90%以上;培养14天或更长时间Ecs内Lcs基本消失。在培养新生的Ecs内自始未发现Lcs。培养7天后的Ecs及新生Ecs在MEcLR 中失去刺激异体淋巴细胞转化的能力。这些结果表明通过Ec体外培养可以消除Ecs内携带Ⅰ级抗原的Lcs,提示本培养系统培养的同种人Ecs如用于异体移植,其存活的时间可能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 (Rapa mycin ,RPM)对异种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one wayXMLC)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①无菌采集小鼠脾淋巴细胞 ,经丝裂毒素处理 ,作刺激细胞 ;②取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 ,作反应细胞 ;③异种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④实验分对照组 (不用药 )、RPM组 ,实验组 (用药组 )又分不同药物浓度组。结果 :①小鼠脾淋巴细胞明显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hPBL)增殖 ,3H TdR掺入值 (cpm)显著增高 (P <0 .0 5 ) ;CD4 、CD8、IgG、IgM细胞含量明显升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②各实验组的cpm值下降 ,RPM的IC50 (5 0 %有效抑制浓度 )≈ 1.5nmol L。测定各实验组的CD4 ,CD8,IgG ,IgM细胞含量下降 ,药物的IC50 与上相似。结论 :①人→小鼠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具有明显细胞增殖反应。②RPM对异种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效果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自体异体皮混合移植的免疫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混合植皮时排异反应明显减弱的免疫学机制。建立烧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异体表皮细胞的微量混合培养体系,并进一步模拟混合植皮时自体皮岛的局部免疫微环境,观察免疫反应。自体表皮层细胞能有效抑制MELR。  相似文献   

9.
重建毛囊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毛囊真皮鞘成分和上皮成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将分段毛囊上皮细胞分别与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器官型培养来重建表皮和毛囊。结果:在真皮成纤维细胞凝胶上培养的毛囊间表皮细胞、上段、下段和球部细胞重建出了表皮,而上段细胞形成的表皮最厚,球部细胞形成的表皮最薄;在毛囊真皮鞘细胞胶原凝胶上时上段和下段细胞重建出了毛囊结构。结论:首次成功地证明毛囊  相似文献   

10.
B7-H1分子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诱导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7-H1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诱导的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在加入与不加入自体角朊细胞的实验系统中,利用混合表皮淋巴细胞培养(MELC)体外模拟系统,检测角朊细胞表达B7-H1的情况,并观察抗B7-H1和PD-1单抗对自体角朊细胞诱导的免疫抑制的影响情况。结果在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MELC体系中,刚分离的角朊细胞并不表达B7-H1,但在4h开始有微弱的表达,而〉8h就有较强的表达;而未引入自体角阮细胞的MELC体系中,则始终未检测到B7-H1的表达。而且自体角朊细胞对自体淋巴细胞对异体表皮细胞的同种异体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能被抗B7-H1和PD-1的单抗阻断。结论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可能是通过B7-H1提供共刺激信号,激活Th2亚群,遏止Th1亚群,从而抑制后者介导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1.
免疫性自然流产与免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课题对自然流产和不孕的免疫性因素及其中医治疗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 1.自然流产的研究对自然流产患者夫妇间HLA相容性、抗精子抗体(ASAb)、T淋巴细胞亚群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进行检  相似文献   

12.
在空气—液体交界面培养角朊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体外培养的角朊细胞在近似体内状况下生长,本实验将人体表皮角朊细胞置于塑料培养环内的胶原基质上进行空气—液体交界面培养。培养14d后,将培养物冰冻切片,行普通细胞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结果显示,有多层细胞形成,且在上层细胞中出现filaggrin。提示此培养技术可用于研究人体表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3.
该综述概述了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存有刺激或抑制造血细胞生长的一些实验证据(表1):特别是某些淋巴细胞亚群和静息NK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IL)和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刺激造血细胞生长作用;和另一些受刺激的NK细胞、B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所释放的干扰素(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则抑制造血细胞的生长.大多数体外实验表明,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亦有证据指出,淋巴细胞与血细胞间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参与了造血调控.对淋巴细胞亚群间生理关系的系统研究将丰富造血调控模式的内容,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用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混合植皮时排异反应明显减弱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烧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异体表皮细胞的微量混合培养(MELR)体系,并进一步模拟混合植皮时自体皮岛的局部免疫微环境,观察免疫反应。结果:自体表皮层细胞能有效抑制MELR。结论:自体皮岛细胞诱导局部免疫抑制可能是导致混合植皮排异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体外实验研究脆弱类杆菌脂多糖(LPS)对表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脆弱类杆菌的致病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脆弱类杆菌脂多糖(LPS)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24h后测定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及细胞增殖活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脆弱类杆菌LPS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LDH含量未见显著性增加(P〉0.05),对细胞增殖活力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阳性对照组大肠杆菌LPS刺激后上清液中LDH含量显著增加,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结论脆弱类杆菌脂多糖对体外培养人体表皮细胞无明显损伤作用,脆弱类杆菌LPS在脆弱类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并非重要的致病物质。  相似文献   

16.
我院外科研究室1984年开始对人体表皮细胞培养并应用于临床。为了使创面覆盖物接近于正常皮肤,1990年又进行了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和表皮细胞分期进行同种创面移植,经临床观察收到了满意效果。现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外周血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娥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0):1015-1017
取健康儿童无菌外周血,用1.119g/m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培养开始时加入1,25双羟基维生素D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促进成纤维前体细胞分化增殖,形成成纤维集落,建立了培养方法,为儿童血循环中存间充质干细胞的假说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并为儿童骨骼,肌肉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研究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氧(2%O2)对创面修复主要效应细胞(表皮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MMP-9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表皮细胞及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设低氧培养3h和6h两个组),采用Western blot、明胶酶谱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MMP-9细胞蛋白表达、MMP-9细胞外分泌和MMP-9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常氧培养的表皮细胞中,MMP-9呈一定程度的基础表达和细胞外分泌.与常氧组比较,低氧能明显促进表皮细胞MMP-9的蛋白表达(6h时增强约20%,P<0.01)和MMP-9的细胞外分泌[(44.03±3.00)vs(60.64±3.77),P<0.01].常氧与低氧条件下真皮成纤维细胞极少表达和分泌MMP-9.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低氧培养条件下表皮细胞MMP-9 mRNA水平显著增高,常氧对照组为(1.67±0.69),低氧6h组为(5.47 ±0.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结论 低氧刺激能显著诱导表皮细胞,而非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和分泌MMP-9,这一作用可能与低氧刺激促进MMP-9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牛胶原膜中植入胎儿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建人工复合皮替代物,以研究细胞的粘附、生长、分化及真表皮间的相互作用。方法(1)酶消化法培养胎儿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2)制备人工复合皮,接种表皮细胞后于不同时间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3)透射电镜观察该复合皮中细胞的结构;(4)裸鼠移植试验验证该复合皮的作用。结果(1)该人工复合皮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出现较明显的细胞增殖,未见人工复合皮收缩现象。(2)HE染色和扫描电镜下可见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逐渐增多,表皮细胞可发生分化。并逐渐分层。(3)透射电镜下见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功能活跃。(4)裸鼠移植试验证实该人工皮可起到覆盖创面防止感染的作用。结论该人工复合皮基本具备了正常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可作为移植物覆盖全层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小鼠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IL-2表达的影响,探讨TSA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0.16、0.8、4、20、100、500 nmol/L倍比浓度TSA作用于BALB/c及C57BL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不同的OD值测定12、24、48 h各浓度TSA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相同浓度梯度TSA再作用于经丝裂霉素处理过的BALB/c淋巴细胞与C57BL淋巴细胞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以环磷酰胺作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其对IL-2表达的影响.结果 TSA可以抑制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及时效依赖性;TSA也显著抑制经刺激激活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IL-2的表达,并且随着TSA浓度的升高,IL-2表达逐步下降.但与CTX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SA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减少激活T淋巴细胞IL-2的表达,降低T细胞的免疫活性,能够减弱对外来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