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13头成年母猴,用黄体酮 前列腺索(PGF_(2a))处理,诱发月经周期,并用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案,注射外激性促性腺激素诱发等超数排卵。对171个大滤泡(直径≥4mm)实行外科手术采卵,滤泡穿刺吸卵共获147个卵细胞,平均每头猴采卵11.31±6.47个,卵细胞回收率为85.96%。精液用直肠电刺激法采集,精子经TALP培养基洗涤二次,并在含10%灭活猴血清的TALP液中,加入1mM CAMP和lmM咖啡因,预孵育6~3h。卵细胞在含10%灭活猴血清的TALP或Ham'sF-10培养基中作体外成熟的培养,经约4~12h孵育,卵细胞体外成热率为28.57%。成熟的卵细胞(n=42,中期Ⅱ)和已预孵育的精子一起12~24h,并有部分在前次输精后5~12h再次输精,在42~56h后有9个受精卵继续发育至2细胞期和桑椹期阶段,体外受精率为35.71%(15/4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人工光源对恒河猴(Macaca mulatta)屈光发育和眼球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随机分平均年龄为95 d的12只恒河猴为全光谱组、荧光灯组、白炽灯组、紫光灯组4组,每组3只,对其进行光照(8 am~8 pm)海天12h光照前后2、4、6、8、12周分别对其眼球的屈光度、玻璃体腔深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晶体厚度等生物学参数进行重复测量,对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观察。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前后各时间点全光谱灯组、荧光灯组、白炽灯组恒河猴的眼球屈光度、眼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紫光灯组恒河猴的眼球眼轴、玻璃体腔长度的增长速度、屈光度下降速度均显著慢于全光谱灯组、荧光灯组、白炽灯组(p0.05),但4组恒河猴光照后各时间点的晶体厚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恒河猴眼轴及玻璃体腔在短波长紫光诱导下具有较慢的延长速度及正视化进程速度,短波长紫光诱导恒河猴眼轴及玻璃体腔延长减速正视化进程减慢。全光谱灯组、荧光灯及白炽灯灯光在短期内(12周)尚未对恒河猴眼球的屈光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但是长期影响仍然需要相关医学学者进一步观察。眼球屈光发育在紫光的作用下发生改变的可能机制为视色觉通路信号对比在缺乏全面的光谱的情况下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7只雌性恒河猴(Macaca mulatta)的20个月经周期进行了雌二醇、孕酮和睾酮的动态测定分析,其中15个月经周期的中期都有睾酮和雌二醇峰(其峰值分别为1010.7±411.3pg/ml和179.1±91.3pg/ml),孕酮在黄体期的峰值为2.54±0.65ng/ml。正常黄体期的血清孕酮水平不低于1ng/ml。20个月经周期的平均天数为28.6±5.4天,滤泡期和黄体期分别为11.9±2,6和19.2±6.3天。月经周期可用公式Y=18.92±0.03×X~2 (Y:月经周期,X:黄体期。R=0.9444)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测定周期内三种性类固醇激素可以准确确定排卵。睾酮在生殖周期内的分泌调节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量血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同时又采用T—G分带技术使染色体显出T—G带。比较分析人、金丝猴和恒河猴的T—G带染色体。结果表明:同种的不同细胞每号同源染色体的带纹和带型是相同的。从不同物种之间的,进行了分析的T—G带染色体的比较结果来看,大多数染色体的带纹和带型都属于部分相似;只有少数染色体的带纹和带型是高度相似的。  相似文献   

5.
李进  张维嘉  杨文光 《四川动物》2005,24(2):194-196
为达到颅、脑数值稳定、脑结构立体定位准确目的,广西恒河猴选种培育有三原则:动物来源于同一种群,同一地域;颅数值G-OP/APO OP为2 . 5±0 . 1mm ,APO- OP为32 +±1 0mm范围;后宫式饲养繁殖与相应学科研究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深低温(-196℃)冻结保存动物细胞技术,对胰酶分散的恒河猴肾细胞的冻存,复苏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氮冻存2—58周的恒河猴肾细胞,其平均存活率为63.3—74.4%。复苏培养细胞于6—7天形成緻密单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敏感;国产二甲基亚砜可以用作冻存细胞的保护剂;复苏培养的细胞核型正常;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冻的原代细胞一致。  相似文献   

7.
白化猕猴(Macaca mulatt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捕获一只雄性白化猕猴(Macaca mulatta)。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白化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控制,即以异合型状态潜伏几个世代,直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同一个体里有两个对白化性状负责的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显示白化性状,因此白化个体较少。在猴类中,白化现象的遗传基础,是否也是一个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对之负责,过去未见报导,我们开始进行了一点交配试验,它与三只正常雌性猕猴交配所产生的子代(2♂;1♀)都不是白化的,我们准备继续观察这些后代彼此交配及回交后所得出的结果,用来确定在猴类中白化现象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7只雌性恒河猴(Macaca mulatta)的20个月经周期进行了雌二醇,孕酮和睾酮的动态测定分析,其中15个月经周期的中期都有睾酮和雌二酮峰(其峰值分别为1010.7±0.65ng/ml. 正常黄体期的血清孕酮水平不低于1ng/ml. 20个月经周期的平均天数为28.6±5.4天, 滤泡期和黄体期分别为11.9±2.6和19.2±6.3天. 月经周期可用公式Y=18.92±0.03×X²(Y:月经周期,X: 黄体期. R=0.9444)表示.实验结果表明, 测定周期内三种性类固醇激素可以准确确定排卵.睾酮在生殖受气内的分泌调节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猕猴(Macaca mulatta)肤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对62只猕猴(雄性28只,雌性34只)的指(趾)纹、掌纹和跖纹进行了研究。查出有9种不同类型的花纹分布在不同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在指(趾)端上的几乎全是原始花纹。在掌面上,半数以上的指间Ⅰ和近侧小鱼际区花纹是箕形纹,半数以下是斗形纹。大鱼际和远侧小鱼际的花纹由箕形纹、斗形纹和开放形花纹三种花纹组成,但各占比例不同。绝大多数指间Ⅱ—Ⅳ区的花纹为斗形纹,少数为箕形纹。为此,根据花纹的复杂程度不一,可把掌面花纹区分为三种功能群。在跖面上,大鱼际和小鱼际区的花纹,多数为箕形纹,少数为开放形花纹。在趾间Ⅰ—Ⅳ区,主要由箕形纹和斗形纹两种花纹组成,其中箕形纹的比例由高到低逐渐减少,而斗形纹的比例则由低到高逐渐增加。 左右侧掌面及跖面花纹的分布和性别之间的花纹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有较高比例的样本左右侧花纹呈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0.
猕猴(Macaca mulatta)叫声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敏  江海声 《兽类学报》1990,10(3):170-174
本文对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正常和受惊叫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成年母猴与幼体正常和受惊时的叫声是一种谐波结构,其叫声的变化表现为谐波频数上不同的幅值组台。成年母猴正常和受惊叫声的高幅谐波SHHA1,2 分别为300Hz、550Hz和300Hz、1.2KHz;幼年猴正常和受惊叫声的高幅谐波SHHA1,2,3. 分别为300Hz、1KHz、2KHz和350Hz、IKHz、3KHz。SHHA1是波形结构中周期波上叠加的低幅波动LAP在功率谱上的反映,而SHHA2,3,是与波行中高幅阵脉冲列HAPT相对应的,波形结构中周期波的平均周期T始终保持一致为20ms。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报告我们在猕猴正常血象和骨髓象研究中所累积的资料,并收集国内外有关猕猴正常血象和骨髓象资料作比较并加讨论,我们的结果与多数国内外资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14.
本研究以全血培养的方法,对恒河猴、熊猴、豚尾猴和短尾猴进行了核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猴子不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42)和形态,而且G—带和C—带带型也非常一致。因此作者认为,这四种猴子的亲缘关系是十分接近的。  相似文献   

15.
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肩关节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项研究对成年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变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作了异速生长分析,并对太行山猕猴(M.mulatta tcheliensis)、滇南猕猴(M.mulatta mulatta)、川西猕猴(M.mulatta lasiotis)、湘鄂猕猴(M.mulatta littoralis)肩关节变量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与上述3个亚种相比,太行山猕猴较短的肩胛骨、较小的锁肱指数、较大的三角肌止点指数和较小的摆荡指数,表明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形态结构更适应于地面上的活动,说明其在地面上活动较多,在树上活动较少。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猕猴(Macaca mulatta)反转学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不同年龄猕猴(Macaca mulatta)反转学习(reversal learning)的比较生理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猕猴(6—11月)的反转学习已达到较高水平,至少不比成年猴的神经过程灵活性差,而接近中年的猴(10—12岁)神经过程灵活性则有所降低。此外,不同年龄猕猴的颜色反转均较形状反转困难,同时,阳性(+)至阴性(—) 的困难反转(即“先—后+”的错误)是不同年龄猕猴反转学习中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和(M.mulatta)猴猕的距骨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距骨的一些变量,如楔形指数、距—腓骨连接面长、距骨颈长及总长在两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从距骨形态结构和多变量(三维空间模式)分析,短尾猴比猕猴具有更多的地上活动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猕猴(Macaca mulatta)的齿序、年龄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猕猴(Macaca mulatta)齿序与年龄的关系,我们已作过简明报道(曾中兴,1965;曾中兴等,1980)。与人一样,猕猴有2套齿列,即20颗乳齿和32颗恒齿。约在5月龄时出齐全部乳齿,4.5岁时乳齿全被恒齿替换。通常,雄猴到6.5岁左右出齐恒齿,而雌猴要到7岁左右。此后,随同动物年龄的增长,各类牙齿的齿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因此,猴子的牙齿状况可用来估计其年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颅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云南中南部和印度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的颅骨形态以及等位基因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面宽、颅的形态大小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分别存在于印度种群(M.m.mulatta)与西藏亚种(M.m.vestita),川西亚种(M.m.lasiotis),泰国种群和越南种群之间。在20个血蛋白等位基因中,仅约8个是各亚种或种群共有的,代表共同的离征或祖征。因此,云南中南部标本既不是印度指名亚种,也不是泰国的siamica亚种,其亚种名应重新厘定。大陆型分布的猕猴区域性种群之间的遗传异质性大于同质性。上述差异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70只豚尾猴的血象和骨髓象,其结果见表1表2。这些动物分别来自不同气候地带的保山和景洪,前者属温带气候,后者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