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采用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患者优良率为82.4%,45例患者采用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或双侧椎板开窗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患者优良率为95.6%。结论:在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类型选择具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如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还需作小关节部分甚至全部切除。近年来,许多作者相继报道,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在全椎板切除的部位,疤痕粘连与增生,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因此,保留腰椎后部结构完整性已受到高度重视。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两侧椎板间对称性开窗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61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侧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单侧半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术后各有1例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全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术后病人症状、体征均改善.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手术应在考虑腰椎稳定性的同时,做到充分减压,才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椎板间扩大开窗配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其中尤以退变性椎管狭窄最多.手术减压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常使脊柱的稳定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医源性腰椎不稳及术后硬脊膜粘连.为了避免术后腰椎不稳和硬脊膜粘连,我院自1993年10月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结合术后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腰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2例。L4~5突出43例,L5~S1突出22例,L3~4突出4例。分别采用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椎学组评定标准,优51例(73.2%),腰痛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良12例(17.4%),偶感腰及腿部酸痛不适,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可6例(9.4%),仍感腰腿轻痛,较前有进步。优良率为90.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是解决这一疾病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退变,引起髓核组织由内向后外或后中央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但临床上却有相当一部分为腰椎问盘突出合并中央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薛向东等幢’把其称为复杂性腰椎问盘突出症。对于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采用单纯的开窗减压,症状往往不能缓解。自2001-2004年,我院采用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该类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2006年以来,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共398例。其中,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86例,发病率为4.84%。本文对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8~74岁,中位数64.5岁。L3~4、L4~5、L5 S1狭窄9例,L3~4、L4~5狭窄11例,L4~5、L5S1狭窄28例。中央型狭窄36例,侧隐窝狭窄12例。所有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其中33例合并下腰痛,15例合并下肢疼痛;29例下肢皮肤感觉异常,1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例鞍区感觉障碍。病程0.5~11年,中位数3.5年。所有患者均未合并腰椎不稳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侧弯及后凸畸形。术后随访观察腰椎稳定性、腰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80±0.50)h,术中出血量(325.00±42.00)mL。术中1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经硬膜囊表面覆盖肌筋膜片并严密缝合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中位数26.5个月。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腰椎不稳,腰部功能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疗效评分标准(15分法)评定,优23例、良19例、中4例、差2例。结论: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患者腰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盘突出症181患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年,手术优良率97%.结论:在难以推广脊柱微创的基层医院,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开放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仍是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后外侧与极外侧突出同存型腰间盘突出症进行诊疗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06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23例极后外侧与极外侧突出共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椎板间开窗手术,16例行峡部外缘的联合椎板间开窗手术,观察并评定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6~20,患者均恢复良好,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可达87%。结论:后外侧与极外侧突出同存型腰间盘突出症状,需根据医学影像资料综合判断,其临床表现距离需极早行手术治疗,根据其分型选择适当的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腰椎板切除后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与粘连 ,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共行腰椎管手术 8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64例 ,女 2 2例 ;年龄 2 5~ 63岁 ,平均 42岁 ;其中单椎体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扩大、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 70例 ,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合椎管狭窄多孔开窗减压 1 0例 ,合椎板减压椎间孔扩大 6例。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以及X线片、CT、椎管造影等检查 ,结合术中椎间盘、椎管狭窄情况 ,分别采用单椎体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扩大、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和椎板多孔开窗神经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椎管狭窄手术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20例。开窗组应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半椎板组应用腰椎一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内固定组应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手术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将术后临床效果较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作为最佳的手术方式选择标准,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70例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硬膜囊脂肪层消失6例,脂肪层不对称7例;腰椎间盘后缘突出10例;椎间盘侧突13例;黄韧带肥厚20例,其中伴钙化4例;侧隐窝狭窄14例。结论: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并发椎管狭窄的成像清晰,速度快,病变部位明确,为手术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3年间180例进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LD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和全椎板切除的突出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后,随访记录患者两年的恢复情况。结果:开窗髓核取出术的治愈率93.2%,继发率6.8%,并发症率2.9%;半椎板切除术治愈率为91.5%,继发率8.5%,并发症率4.2%;全椎板切除术治愈率83.3%,继发率16.7%,并发症率16.7%。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最低达到了83.3%,疗效明显,但同时也伴有一定的继发风险和并发症,所以要谨慎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骶性腰椎疾病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开窗髓核摘除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相应阶段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切开提拉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缓解最明显,时间也最短。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相对较长,并且与发病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时间短的患者多不伴有遗留症状,时间长的患者多伴有下肢的偶尔麻木感。腰椎滑脱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较长,术后腰骶部及臀部症状容易反复,恢复时间较长,下肢关键肌肌力有明显恢复,部分患者肌力可恢复正常。结论:针对腰椎骶化性腰椎疾病具体病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腰椎管狭窄手术中,为充分暴露椎管,常将棘突椎板切除进行减压,这样脊柱的后部结构遭受破坏,易造成医源性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等并发症.近年,人们设计了多种方法来重建后部的稳定结构,如植骨脊柱内固定术、多椎板间开窗术、保留后部结构的椎板切除术等.现将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段鸿滨 《吉林中医药》2005,25(12):24-25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内固定种类:Dick10例,RF系统6例,Steffee钢板4例,结果:平均随访3年6个月,参照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10例,良5例,可4例,差1例。平均症状改善率为93%。结论: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充分减压及防治脊柱不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其手术治疗已有百年的历史。自从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来,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一直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LS)的首选及标准术式,如果同时合并侧隐窝狭窄,还需切除部分或全部小关节突。该术式容易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疤痕粘连及医源性椎管狭窄等。为了减少对脊柱结构的破坏,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减少术后疤痕粘连及硬脊膜粘连,我们以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为辅助,明确狭窄部位,开展选择性多处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节段性腰椎不稳是临床上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主要采用减压后植骨融合术、手术复位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融合内固定等治疗。后路融合术常采用2枚椎间融合器,我院采用自体骨粒(自体椎板、棘突骨粒)结合单枚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5~67岁,平均45.2岁。失稳节段:L4/532例,L5/S113例。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23例,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手术后不稳2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期严重的下腰痛,伴一侧或两侧的下肢放射痛。影像学资料腰椎动力位片均提示腰椎节段性不稳。2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9~53岁,平均46岁,初次手术术式:全椎板间盘切除术3例;半椎板间盘切除术8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16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56个月,平均36个月,再次治疗的手术术式:扩大开窗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3例,半椎板切除术2例,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22例.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4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73.5%的患者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及手术史,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充分减压,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