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无疑是美国反恐斗争的转折点,它打破了美国国土绝对安全的神话,给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国人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重大创伤。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打击可能发生在本土的恐怖袭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反恐保障。其中《美国爱国者法案》是9·11事件后较早被通过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反恐法律,本文将以《美国爱国者法案》为例,介绍9·11事件后美国反恐立法的新特点,并以人权保障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9.1 1”事件震惊了全世界。“9.1 1”后 ,为防止恐怖主义活动 ,各国都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 ,加强了反恐的措施和力度。这些措施对于有效地防范恐怖主义活动 ,起到了有益的和有效的作用 ,但同时 ,也遭致一些来自人权方面的指责 ,认为有些措施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在反恐中 ,如何既有效地打击和防范恐怖主义活动 ;同时又不致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中,风险规制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行政裁量权由此进一步扩张。对美国货运协会案的思考可揭示,美国公法上通过司法审查规范行政裁量权的两种传统进路,即"审查授权的可理解性"与"审查裁量的合理性",在功能上可以相互替代,同时也并未排除他种可能;而这些可替代方案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取决于对复杂的当代风险规制活动是否具有符合实际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后9·11时代美国海运安全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海运安全法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针对这次革新,文章分析集装箱安全指导计划、关贸合作反恐计划及新的海上运输安全法的主要内容,论述这些安全措施在施行中的利弊,即这些安全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海运业的安全状况,但也对其他国家的港口和对航运业的流转速度造成一些不利影响,进而提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建立科学完善的海运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海运安全法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针对这次革新,文章分析集装箱安全指导计划、关贸合作反恐计划及新的海上运输安全法的主要内容,论述这些安全措施在施行中的利弊,即这些安全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海运业的安全状况,但也对其他国家的港口和对航运业的流转速度造成一些不利影响,进而提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建立科学完善的海运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震惊世界,此后四年恐怖主义组织和恐怖活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也存在"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的危害,本文通过分析"9.11"事件前美国侦查和情报工作的失误,总结了一些中国应对"东突"恐怖活动的侦查对策,希望能对中国的反恐侦查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自由,而政治言论自由则是言论自由最核心部分,各国宪法都对其加以确定和保障,我国宪法也不例外。通过与美国对政治言论自由保障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宪法对言论自由的规定过于简单、缺乏明确性,这使得我国公民的政治言论自由得不到有力保障。要切实保障公民的政治言论自由,首要的是完善宪法对政治言论自由的规定,在法律中明确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范围、种类和限度并尝试在立法中对言论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8.
代泽雄 《法制与社会》2010,(12):123-12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得到快速提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而博客的兴起,更是为各种声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对一个个焦点、热点问题发表看法、表达观点,而这些表达所针对的问题又很多时候凝聚在司法领域,并最终在不同程度对司法结果发生了影响。许多引发网络轰动的个案,如“许霆案”,如果说这起案件对司法的影响还是正面的话,那么,最近在全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则是凸显了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9·1 1”事件后 ,安理会随即通过三个反恐决议。这些决议主要涉及《联合国宪章》第2 7条 (大国协商一致原则 )、第 3 9条 (安理会管辖权确立 )、第 41条 (安理会的非武力措施 )、第 42条 (安理会的武力行动 )和第 5 1条 (会员国单独或集体自卫权 )。这些决议证明了联合国解决危机的作用 ,也暴露了联合国在控制武力使用方面的局限 ,还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律秩序的呼唤——“9.11”事件后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度文明与发展的时代 ;二、战争与和平问题 ;三、最不发达国家与全球发展问题 ;四、恐怖主义与人类共同利益问题 ;五、权力政治与国际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1.
疑难案件是各种法律方法尤其是非常规法律方法运用的主要场域.甘肃“对赌协议案”作为新型疑难案件,兼具事实定性困难和冲突型法律选择困难.对赌协议条款属新型无名合同条款,欲解决其定性难题须综合运用多种合同解释方法.该案中涉及的民间法与国家法、民间法与其他社会规范间的冲突是两种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法律冲突,其冲突的消解无法借助于效力识别方法,只能仰仗于利益衡量方法.运用利益衡量方法消解以上冲突的具体规则是:(1)合同等民间法优于国家法或其他社会规范的任意性规定;(2)国家法或其他社会规范的强行性规定优于合同等民间法;(3)合同等民间法的有效推定规则.正确并妥当地解释该案涉及的国家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相关强行性规定的含义是运用利益衡量方法消解以上冲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司法政治是司法与政治交互作用的产物。随着司法权的扩张,联邦最高法院突破"政治问题不审查"之传统,主动或被动地介入政治争议;随着政党对峙的尖锐,政治力量乐于将棘手的政治争议交由司法裁断;藉此,司法政治演变为常态政治,司法判例成为经久不衰的政治争点。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罗伊案半个多世纪的争议,不仅客观地暴露了美国司法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也充分地展示出司法政治在美国的作用方式和涵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竞选资金的监管是美国选举政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1976年的“巴克利诉瓦奥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对候选人的竞选开支(接受公共基金的候选人除外)设置限制的法律违反宪法,侵犯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基于这一判决,奥巴马在2008年的大选中占据了资金优势。然而,这也使2008年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总统选举。竞选资金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中,金钱与政治的关系始终是美国社会中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4.
"案多人少"矛盾已经成为许多法院面临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法院工作的发展。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来看,"案多人少"矛盾是司法供求不平衡的表现之一。现实中,对"案多人少"矛盾的解决方法存在诸多误区。从长远来看,解决"案多人少"的根本在于司法资源的投入、程序的设计以及当事人获得的正义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立足于当前我国的司法环境,一是积极推进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二是慎重尝试,循序渐进,完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三是合理利用督促程序等现有的替代程序;四是建立科学的审判管理体制,以管理促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针对他国民众发起、旨在通过提供信息并施加影响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理解并实现国家利益的外交行为。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市民社会的培育、民众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加深,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公共外交的国家之一。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国家形象跌入最低谷,美国不得不在公共外交的机构整合、人员任命、项目开展、方式选择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一努力并未能有效的遏制反美情绪的蔓延,反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仇美情绪。探究其根源,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不合理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6.
任何法律都有其特定的价值目标 ,行政法也不例外。行政法的基本目标集中地体现着行政法对社会的意义以及行政法所关注和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因此对行政法的基本目标的研究在行政法学研究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在此 ,笔者试着在分析 1 980年美国“苯污染”案的同时 ,探讨隐藏在其中的行政法基本目标。一、一个作为逻辑起点的假定前提在分析案例之前我们先要构建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 ,没有它 ,我们的分析无从下手。当谈到行政法的基本目标时似乎总是不能回避一个问题———行政和政府 (行政机关 )的基本目标 ,而这却是一个十分庞杂且跨度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法律史》用较为客观和中立的立场介绍了美国法律史。它揭掉那被众多国内学者披上的辉煌美丽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社会利益服务的工具性的法律,以及随之兴衰的法律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18.
美国判例法对不动产征收中的"公共使用"目的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前者要求征收计划中的被征收不动产必须为公众直接使用,后者则许可一切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就业的征收行为。二战以来,经由伯尔曼案、米德基夫案和基洛案等著名判例,广义观点已经成为美国法院的主流观点。美国征收判例法的经验可以作为理解我国《物权法》"公共利益"条款的功能边界和适用限制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二对美国的外交理衾主外交政策的影响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本回顾了这两种外交理念的渊源及其对美国外交影响的变化情况,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更多地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理想主义的影响上升;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特别是“9.11”事件以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在美国野强劲抬头。  相似文献   

20.
陈怡 《法制与社会》2013,(17):184-189
国家不法(不当)责任是国际法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二读的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强行认定阿富汗应当为此次恐怖袭击承担国家不法(不当)责任,并打着"反恐"的旗号,擅自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战争。随后,世界各国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恐"活动。"反恐"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不法(不当)责任的制度造成了影响。然而,根据国家不法(不当)责任的构成要件,恐怖组织的行为并不等同于国家的行为,阿富汗既没有构成国家不法行为,也没有违反相关的义务,其并不需要为"9.11事件"承担任何责任,美国的做法则是对国家不法(不当)责任含义的曲解和任意摊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