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CP在胆囊结石术前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胆囊结石20%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单纯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各家医院广泛开展,但胆囊结石患者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者不在少数,多年来对此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B超(包括术中B超)、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甚至在术中行胆道造影,这些诊断均有较明显不足之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快速性、准确性、直观性等优点,近年来,我院对胆囊结石常规术前行MRCP检查,在预防胆囊结石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上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胆囊结石术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其中20%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单纯胆囊结石行LC或OC术已广泛开展,但胆囊结石病人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者不在少数[1-3], 多年来对此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B超(包括术中B超)、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甚至在术中行胆道造影,这些诊断均有较明显不足之处[4-6].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快速性、准确性、直观性等优点[7-9],近年来,本院对胆囊结石常规术前行MRCP检查,在预防胆囊结石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上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术前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进行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拟行LC 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后收治入院,术前行MRCP检查分析肝外胆管变异和排除胆总管结石。结果 2例患者发现胆囊管解剖变异,3例胆总管下端结石患者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余61例均行LC。结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前行MRCP检查,有助于观察肝外胆管变异和胆总管结石情况,减少术中胆管损伤和胆总管结石残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1-2016.10来院就诊胆总管结石患者112例,分别采用超声、MRCP进行检查,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灵敏度为87.09%,特异性为84.21%,准确性为83.51%,MRCP检查分别为93.13%、90%、91.34%。B超检查明显低于MRCP检查,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MRCP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补充超声的不足,且无需介入检查,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郁成  陈永强  罗泽斌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6):403-404,407,F0004
目的:对比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其原始图像与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55例患者(36例胆囊结石和19例胆总管结石)行重T2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HT2-F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扫描及常规轴面FSE序列MRI T1WI及T2WI扫描。结果: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最大强度投影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扩张胰管的形态结构。多数较大的胆系结石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像及MRI常规T2WI图像上可很好地显示,但常在最大强度投影图像被掩盖;较小的胆系结石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最大强度投影图像及MRI常规T2WI图像均难以准确显示,而仅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像上显示。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和最大强度投影图像以及磁共振常规扫描是分析、诊断胆系结石的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成像技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MRI-FIESTA成像序列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磁共振FIESTA序列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0例CT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4例伴肝外胆管结石(肝总管6例,胆总管结石8例),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检查,同时对兴趣区分别行薄层FRFFSE-T_2WI脂肪抑制序列及FIESTA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检查,比较两组对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所有病例后均经手术或ERCP证实。结果 30例胆内胆管结石,MRCP+FRFFSE组阳性19例,符合率63%;MRCP+FIESTA组阳性26例,符合率87%,两者肝内结石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外胆管结石,MRCP+FRFFSE组阳性15例,其中假阳性1例,MRCP+FIESTA组阳性14例,两者符合率均近100%,肝外结石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FIESTA序列对胆道结石尤其是肝内结石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T1加权成像(T1WI)检测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对象与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有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直径≤5mm)。术前作常规MRI检查(横断位T1WI:TR/TE 155ms/3.4ms,横断位和冠状位T2WI:15000ms/81ms)。MRCP检查采用EXPRESS脂肪饱和序列,包括5组胆管路径的斜冠状45mm厚层成像采集、5mm薄层冠状成像采集(资源图像),来源于资源图像的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MR检查后1~5天内行胆总管外科手术或ERCP取石。分析胆总管微小结石的T1WI和MRCP表现及MRCP和T1WI对微小结石的检测、诊断。结果: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0例,胆囊切除7例。47例T1WI胆总管微小结石高信号改变。MRCP显示阳性结石充盈缺损33例。T1WI及T1WI结合MRCP检出胆总管微小结石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检查,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0.01)。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T1WI有助于提高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次屏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平衡驱动快速梯度回波技术(balanced fast field echo,B—FFE)相结合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手术证实的100例胆系结石患者,经过用常规轴位T2W/TSE、T2W/SPIR、T1W/FFE、DYNAMIC/T1W增强扫描及SSH—RADIAL MRCP、B—FFE扫描所得图像。结果 1.MRCP显示肝内胆管结石8例,肝外胆管结石68例,胆囊结石59例。2.B—FFE显示肝内胆管结石9例,肝外胆管结石64例,胆囊结石63例。结论 1.单次屏气MRCP是一种显示胆胰管的优秀MR成像技术。2.B—FFE通过断层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胆管内外解剖结构。3.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胆系结石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肝外胆管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来院时均行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结果。结果:MRCP检查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阳性检出率为96.6%,显著高于胆道CT检查的72.1%,阳性检出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高于胆道CT检查,诊断正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B超诊断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行内镜保胆取石术前MRCP检查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10年7月1 490例经B超诊断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术前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发现的胆总管小结石30例的病历资料.结果 1 490例经B超诊断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中行MRCP检查发现30例无症状胆总管小结石,占2.01%,这30例胆囊结石患者均有多发细小结石(0.6 cm及以下),胆总管小结石直径(0.50±0.08)cm.结论 B超发现单纯胆囊多发细小结石(0.6 cm及以下)者是术前MRCP检查的适应证,有可能发现无症状的胆总管小结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CP、DWI、CT增强扫描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所有患者MRCP形态,比较MRCP+DWI单独检查与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结果  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良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33例(41.25%),其中胆管结石27例,胆管炎性狭窄6例; 恶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47例,占比58.75%,其中胆总管癌34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9例; MRCP影像学特征显示,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恶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软藤状”; 两种检测方法中,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DWI诊断(P < 0.05);MRCP+DWI检查胆道梗阻对胆管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胆管癌、胰头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MRCP+ DWI联合CT增强扫描定性诊断总符合率高于MRCP+DWI检查(P < 0.05)。  结论  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可对恶性胆道梗阻进行准确定位,还可提高定性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其中20%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单纯胆囊结石行LC或OC术已广泛开展,但胆囊结石病人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者不在少数,多年来对此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B超(包括术中B超)、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1℃)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甚至在术中行胆道造影,这些诊断均有较明显不足之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57例患者(38例胆囊结石和19例胆总管结石)行重L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HT2-FSE)MRCP扫描及常规B超检查。结果:尽管MRCP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扩张胰管的形态结构,但多数较大的胆系结石常在MIP图像被掩盖;较小的胆系结石在MRCP的MIP图像上均难以准确显示.而仅在B超检查图像上显示。但对于19例胆总管结石,B超仅可显示其中的9例(47%)。结论:由于MIP重建技术的固有特性,MRCP的MIP图像易遮盖结石所致的低信号充盈缺损,因而对于胆系结石的诊断.应有机地结合MRCP与B超检查,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成像技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6例,均行腹部CT、MRCP检查,分为CT组和MRCP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阳性检出率。结果:MRCP组检出阳性51例,阴性5例;CT组检出不明14例,阳性34例,阴性8例。MRCP诊断有效率100.00%高于CT组75.00%,阳性检出率91.07%高于CT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临床价值更高,可提高诊断有效率与阳性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胆管囊肿及其合并症的超声、核磁及胰胆管水成像 (MR/ MRCP)的影像表现。方法 选取胆管扩张病例进行超声及核磁检查 ,观察胆胰管内径、胆管扩张形态、管壁厚度、回声 ,并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及核磁胰胆管水成像 (MR/ MRCP)检查 ,两者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经手术证实胆管囊肿 2 0例 ,包括 :Caroli's病 2例 , 型胆总管囊肿 14例 ,呈囊性、梭形、圆柱形扩张 ;肝门部胆管囊肿 (囊肿型 ) 3例 ,胆总管上段憩室 1例 ( 型 )。合并胆囊结石 10例 ,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 8例 ;合并肝局灶性炎 3例 ,肝脓肿 1例 ;合并癌变 5例 (高、低分化腺癌 3例 ,黏液腺癌 1例 ,类癌 1例 ) ;共同管过长 (>1.5 cm) 6例。超声与 MRCP对胆管囊肿全部诊断。合并症中超声对炎变、结石、癌变诊断分别为 95 % ,10 0 % ,95 % ,而 MRCP/MR为 10 0 % ,90 % ,95 %。超声对结石、癌变及管壁的微细结构观察优于 MRCP,MRCP对胆管全程显示优于超声 ,结合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炎变符合率 10 0 %。结论 超声与 MR成像在成人胆管囊肿及其合并症中的诊断意义重大 ,联合应用有利于对该病的全面认识 ,便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CT、MRCP及E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4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CT、MRCP及ERCP在诊治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患者均行CT及MRCP检查,CT检查肝门部淋巴结确诊率为53.8%,浸润肝脏或胆囊确诊率为61.5%,肝动脉受侵确诊率为68.4%;门静脉受侵确诊率为61.1%;门静脉内瘤栓形成确诊率为62.5%.误诊为结石2例,误诊率为5%.MRCP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准确率达91.3%.其中2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5例患者行支架姑息治疗.结论:CT、MRCP可作为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ERCP作为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CT、MRCP、B-FFE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单次屏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平衡全稳态快速场回波技术(balancedfastfieldecho,B-FFE)诊断胆系结石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手术证实的胆系结石患者进行CT、SSH-RADIALMRCP、B-FFE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42例胆系结石中,胆管结石CT检出率为60.87%,MRCP检出率为95.65%,B-FFE检出率为91.30%;胆囊结石CT检出率为79.41%,MRCP检出率为91.18%,B-FFE检出率为88.24%。结论CT、MRCP、B-FFE对胆系结石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具有成像参数多,可多平面观察及可特殊方法成像(MRCP、B-FFE)等特点,对胆系结石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35例,均行超声、MRCP检查,以术中探测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出结石为金标准,比较超声联合MRCP与单纯超声、单纯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35例患者经手术或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109例,二者联合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较单独超声诊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较单一MRCP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结论超声联合MRCP检查可提高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技术在胆系结石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15例超声诊断为胆结石的患者均行MRI和MRCP检查。结果:115例患者中,单纯性胆囊结石85例,单纯性肝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伴胆管结石19例,胆总管囊肿伴结石1例,先天性无胆囊1例,急性单纯性胰腺炎1例。结论:MRI结合MRCP对胆系的先天发育异常是重要适应症,对于胆系结石的有无、大小、形态、数目、梗阻部位和胆管扩张的程度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ERCP与MRCP对胆胰疾病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均进行ERCP和M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85例MRCP与ERCP均获成功,其中两者诊断一致53例,不一致32例(37.6%,32/85),诊断一致的胆总管结石36例,肿瘤9例,其他8例。不一致32例中,MRCP诊断为肿瘤、结石32例,而ERCP诊断为结石或未见异常。结论MRCP诊断胆总管扩张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对扩张的病因诊断尚不够理想,对胆总管较小结石的诊断不如ERCP敏感及准确,而且不能治疗,因此MRCP不能替代ER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