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中的发病机制及sIL 2R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12例肝活检病人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sIL 2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血清sIL 2R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增幅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大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sIL 2R与血清白蛋白 (A)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肝功指标中的TB、DB、G、ALT、AST、AKP、γ G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慢乙肝病人血清sIL 2R水平与A呈显著负相关 ,与PLD、CⅣ、LN、HA、PⅢNP呈显著正相关 ;sIL 2R的血清水平能反映肝脏组织学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sIL 2R)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病情的相关性。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6 6例恶性肿瘤病人和 36例健康人血清sICAM 1和sIL 2R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sICAM 1和sIL 2R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t =2 0 .5 6 0 ,16 .72 7,P <0 .0 0 1) ;有转移者和死亡者sICAM 1和sIL 2R水平较无转移者和存活者明显增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t =17.72 5~ 2 5 .919,P <0 .0 0 1) ;手术治疗后sICAM 1和sIL 2R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极显著性 (t=11.179,15 .6 2 6 ,P <0 .0 0 1)。恶性肿瘤病人血清sICAM 1与sIL 2R水平呈正相关 (r =0 .76 6 ,P <0 .0 0 1)。④结论 血清sICAM 1和sIL 2R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病人的病情变化、有无转移和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NF-α和sIL-2R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②方法 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 ,检测 78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发病期和缓解期血清TNF α和sIL 2R水平 ,并与 43例健康献血员进行比较。③结果 ANLL和ALL病人血清TNF α和sIL 2R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F =4.93,5 .2 5 ,q =3 .0 2~ 4.34,P <0 .0 1) ,急性白血病病人缓解前和缓解后的TNF α和sIL 2R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F =3 .98,4.5 2 ,q =5 .16~ 6 .0 7,P <0 .0 1)。 ④结论 监测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NF α和sIL 2R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病人血清细胞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测定 5 4例老年肺癌病人和 4 0例健康人 (对照组 )血清sIL 2R、sIL 6R和TNF α水平。③结果 老年肺癌病人sIL 2R、sIL 6R和TNF 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14 .6 9~ 6 9.85 ,P <0 .0 1) ,肺癌未手术伴淋巴结转移病人sIL 2R、sIL 6R和TNF α水平均高于术后复发者 (t =3.2 3~ 37.2 1,P <0 .0 5 )。④结论 血清中sIL 2R、sIL 6R和TNF α水平可能与肺癌发生、发展有关。其水平测定可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常不能确诊 ,为此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并与临床诊断相比较 ,现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文 1 5 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 2 0 0 0~ 2 0 0 2年住院病人 ,男 1 3 6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45岁 ,平均2 8 4岁 ,临床诊断参照 2 0 0 0年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1) 。1 5 4例患者均行经皮肝穿刺 ,取肝组织 1 .5~2 5cm ,福尔马林液固定 ,石腊包埋 ,常规作HE染色及Masson 3色染色 ,病理诊断参照 2 0 0 0年全国修订标准( 1) ,将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分别分为 1~ 4…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322例HBsAg阳性超过6个月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脏病理与肝组织中病毒标志物、血清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22例患者中,肝组织炎症分级(G)>1且纤维化分期(S)>1者314例,G≥3者44例,S≥3者40例。G与S呈明显正相关 (r=0.594,P<0.05)。 肝组织HBsAg、HBcAg不同表达状态患者,不同血清HBeAg状态患者,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及其肝脏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ALT水平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0.322,P<0.05),而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67,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中病毒标志物、血清HBeAg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其炎症分级与血清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已证实 s IL - 2 R与 IL - 2介导的免疫反应与多种疾病相关 ,尤其在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免疫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更受到人们重视 [1~ 3] 。我们对 312例肝活检患者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患者血清s IL - 2 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旨在探讨血清 s IL - 2 R在慢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选自长海医院感染科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住院的肝活检患者共计 312例 (2 80例慢乙肝和 32例脂肪肝 )。按文献 [4 ]对慢乙肝患者肝脏病理炎症及纤…  相似文献   

8.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意义。 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 77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 ,并与血清ALT及同期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仅在G1和G2之间、S1和S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G2和G3、G3和G4、S2和S3及S3和S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清HB 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各级之间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着血清HBVDNA水平升高 ,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应常规测定血清HBVDNA水平 ,以协助评估病情的变化、严重程度和前C区变异的筛查 ,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44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244例患者中符合病毒携带者53例(21.7%);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43例(58.6%),中度34例(13.9%),重度14例(5.7%),肝硬化7例(2.9%).炎症分级G≥2者48例(19.7%);纤维化分期S≥2者54例(22.1%).HBeAg阴性组患者中如HBV DNA高水平复制,其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重于阳性组(P<0.05).HBV DNA高载量和低载量(以105拷贝/毫升为界限)肝组织炎症分级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是纤维化分期则差异明显.结论 多数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有一定程度的病变损害,血清HBeAg及HBV DNA均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情况,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判定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者的病情程度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袁剑峰  张志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166-1168,1172
目的:探讨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人87例和健康志愿者8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MANF蛋白水平,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8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肝纤维化程度S0~S1有21例,S2有35例,S3~S4有31例;炎症活动度G1有20例,G2有25例,G3有23例,G4有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水平为(2.51±0.56) mg/mL,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1.43±0.32) mg/mL (P<0.01);肝纤维化程度S3~S4患者外周血MANF蛋白明显高于S2和S0~S1病人(P<0.01);炎症活动度G2、G3和G4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明显高于G1病人(P<0.05~P<0.0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与肝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rs=0.448和rs=0.324,P<0.05)。结论:MANF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补体Ⅰ型受体(CR1)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变化。②方法采用淋巴细胞花环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2例冠心病病人和63例健康人淋巴细胞CR1花环率(L-CR1R)及血清sIL-2R浓度变化。③结果冠心病病人L-CR1R明显降低,sIL-2R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6.414,7.806,P<0.001)。冠心病病人L-CR1R与sIL-2R呈负相关(r=-0.815,P<0.001)。不稳定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L-CR1R和sIL-2R比较,差异亦具有极显著性(F=7.860,11.579,q=6.627~10.550,P<0.001),且以AMI病人的变化最明显。④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CR1表达和血清sIL-2R浓度异常与冠心病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cAb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肝穿刺活检的慢乙肝初治患者,分别采用雅培I2000和M2000检测HBsAg、HBeAg/HBeAb、HBcAb和HBV DNA水平;分析HBcAb水平等临床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逐渐加重,HBcAb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664,P=0.003);在HBeAg阳性患者中,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肝硬度值、ALT、AST、HBcAb、HBsAg和HBV DNA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肝硬度值、HBcAb、HBsAg和HBV DNA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BcAb>10(S/CO)为截断值时,预测肝纤维化S2~S4的敏感性为72.9%,特异度为52.63%,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2。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HBeAg(+)慢乙肝初治患者,HBcAb水平与肝脏中重度纤维化程度(S2~S4)显著相关,HBcAb>10(S/CO)可作为预测S2~S4的截断值,从而使患者避免进行肝穿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②方法采用红细胞花环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和sIL-2R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③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E-C3bRR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9.21、9.76,P<0.01).E-C3bRR和sIL-2R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1).④结论 E-C3bRR和血清sIL-2R水平测定对判断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3(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及配体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nducingprotein-10,IP 10)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0例CHB患者及20例健康者肝穿病理检查进行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其中G2以上定为重度炎症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CXCR3、IP 10蛋白的表达,并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CHB患者肝组织中CXCR3(2.55±0.90)及IP 10(2.73±0.76)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70±0.57,0.60±0.50;P<0.01)。随着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CXCR3、IP 10水平逐渐上升,但在肝纤维化组仅S1、S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XCR3、IP 10与CHB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7,0.788,0.624,0.737,P<0.01)。重度炎症组(G3、G4):在炎症程度相同情况下,不同肝纤维化组间CXCR3、IP 10水平差异不明显。肝组织CXCR3、IP 10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1)。结论肝组织CXCR3及配体IP 10的表达参与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形成,但与炎症程度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老年脑血管病(CVD)急性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72例老年CVD急性期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脑出血组和脑血栓组急性期sIL-2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IL-2R水平与脑出血量多少无相关性(r=0.142,P>0.05),而与不同出血部位有关;sIL-2R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结论:sIL-2R可作为判断老年CVD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57例肝硬化病人血清sIL-2R测定,结果显示:肝硬化病人血sIL-2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与Child-Pugh分级有关;HBsAg阳性者较HBsAg阴性者升高明显(P<0.01),合并肝癌老较未并发者升高显著(P<0.001)。提示血清sIL-2R测定可作为肝硬化免疫失衡的重要指标;对病情和预后的判定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理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方法 对84例经彩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的中医证型、肝脏病理分级、临床分级、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84例CHB患者中,湿热蕴结证21例,肝郁气滞证34例,肝肾阴虚证7例,瘀血阻络证13例,脾肾阳虚证9例。肝脏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分期呈明显正相关(r=0.662,P=0.000);临床分级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00);不同证型CHB患者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郁气滞证和湿热蕴结证是CHB患者的主要证型,病理分级和肝功能检查尚不能用于CHB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金施尔康对银屑病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的影响。②方法 分别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和双抗体夹心ELLSA法 ,检测 43例寻常型银屑病病人金施尔康治疗前后外周血CD+ 4,CD+ 8,sIL 2R水平 ,同时选 35例正常人作对照组。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血清CD+ 8,sIL 2R明显增高 ,而CD+ 4,CD+ 4/CD+ 8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2 .733.2 6 ,P <0 .0 1) ;应用金施尔康治疗后 ,银屑病病人CD+ 4,CD+ 4/CD+ 8明显增高 ,而CD8,sIL 2R及PASI积分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8910 .15 ,P <0 .0 1)。④结论 应用金施尔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明显影响病人的T淋巴细胞功能及血清sIL 2R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肝硬变患者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sIL-2R含量。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经治疗后sIL-2R含量下降。结论:测定肝硬变患者血清中sIL-2R含量,对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