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与地高度的紧张关系是三农问题背后的两个主要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的解决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两大矛盾。文章通过对江西现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及农村劳动人口转移的趋势和对农村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分析江西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品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内容,我国当前农产品总量矛盾基本化解,结构性矛盾凸现,表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调整农产品结构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着手:从生产力层面,需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发展名牌农产品等。从生关系层面,要转变农民观念,下决心调整农产品结构;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的职能,包括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政府为经济服务的职能,政府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3.
1当前安庆山区农村存在两个显著的矛盾 安庆的山区主要集中在大别山东南及其余脉,面积较大,山区农业人口占全区农业人口的比重也较大.经过多年的政府支持和经济积累,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人民的生活仍然困难,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发展较慢.全市五个贫困县就有四个是山区或半山区,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与丘陵平原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代表农业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和代表农业环境污染的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两组主成分分别得出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的综合得分。通过对两组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将31个地区划分为4类,并对这4类地区的农业经济与环境污染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和解释,揭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最后结合区域地理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新世纪伊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也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是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从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这两个方面对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代表农业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和代表农业环境污染的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两组主成分分别得出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的综合得分。通过对两组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将31个地区划分为4类,并对这4类地区的农业经济与环境污染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和解释,揭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最后结合区域地理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据各阶层对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有占有情况,当代中国可划分为10个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与其他阶层的矛盾;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干部阶层与其他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只有正确分析和处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各阶层的共赢。  相似文献   

8.
流域经济不同于一般区域经济,有着独特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造成了流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地位。结合流域经济的内在矛盾,探讨在流域经济内在矛盾视野下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从制定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政策,加强流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水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来化解流域经济内在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农业中粮食生产与牧草发展争地矛盾的实际问题,采用马铃薯和燕麦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处理:马铃薯净作、燕麦净作和马铃薯燕麦间作.结果表明:马铃薯和燕麦间作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前期营养生长;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的经济产量达43 450.4 kg/hm2,比净作马铃薯经济产量增加28.07%;但间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间作马铃薯块茎产量仅是净作的32.38%.结果初步表明: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一茬收获籽实,一茬收割牧草,这种缓解粮食与牧草生产争地矛盾的粮草间作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六盘水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是实现六盘水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六盘水少数民族社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含了在乡村振兴这一系统下的诸多"矛盾"统一体,如:外在动力与内生动力的矛盾,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借助外在的国家的政策措施,少数民族社区居民、村民发挥自身的内生力量,因地制宜地让绿色生态的旅游业提供出来的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符合游客的需求,增加少数民族居民和村民的经济收入,使得产出的物质力量推动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和村民的思想理念、少数民族文化和社会等精神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六盘水市整体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引导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要求的集约化、规模化之间的矛盾;二是现行生产环节和部门分割与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两个矛盾,最有效的途径是: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前提下,引导农户承包地合理、有序流动,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最终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二战前德日法西斯建立了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但实际上两国问矛盾极大。本文即从两国在二战前对苏联和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相互冲突这一微观角度,对两个法西斯国家间的矛盾做一剖析。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民企业家成长和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构性矛盾包括要素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矛盾。其中要素结构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县域要素零碎化分布与农民企业家发展对资源集中需求的矛盾;市场机构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县域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农民企业家平等市场主体地位的矛盾;产业结构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企业家成长局限的矛盾;社会结构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县域二元结构与农民企业家社会地位的矛盾。分析可知,必须完善制度,破解矛盾,促进农民企业家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CPI两个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所以反映消费者福利的低失业和较低CPI特征并不成立;基于较高失业和较高物价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有滞胀的特征,这也是国民经济经济总量特征;国民经济还包括经济结构,无论是总供给、还是总需求,都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5.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强境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垦二次创业的具体体现和有效方式,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垦区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和支持垦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老挝开发种植橡胶,对扩大农垦对外开发,缓解农垦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农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地报酬存在于受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影响的农业生产这个开放系统中。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土地报酬不是递减状态,而是呈“递增—递减—递增……”这种规律性变动,其实质是递增与递减这两个对立面交替进行,互相转化的矛盾运动。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规律,对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麦后夏播棉育种农艺与经济性状的相关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后夏播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和丰产性两个性状存在着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种效果和质量的进一步突破与提高 ,以致影响到棉区耕作栽培改制的完善。根据以往育种实践 ,结合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通过对麦后连作夏播棉花品种早熟性和丰产性与其有关农艺和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 ,即相关程度的度量和相关显著性的测定 ,提出一些看法 ,为今后开展早熟育种增强科学的预见性 ,尽可能达到协调矛盾 ,力求减少和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能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获得最佳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行政村是农村经济的基本组织,发展生态户、建设生态村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两个阶段,也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河南省农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几个深层次问题及矛盾,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拉动河南农业经济快速发 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垦》2007,(7):39-3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