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应用,一些有关卫生计生工作的热点敏感话题,容易被个别人所利用,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是准确应对网络舆情的前提条件;把握工作主动权,积极妥善处理,加强正面宣传是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情频繁发生,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问题,也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是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科普工作,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本研究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舆情科普的模式。根据科普目的和方式,分为长期科普、短期科普和应急科普;根据科普节点,分为事前科普、事中科普和事后科普。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提供思路,提高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文献做了计量分析,得出学界对于该项研究呈现持续升温的态势,并总结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模式。分析得出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生成机制、传播与演化机制、监测与预警、引导与应对等方面。研究总结了目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所处的困境,并提出了引导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情频繁发生,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问题,也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是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科普工作,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本文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舆情科普的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提供思路,以提高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研了我省监管机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现状和民众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的心理及应对状态。结果表明,监管机构有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体系;民众对监管机构进行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工作持理解态度,并认为自身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熟悉、政府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在安全事件发生后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以及网络媒体负责任的报道是影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正确走向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对政府行政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路  程铁军 《食品工业》2022,(12):318-323
大数据时代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科学预警将有助于及时有效发现危机舆情,对于遏制食品安全谣言传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灰色性、模糊性等特点,基于三角模糊数确定网络舆情预警指标权重,通过建立灰色白化权函数对各指标灰色隶属度进行计算,建立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完成网络舆情等级的界定、划分与预警。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教育培训视角下,对包括旅游者在内的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旅游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专业人员的舆情应对培训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介绍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和教育意义,分析了信息素养的主要构成,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对策;第二,针对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介绍了网络舆情应对培训的内涵,总结了网络舆情应对培训的目标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愈发频繁,对社会稳定、组织发展、个人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影响,秘书工作也毫不例外。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及对秘书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秘书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环境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具有快速传播和高影响力的特点。舆论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不及时解决,就极有可能会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识别、评估、预测和应对公众舆论。对食品安全网上舆情事件传播机制做出了阐释;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架构,建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建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模型;从政府、媒体和企业等方面,对大数据时代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提出解决对策,阐释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NLPIR)等技术手段,采集、理解、分析、提取并最终深入挖掘网络舆情信息,做到对舆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解民忧。公众喜欢通过网络表达情绪和发表个人言论,因此政府、媒体、公众和企业应将食品安全的舆情预警放在重要位置。及早发现、预警、处理和缓解网络舆情事件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率的迅速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深度介入日常生活和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其社会影响日益增加,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响应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范围、机构、方法、机制和保障条件等,提出了规范开展舆情监测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调研当前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舆情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基础上,面向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从媒体关注度、网民关注度、内容敏感度和负面情绪聚集度4个角度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综合评估体系,并通过科学方法确立的指标体系的权重分布和不同指标数值的隶属度子集情况,推导得出一定时期内某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的舆情风险综合指数公式。该指数的提出在国内具有首创性,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管及相关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大力支持线上消费、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直播方式销售农产品模式发展愈发迅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销售农产品对于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法律对于该销售模式下的农产品监管存在漏洞、相关法律规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法律责任之规定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农产品的直播销售模式存在农产品直播准入门槛低、农产品货源混乱、标准化程度低和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提高对直播销售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力度,应当强化对农产品货源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发挥公益诉讼制度的优势、加强行业内部自我规范等。本文分析探讨了直播销售模式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直播销售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之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以保障直播销售农产品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市当前的都市农业发展情况,探究都市农业中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加强成都市居民对都市农业的认识。方法以成都市5大城区的居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对居民对都市农业的了解程度、参与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居民对都市农业并不了解,也未参与过与都市农业有关的一些农业活动,他们获得农产品的第一渠道仍然是农贸市场,对社区支援农业、阳台农业和互联网农业这3种都市农业模式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而且,社区支援农业存在农户与消费者的信任问题;阳台农业存在规模小、气候恶劣的问题;互联网农业存在流通运输、平台虚拟的问题。结论成都市的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大新模式引进力度,而且都市农业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研究我国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特点,结合上海管理经验,探讨了我国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舆情监控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电商逐渐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现有关于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的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论述和案例研究为主。本文从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与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入手,对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原因、管控本质、管控措施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认为电商平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多方资源,一方面与供应链上游建立利益联结的契约关系,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信息传递等完善消费者信任机制,提高消费者认知和认可,从而实现生鲜电商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重点可着力于构建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不同管控模式的作用效果及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农产品电商的管控效率及经济效应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了解北京市消费者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现状的满意度及交流内容、信息发布主体、信息发布渠道的基本诉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风险交流策略。方法随机对北京市450名消费者开展了问卷调查,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SPSS相关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除了性别,不同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被调查者在满意度及最信任信息发布主体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风险防控科普知识、风险监测评估的相关情况、风险管理的政策法规、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国内外有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满意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热点问题的专业性解读、风险对健康的影响与满意度具有显著负相关性;政府权威部门及电视科普节目是信任度最高的信息发布主体和交流渠道。结论本文提出了两点提升风险交流效果的建议:细化风险交流主体,优选风险交流策略;增加风险交流强度,调整风险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7.
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风险控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对其在生产阶段和加工、包装、储运等采后阶段进行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制定高效、可靠、便捷、低成本的农产品追溯系统显得越来越必要和紧迫。本文就果蔬等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涉及的质量风险问题,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硝酸盐和亚硝...  相似文献   

18.
魏艳 《食品与机械》2015,31(6):261-263
单纯依赖行政机关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传统模式已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必须实行以政府机关为核心,全面整合社会管理力量的公共管理模式。在公共管理的语境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舆论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行政管理部门起不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很多食品经营者无视法律监管等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食品安全行政上的多头管理、地方保护主义、缺乏法定的协调渠道、行业自律性差等,因此必须从公共管理理念的数量、法律的完善、食品行业自律能力的加强,以及消费者组织的加强等方面入手,才能全面整合和协调包括以媒体为代表的社会舆论、食品行业自身以及消费者在内的监督管理的社会力量,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