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2010~2013年霍乱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了解湖南省霍乱流行状况,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10~2013年常规开展内、外环境监测资料和发生疫情后开展病例搜索,采集相关外环境标本检测、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资料以及开展霍乱弧菌菌株血清学型别、药敏实验、霍乱毒素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检测分子生物学监测资料。结果湖南省2010~2013年共发生15起霍乱疫情,报告病例28例,发现带菌者13例;常规外环境监测样品142 047份,检出霍乱弧菌阳性170份,阳性率为0.12%,其中水产品样62 753份,阳性167份,阳性率为0.27%;药敏实验显示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对185株霍乱弧菌进行CT毒素基因检测,96株阳性;霍乱弧菌PFGE同源性比较,省内分离的菌株PFGE同源性基本一致,与上海市、浙江省、四川省分离的霍乱菌株PFGE具有同源性。结论湖南省霍乱感染途径主要是食用了受污染的水产品,应加强对水产品的监管和食用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福建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全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病人监测,各级霍乱监测点4~11月份同时开展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监测.结果 2009~2011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共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56922份,发现5例霍乱实验室确诊病人.2009~2011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检测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标本62471份,共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102株,总阳性率为0.16%,其中O1群稻叶型85株,O1群小川型17株,均为非产毒株.结论 开展霍乱监测是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牛蛙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以及加大外环境检索力度和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广州市霍乱监测结果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6-2008年霍乱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各类标本89 017宗,霍乱弧菌阳性40宗,其中病例10例,外环境16宗,水产品14宗,阳性率分别为0.02%、0.15%和0.12%.外环境中珠江水体霍乱弧菌共检出11宗,占阳性标本68.75%(11/16).病人为流行株,其它均为非流行株或非毒力株.结论 重点加强珠江水体和水产品的监测,了解其携带毒力的变化情况,防止霍乱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2008年霍乱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福建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全省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开展腹泻病人监测,沿海6个设区市4~10月份同时开展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监测。结果2008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4454份,发现6例霍乱病人,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2008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检测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标本23077份,共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135株,总阳性率为0.58%,其中O1群稻叶型102株,O1群小川型31株,O139群霍乱弧菌2株,均为非产毒株。对霍乱弧菌的敏感药物仍为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开展霍乱监测是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牛蛙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以及加大外环境检索力度和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宁市海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防治该市霍乱发生制订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霍乱弧菌手册》(第5版)、WS 289-2008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从362份采集的海水产品中,分离出5株稻叶型霍乱弧菌、1株彦岛型霍乱弧菌。结论2008年4~9月份南宁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阳性率较往年大幅提高,必须加强对海、水产品的卫生检测检验,防止污染海水产品流入,预防霍乱在我市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美霞  魏跃红  杨智聪  康燕  王大虎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84-1185,1214
目的对广州市2005-2010年霍乱流行特征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10年共发生霍乱病例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4/10万,带菌者21例,无死亡病例,无二代病例,以暴发疫情为主(61例),感染来源主要是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优势菌株为稻叶1f(54.4%)和小川2f(40.5%),O139群也有检出。监测分离到的菌株主要来自水产品(鱼类、贝类、青蛙和甲鱼等)、腹泻病人和水体。结论加强腹泻病人和外环境的监测,掌握菌型变迁,及时发现并管理好传染源,是控制霍乱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明广州市2008年霍乱疫情和霍乱监测现状.方法 对广州市2008年霍乱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及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8年全市报告2例散发霍乱病例,均为本地病例,无输入性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较2007年(8例)降低75%.肠道门诊病人登记数和检索病例数占同期医院门诊比例分别1.95‰和0.44‰,肠道门诊检索数占登记数的比例全市平均22.68%,外环境常规和应急监测共检出6份阳性标本,其中小川型4份,稻叶型和0139各1份,霍乱主要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008年广州市霍乱监测及时发现两起散发霍乱疫情,经及时调查和处理,疫情未造成扩散和蔓延.监测信息做到及时上报和反馈,信息传递顺畅,全市霍乱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玉林市2005~2006年霍乱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我市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水产品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霍乱病例,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玉州区和福绵区为监测区域,对2005~2006年玉林市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及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进行霍乱弧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结果2年共采集各类标本4539份,检出霍乱弧菌15份,阳性率为0.33%,2006年检出的阳性率(0.48%)高于2005年的阳性率(0.07%),其中水体标本阳性率为0.47%,水产品标本阳性率为0.73%,水产品标本中以牛蛙为最高(10.61%),腹泻病人及重点人群粪便病原检测全部为阴性;15份阳性标本中,来源于集贸市场水产品标本10份,占66.67%;来源于水体5份,占33.33%;血清学分型中,12份为稻叶型,占阳性菌株的80.00%,2份为O139型,占阳性菌株的13.33%,1份为小川型,占阳性菌株的6.67%;除1份O139血清型含毒力基因外,其余血清型均不含毒力基因,结论我市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霍乱弧菌是外环境水体中的正常菌群,应继续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致病性病源菌,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海市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外环境水体及食品中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城区和银海区为监测区域,对2006~2007年北海市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及腹泻患者和重点人群进行霍乱弧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结果:2年共采集各类标本7051份,检出霍乱弧菌14份,阳性率为0.20%,2006年检出9份,阳性率为0.23%,2007年5份,阳性率为0.16%;检出阳性者均为水产品标本,阳性率以青蛙为最高(28.57%),水体标本、腹泻患者及重点人群粪便病原检测全部为阴性;14份阳性标本均来源于集贸市场;血清学分型中,11份为O1群稻叶型,占阳性菌株的78.57%,2份为O1群小川型,占阳性菌株的14.29%,1份为O139型,占阳性菌株的7.14%;除1份O139血清型含毒力基因外,其余血清型均不含毒力基因.结论:北海市外环境(集贸市场)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污染,而水体标本和人群未能查出霍乱弧菌,应继续加强监测,进一步查明霍乱弧菌在水体等外环境中污染和人群感染情况,及时发现病源菌和传染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3-12年重庆市霍乱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效果,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200302010霍乱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每年5-0月份选择渝中区和璧山县开展水产品监测,并对旧疫点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00302010年共报告霍乱病例117例,带菌者568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7%,无二代病例发生,血清分型均为0139群。97.4%的病例由聚餐引起,菜品中有甲鱼等水产品,由食品交叉污染所致。从水产品及涂抹液中分离到霍乱菌株16株,2006年后水产品阳性样品均为Ol群非流行株,旧疫点监测未发现阳性标本。结论病例的流行菌群和水产品的监测结果一致。聚餐为重庆市霍乱暴发的主要方式,应加强甲鱼、牛蛙等海水产品的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2001~2011年霍乱监测情况,探讨霍乱疫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霍乱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巴州地区2001~2011年霍乱监测与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霍乱的流行特征及其与外环境的关系。结果巴州地区2001~2011年共报告霍乱病例21例,健康带菌者2例,2001~2011年发病率0/10万~1.2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0.23/10万,21例病例中男16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4.2:1,以青壮年多见,10~6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0.95﹪,农民占大多数,占总病例数的47.61﹪,维吾尔族占大多数,占总病例数的71.43﹪。外环境监测共2 279份,共检出阳性标本156份,总阳性率为6.85%。结论加强腹泻病人、外环境及流行病学监测,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意识,是控制霍乱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5年海南省的霍乱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现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霍乱流行病学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7-9月全省共报告霍乱确诊病例45例,带菌7名,发病率为0.56/10万;病例分布在6个市(县),以海口市和定安县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60.0%和26.7%;流行高峰期在9月中旬,报告病例30例,占全部病例数的66.7%;男女性别比为1:1.1,以20~49岁人群为主,占53,3%,农民与商业服务人员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25.0%和20.5%;所有病例均经食物传播,80.0%的病例在病前5d内有海产品进食史。流行菌型以稻叶1d型为主,占96.2%;流行形式有散发和爆发,其中爆发三起,报告病例35例,占全部病例数的79.5%。结论聚餐爆发是海南省2005年霍乱的主要流行形式.经食物传播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海产品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0~2003年广西霍乱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2000-2003年广西霍乱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了解监测工作的效果,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新时期流行特点重新制订《广西霍乱监测方案》,将全自治区划定三类地区进行管理,拟定监测内容包括病原拉索对象(标本来源种类)和类地区相应的监测时间及任务量,按标准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资料按规定上报、汇总和反馈,并统计分析。 结果2000-2003年全自治区监测标本病原检测总阳性率为0.67‰,其中以2000年最高为1.96‰,次为2001年(1.05‰);地区以第三类为最高,尤以2001年为明显(P<0.05);2002~2003年均未检出阳性。疑似病人、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粪便检索阳性率分别为9.66‰、0.34‰和0.49‰,水体、其它外环境和食品标本检索阳性率分别为0.69‰、1.90‰和0.00‰。监测系统发现的194份阳性标本均出现在疫区中,非疫区均未发现有阳性标本;各年份标本阳性率高低与流行强度相吻合;2个有疫情的年份首例病例均是通过腹泻病门诊发现的;通过监测系统发现了94.83%的病例。 结论 监测方案基本适合同期防治形势的需要,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广西霍乱疫情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20世纪九十年代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湖南省90年代霍乱流行状况和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3-1999年湖南省霍乱发病率在0.03/10万-1.96/10万之间,病死率为1.73%,流行高峰期为7-9月,京广铁路沿线和湘南地区为高危区,湘西、怀化、永州等山区为主要流行区,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占绝大多数,流行形式以暴发为主,传播途径主要是借水传播。结论 我省属霍乱传入性地区,在防治对策上应以保证提供安全饮用水为主,其次是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以及早发现疫情、控制暴发次数与规模,同时要特别加强边远山区的霍乱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7~2012年霍乱监测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州市霍乱监测方案》以及《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对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粪便、水产品、食品及外环境水体进行采样监测、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7~2012年荔湾区共监测霍乱标本20 687份,阳性19份,总阳性率0.09%。其中检索腹泻病人16 319份,阳性7份,阳性率0.04%;重点人群446份,无阳性;水产品等食品2 104份,阳性8份,其中以蛙类为主,阳性率0.38%;外环境监测点共监测1 818份,阳性4份,阳性率0.22%。在19份阳性标本中,血清学分型O1群稻叶型11株、小川型6株,O139群2株。霍乱主要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荔湾区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应加强蛙类等水产品监测,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山区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言 《中国热带医学》2001,1(3):218-219,220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山区的霍乱流行特点,为今后更好地预防、控制山区的霍乱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霍乱个案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调查,然后做统计分析。结果 1994~1998年,海南省山区发生6起食物型霍乱爆发疫情,发病191例,罹患率13.12%,病死6例,病死率3.14%。患者皆为黎族居民,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20~40岁组的青壮年所占比例最高,为67.54%。男性患者(65.97%)明显多于女性(34.03%)。疫情波及4个县(市)、8个乡(镇)、40个自然村。轻型病例仍然占大多数(62.30%)。对82株菌株的鉴定结果全部为小川lb型,与该省沿海地区自1994年后以小川1b型为优势流行株相一致。结论 导致这6起霍乱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丧事聚餐,可疑食物均来自某市的海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5~2010年防城港市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市2005~2010年2个监测点媒介伊蚊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防城港市的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监测点大部分监测月份伊蚊布雷图指数(BI)均超过5的安全水平,其中水田屯蚊媒密度较高,最高BI达104,企沙街相对较低,最高BI为54,2009年以后企沙街蚊媒密度明显降低;阳性容器以暂时性容器为主;2006年送检的全部成蚊标本未检测到登革热病毒核酸或分离到病毒。结论防城港市在虫媒方面已经具备传播登革热病毒的条件,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卫生宣教以及改善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01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便的血清标本及咽拭予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病原学和血清学探讨。方法 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IgM抗体检测和麻疹病毒分离的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疫苗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全省共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42份,阳性率为64.62%。收集咽拭予标本19份,分离出麻疹病毒5株,阳性率为26.32%,经基因序列分析,均为H1基因型。检测10份麻疹疫苗效价、平均滴度在4.151LgTCID50/1.0ml,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指标。结论 2001年我省的麻疹病例主要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引起暴发的毒株为本土毒株,尚未发现有外来毒株引起的病例。建议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加强麻疹基础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