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与脊髓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与脊髓血管造影对比分析高保安①魏崇健桂美德鲁汉彬1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8~37岁,平均23.3岁。MRI检查设备使用Technicare0.6T和Magne-tom1.0T超导磁共振仪。应用表...  相似文献   

2.
刘秋芳  周晋贤 《临床荟萃》1997,12(14):664-664
脊髓血管畸形又可称为血管瘤,系残留的胚胎性血管形成的畸形血管团所致的病变,它约占脊髓病变的3.1%~11.8%,男多于女,好发年龄为20~40岁。由于脊髓血管畸形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并累及不同的范围,临床诊断相当困难。近年来由于磁共振成像(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开展,为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院遇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3.0T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3.0T MR脊髓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MR平扫疑诊脊髓血管病的14例患者行CE-MRA检查,其中13例于3~5天内接受DSA检查,6例接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MRA与DSA及手术结果。结果 CE-MRA诊断8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5例为髓周动静脉瘘(PMAVF),1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M);与DSA检查结果对照,14例中,MRA可以准确判断11例的供血动脉及瘘口。结论 3.0T 3D-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脊髓血管畸形可以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 ,累及不同的范围 ,临床表现复杂 ,预后不良。 1993年 1月~ 1996年 6月 ,我们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或手术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 18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36 .8岁 ;起病慢性 15例 ,急性 3例。病程 6天~ 12年 ,平均3.8年。起病年龄 12~ 6 6岁 ,平均 32 .3岁。1.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 :自发性疼痛 6例 ,一侧肢体无力3例 ,双下肢无力麻木 2例 ,间歇性跛行 2例 ,走路不稳、一侧肢体麻木、双下肢麻木、发作性头痛、一侧上肢无力各 2…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0例同期进行椎体MR平扫加增强的无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对象行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比较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的诊断一致性,分析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CE-MRA以及CTA检查中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对瘘口显示情况的分析中,CE-MRA以及CTA检查中对于供血动脉以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E-MRA与金标准的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58;CTA与金标准的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81,CE-MRA以及CTA检查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ROC曲线分析显示,CE-MRA以及CTA检查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 < 0.001)。结论  在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中,CTA以及CE-MRA的联合诊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例1 男,63岁。因双下肢无力、走路困难1年半、加重1周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原因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周围神经病。经治疗双下肢无力略有缓解,半年前出现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再次就诊。查肌电图又诊断为神经源性受损。近1周双下肢无力加重伴麻木、沉重感,左下肢瘦削,行走及排尿困难,尿失禁。查体:意识清楚,智能正常,语言流利,痉挛性步态,脑神经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运动及感觉均未见异常。肌力:左下肢4^+级,右下肢4^-级,肌张力增强,芹下肢萎缩.膝腱反射、躁反射、  相似文献   

8.
周燕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4):1078-1079
目的探讨外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无水乙醇血管内治疗的护理对策,以减轻并发症所致的不良后果,促进康复。方法对25例外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DSA下无水乙醇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进行详细术前宣教和心理疏导,加强DSA术后常规护理,对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和相应处理。结果25例患者术后病灶大小均有部分或完全性缩小。皮温接近正常,搏动或震颤感减弱或消失。结论软组织动静脉畸形DSA下无水乙醇血管内治疗疗效好,但风险较高。术后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脊髓髓内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脊髓髓内血管畸形在血管造影上的表现。方法 对7 例脊髓髓内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 例病变位于颈段脊髓内,5 例在胸段脊髓内。5 例畸形血管由脊髓前动脉供血,2 例由脊髓后动脉供血。畸形血管位于脊髓内,呈团状,可见早期静脉引流。结论 脊髓髓内血管畸形在血管造影上有特征性表现,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104例AVM患者平均年龄为32.13岁。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头痛、癫痫、肢体瘫痪等。主要累及双侧额叶30例、颞叶28例、顶叶16例、枕叶14例、颞-顶区9例、基底节12例、小脑9例、胼胝体5例等。典型表现为畸形蜂窝状血管团及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DSA诊断AVM的敏感性为97.5%,其次为MRI,敏感性为74%,头颅CT的敏感性为43%。结论:DSA是诊断AVM的最敏感的方法,对于突发的颅内出血、头痛、抽搐、瘫痪的青少年患者应行头颅DSA和MR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AVM病灶。  相似文献   

11.
赖红灿  鲜继淑 《现代护理》2006,12(3):270-271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29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2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加重。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报告经MRI、DSA和术后病理证实脊髓血管畸形(AVM)28例,其中硬脊膜动静脉瘘13例,膜内髓周动静脉瘘5例和髓内动静脉畸形10例。临床表现多以肢体麻木、乏力,根性疼痛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单纯手术治疗20例,单纯栓塞治疗5例,先栓塞后再手术3例。结果治愈12例,明显好转7例,稳定5例,加重4例。结合文献对脊髓血管畸形的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因素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头颅CT检查示小脑蚓部颅内血肿,头颅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示小脑蚓部脑内血肿,MRA无明显异常,进一步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给予后正中入路开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不良表现。结论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席静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0,15(1):50-51
由于脊髓血管畸形 (ISAVM )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往往需要特殊检查才能证实诊断 ,为了总结经验 ,现将收集的 2 6例经手术、病理、血管造影或MRI检查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总结于下 :1 病例选择与来源本组 2 6例患者选自华西医大附一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1993~ 1999年内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 :3月至 60岁 ,平均 2 8 7岁 ,2 0岁以上者 18例。确诊方式 :经手术或(和 )病理检查 12例 ,脊髓血管造影 8例 ,脊髓MRI检查 6例。病变部位 :颈段 3例 ,胸段 6例 ,胸腰段 13例 ,腰骶段 4例。病变累及 2个节段 3例 ,4个…  相似文献   

16.
18例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其中椎管内动静脉畸形16例;椎体血管瘤1例;椎旁动脉畸形1例。栓塞方法用固体微粒栓子、NBCA生物胶、可脱性球囊及微弹簧圈等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总有效率88.9%。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在不同部位的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対52例患者分别行不同部位的血管共70次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其中腹主动脉18次,下肢动脉14次(髂总-胫、腓动脉),下肢静脉10次,肝动脉10次,肾动脉10次,肠系膜上动脉4次,盆部动脉4次。同时给予同一患者碘造影比较。术中采用心电血压监护及检测氧饱和度。每次造影后询问有何不适,根据ADRS轻重分为0~4分(0=无不适;4=重度不适,对症处理不能缓解或出现并发症)。结果①在10例肝动脉造影中亚段以下动脉、肿瘤动脉及肿瘤染色不如碘造影好;②其余部位的血管造影都能获得满意的图像,基本满足诊断及治疗的要求;③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品不良反应(ADR s)。40例(76.9%)为一过性,可自行缓解;12例(23%)对症处理后迅速缓解;全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①CO2-DSA可以获得能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②CO2是一种安全的血管造影剂;③CO2下肢动脉造影可以替代碘造影。  相似文献   

18.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2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10例,单纯脊髓后动脉者4例,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6例。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髓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29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2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加重.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脊髓动静脉畸形属少见疾病,可分为四型:Ⅰ型,硬膜动静脉瘘;Ⅱ型,球形髓内动静脉畸形;Ⅲ型,青少年型动静脉畸形;Ⅳ型,硬膜内髓周动静脉瘘。在传统的血管造影基础上,近年来开展了CT、MRI、MRA及磁共振动力学扫描,为脊髓动静脉畸形的诊治增添了新手段,合理应用血管内栓塞及显微手术可使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该病的分型、致病机制、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