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检测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的变化,探讨该细胞亚群在RA免疫耐受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外周血和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和关节液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7.56%±2.89%)高于外周血(1.84%±0.97%)和健康对照外周血(2.19%±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ACPA)阴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2.85%±0.87%)高于ACPA阳性组(1.40%±0.63%,P<0.01)。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RA患者外周血和健康对照外周血(P<0.01);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P>0. 05)。结论 RA患者关节液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变化更能反映RA炎症部位免疫耐受失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h2细胞趋化因子同源分子(chemoattractant receptor homologous molecule expressed on Th2 cells,CRTh2)、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1(cysteinyl leukotriene 1 receptor,CysLT1R)及组胺1型受体(histamine 1 receptor,H1R)在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NKT)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BA患者(BA组,n=40)和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组,n=38)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BA组和HC组外周血中CRTh2、CysLT1R及H1R在CD3+CD56+标记的NKT细胞上的表达,同时对其与血清总Ig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及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BA组[22.50(15.78,29.20)]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百分比较HC组[27.90(21.50,32.45)]降低(P=0.024);进一步比较BA组[70.05(63.20,78.45)]CD3+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HC组[73.70(69.88,79.38)](P=0.035)。BA组[0.08(0.05,0.17)]CysLT1R百分比较HC组[0.16(0.10,0.34)]降低(P=0.004);BA组CRTH2、H1R百分比[1.12(0.53,1.88);5.21(1.41,10.10)]与HC组[1.17(0.60,4.25);4.61(1.42,8.5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34;P=0.697)。进一步对比CRTh2、H1R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BA组[925.52(623.50,1 279.25)]CRTh2 MFI较HC组[1 345.50(891.00,1 977.75)]降低(P=0.002);BA组[769(657.50,975.00)]H1R MFI与HC组[835.00(560.00,959.25)]无统计学差异(P=0.834)。CD3+CD56+NKT细胞与血清TIgE、FeNO无明显相关性(r=-0.052、r=0.014),与FEV1/FVC%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1)。CRTH2(r=0.166、r=-0.040)、CysLT1R(r=0.114、r=-0.150)及H1R(r=0.103、r=-0.096)与血清TIgE、FeNO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D3+CD56+NKT细胞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1R在CD3+CD56+NKT细胞上可能不表达,CRTh2与CysLT1R在BA患者CD3+CD56+NKT细胞上表达减少可能会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某地区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与抗病毒治疗效果,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HIV/AID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都给予HAART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对照组在入院时都进行CD4+T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表达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的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25+的细胞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都明显上升(P<0.05),而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观察组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与IL-10、TGF-β1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只有较低的免疫功能,具有较低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较高的IL-10和TGF-β1水平,HAART治疗能改善免疫功能,为此通过CD4+T淋巴细胞就能判断HIV/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  相似文献   

4.
杨迪  孙娟  郑雪嫚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0):138-14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8+在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albuminuria,AU)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 年3 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9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分为非AU组(n=329)和AU组(n=266),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NC组,n=154),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探讨CD4+/CD8+与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关系。结果 与NC组、非AU组比较,AU组的CD4+/CD8+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UACR与CD4+/CD8+呈显著负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CD4+/CD8+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危险因素(OR=0.519,95% CI:0.359~0.750,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U患者外周血CD4+/CD8+降低可能在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NSCLC患者为NSCLC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分析NSCLC患者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TNMⅢ期的NSCLC患者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高于肿瘤直径≤3 cm、中高分化、TNMⅠ~Ⅱ期的患者(P<0.05)。CD8+CD39+T细胞高水平组术后1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均低于低水平组(P<0.05)。TNM分期、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D8+CD39+T细胞在NSCLC患者外周血中呈高水平,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病人外周血CD 4+ CD 25+ CD 127调节T 细胞( T
regulatory cells,Treg) 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察32 例ITP 病人及20 例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
测外周血CD 4+CD 25+CD 127Treg 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 病人治疗前CD 4+ CD 25+ CD 127 Treg 细胞表
达水平明显降低( 2. 90±1. 00) ,与治疗恢复期( 7. 36±1. 46) 及正常对照组( 4. 52±0. 94)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P<0. 05) 。治疗恢复期病人CD 4+CD 25+CD 127-Treg 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5) 。结论:
ITP 病人外周血CD 4+CD 25+CD 127Treg 细胞表达水平下降,激素的有效治疗能提高病人机体内CD 4+CD 25+
CD 127Treg 细胞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哮喘和抑郁二者共病的可能机制。 方法 使用自制量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对受试者(分为哮喘组、哮喘伴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及哮喘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情况、哮喘生活质量、心理卫生情况进行评估。对哮喘及哮喘伴抑郁组受试者测定肺功能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及IgE水平。所有受试者的血样提取分选CD4+ T细胞,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检测SLC6A4、HTR7、HTR1A、HTR2A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哮喘组及哮喘伴抑郁组SLC6A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00);哮喘组HTR2A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21),哮喘组HTR2A基因表达有低于哮喘伴抑郁组的趋势( P=0.077);哮喘伴抑郁组较哮喘组有更低的哮喘生活质量评分( P=0.004)。结论 支气管哮喘及抑郁可能存在基因水平的联系,SLC6A4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可能是二者共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变化。94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结果显示SLE组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和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积差分析显示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与SLEDAI评分和24 h尿蛋白定量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以8.04%为临界值,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判断SLE活动性的灵敏度为57.78%,特异度为78.57%,AUC为0.677。 实验表明SLE患者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表达明显减少,观察其表达水平变化可为判断病情活动度和肾功能损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脂联素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探究痛风患者脂联素与血尿酸、疾病活动度、CT4+T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急性痛风组(n=90)及健康对照组(n=72)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尿酸、CT4+T细胞亚群及部分细胞因子);检测两组外周血脂联素水平,比较两组间外周血脂联素及CD4+T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脂联素与各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且Th2、Th17、Th17/Treg均升高(P<0.05),Treg、Th1/Th2均降低(P<0.05)。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呈负相关(r=-0.244,P<0.05;r=-0.311,P<0.05;r=-0.506,P<0.001),而与血尿酸无相关性。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Th1和Th1/Th2均呈正相关(r=0.252,P<0.05;r=0.218,P<0.05)。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均呈正相关(r=0.323,P<0.05;r=0.377,P<0.05;r=0.359,P<0.05);而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呈负相关(r=-0.265,P<0.05;r=-0.29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痛风组外周血脂联素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L-6及TNF-α均呈负相关(BESR=-12.541,P=0.003;BCRP=-8.256,P=0.024;BIL-6=-15.907,P=0.037;BTNF-α=-79.770,P=0.040),而与Th1呈正相关(BTh1=2.959,P=0.006)。结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脂联素水平降低,Th2和Th17升高,而Treg降低,脂联素降低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免疫紊乱及免疫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放射性碘125粒子(125I)植入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及对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78例(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2例(同步放化疗)。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并记录粒子植入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治疗前后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91.03%(71/78)患者植入粒子的分布符合术前模拟剂量分布;术后气胸30.77%(24/78),肺内渗血28.21%(22/78),发热19.23%(15/78),粒子移位2.56%(2/78),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重症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特点,以及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CD8+T细胞免疫功能对获得性真菌感染临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并送检标本培养出真菌阳性的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真菌感染组(49例)与定植组(37例).记录并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是否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收集标本取样48 h内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率等生命体征,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等T细胞检测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获得预测概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诊断真菌感染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感染组中,APACHEⅡ评分(P=0.045)、合并脓毒症例数(P=0.049)、机械通气例数(P=0.011)、体温(P=0.049)明显高于定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评估真菌感染与定植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首次培养结果不同的菌株种类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各组别间T细胞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组与定植组中T细胞检测值建立预测模型一,对其预测概率进行分析(P=-0.013);再对合并脓毒症例数与T细胞检测值分析所得的预测概率(预测模型二)进行分析(P=0.024);对ICU入住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T细胞检测值分析所得预测概率(预测模型三)进行分析(P=0.025).根据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577]、体温(AUC=0.487)、CD4+T细胞(AUC=0.515)、CD8+T细胞(AUC=0.565)及CD4+/CD8+比值(AUC=0.438).预测模型一(AUC-0.611)及预测模型二(AUC=0.653)对评估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低.预测模型三(AUC-0.757)对评估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ICU重症患者中合并脓毒症、机械通气者更易感染真菌;合并脓毒症的患者结合CD4+T细胞、CD8+T细胞检测值,对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提示性作用;且当脓毒症患者入住ICU时存在诸如侵入性操作、激素及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危险因素后,更容易发生获得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CD44+胃癌AGS细胞增殖与周期分布的作用,为DADS抑制胃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进一步实验依据。方法经免疫磁珠技术富集人胃癌细胞株AGS中的CD4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细胞比率。肿瘤球形成、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验证CD44+细胞的干样特性。MTT、软琼脂集落形成及流式细胞术分析DADS对干样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分布的作用。结果免疫磁珠术富集了99.9% CD44+细胞。相较于未分选的AGS组,CD44+AGS组细胞生长2周后成球状态良好,且表现出更强迁移、侵袭能力(P<0.05)。不同质量浓度DADS处理可明显抑制CD44+细胞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呈质量浓度依赖性(P<0.05);30 mg/L和60 mg/L DADS可抑制CD4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P<0.05),且可导致细胞周期呈现G2/M期阻滞(P<0.05)。结论DADS可明显削弱CD44+细胞的生长能力,与阻断细胞周期于G2/M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T细胞是否具有分泌外泌体的能力,以及CD4~+T细胞外泌体参与炎症及肿瘤免疫过程的可能。方法应用断颈处死的方法取出小鼠的脾脏,用磁珠分选的方法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分选出CD4~+T细胞,并尝试从培养基上清液中提取CD4~+T细胞的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后用PCR技术分析miR-23a、miR-214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能够观察到提取出的CD4~+T细胞外泌体,且用PCR技术能检测到小鼠CD4~+T细胞外泌体中miR-23a、miR-214这两个炎症及肿瘤相关的miRNA的表达。结论小鼠CD4~+T细胞有分泌外泌体的能力,且为CD4~+T细胞外泌体参与炎症及肿瘤相关过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虫草素体外对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肿瘤杀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通过移植瘤分离得到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运用MTS法研究虫草素对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运用LDH法研究虫草素处理后的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对于其共孵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运用ELISA法对CD4~+T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孵育后的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法对虫草素处理后的CD4~+T淋巴细胞中的相关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虫草素能够促进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杀伤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虫草素能够降低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PD-1蛋白表达,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且促进IL-2、IFN-γ的表达。结论虫草素能够促进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免疫检查点PD-1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CD3+T淋巴细胞计数联合早期预警评分(EWS)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后生存状况,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CD3+T淋巴细胞计数、EWS评分及其他临床指标,行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T淋巴细胞计数、EWS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入院时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EWS评分高于存活组(P <0.05),死亡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存活组(P <0.05),死亡组入院时CD3+、CD4+及CD8+少于存活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CD3+与EWS评分呈负相关(r=-0.422,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