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针对目前还未产生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与公众网络信令互通的产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满足实际需求的信令网关的实现方案。在描述了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与公众网络互通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信令网关的功能;然后详细阐述了TETRA信令和SIP消息的映射方法、信令网关的信令流程及其实现过程,并对信令网关与交换机的接口、信令网关与VoIP网关的接口进行了设计,对信令网关的开发流程进行了说明;最后测试开发的信令网关。结果表明信令网关完成了TETRA系统与公众网络( PSTN)信令的互通。  相似文献   

2.
王瑾  马跃  董翠香 《计算机应用》2006,26(Z2):18-19
分析了IP网和PSTN互通中的信令转换,提出了一种中继网关软件系统设计方案.该设计包括信令模块、信令分发模块和管理模块.从IP网到PSTN的数据或语音流量过多时,为了更好地解决一个E1口上最大30路呼叫的限制,中继网关还实现了负载均衡功能.  相似文献   

3.
裴蕾  陈敏  张广兴  吴跃 《计算机工程》2007,33(14):89-91
NAT-PT转换网关基于NAT-PT技术实现了IPv4/IPv6网络的互通,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以及监测两网连接情况,NAT-PT设备需要支持网络管理功能。该文针对NAT-PT特殊的架构,提出了一种分布的MIB采集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SNMP代理。  相似文献   

4.
呼叫模型是移动软交换设计的核心.在分析了现有移动软交换呼叫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MSCServer呼叫模型.该模型针对移动台发起前向承载建立呼叫控制流程的实现及路由的选择,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承载、业务逻辑和呼叫控制的分离,并支持多协议的接入,使得呼叫控制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实现了移动软交换中移动性呼叫控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政府部门应急通信的需求,在考虑现有多个视频信息系统不能互通的基础匕根据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采用H.323体系架构和部分移动运营商采用SIP协议架构企业视频系统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可扩展视频互通网关设计架构,以实现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视频图像监控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及卫星图像传输系统等视频信息系统接入到H.323/SIP视频会议系统中.在保持各系统特性和改动代价较少的条件下,研究了基于Web Service的视频互通网关设备的H.323/SIP的架构、呼叫过程、实现方案和扩展性等.该方案可以满足政府部门对现有视频信息系统视频业务的融合,提高了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及未来扩展性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软交换网络中,SIP和MGCP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协议,然而,两者之间的互通也是个突出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互通所涉及的协议转换、寻址、资源协商等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媒体网关控制器实体中扩展互通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该互通功能模块是用C语言编程实现,利用该互通功能模块建立起两个网络之间的点到点的呼叫.  相似文献   

7.
在“PhonetoPhone”工作方式的IP电话业务中,IP语音网关起到PSTN网和IP网之间的桥梁作用,它转换IP网络和PSTN网的信令,传输语音信息。在分析IP语音网关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IP电话网关的实现方案以及模块化实现方式,依照SIP协议用C++代码网关功能模块,用MySQL数据库保存用户和呼叫信息,用SNMP协议实现对网关的远程配置与管理。实验表明该网关具有投入少、操作方便、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林晓鹏 《微机发展》2010,(3):199-202
在“PhonetoPhone”工作方式的IP电话业务中,IP语音网关起到PSTN网和IP网之间的桥梁作用,它转换IP网络和PSTN网的信令,传输语音信息。在分析IP语音网关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IP电话网关的实现方案以及模块化实现方式,依照SIP协议用C++代码网关功能模块,用MySQL数据库保存用户和呼叫信息,用SNMP协议实现对网关的远程配置与管理。实验表明该网关具有投入少、操作方便、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的研究与Linux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鹏  杜旭  叶婷  徐静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24):105-107,156
文章在仔细分析研究了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的基础上,阐明了RTP/RTCP协议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嵌入式Linux平台下RTP/RTCP协议栈的设计模型与实现方案,并且详细论述了解决网络时延抖动的JitterBuffer机制。该设计与实现方案目前已应用于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媒体网关中,完全能够满足该媒体网关对于多路语音实时传输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0.
SIPG网关是实现VoIP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互连互通的SIP/PSTN网关.目前有很多SIP/PSTN语音网关产品,但其硬件主要由DSP来实现,而本文的SIPG网关E1接口板卡简化了硬件设计,没有DSP(是由软件来实现),驱动程序完成对硬件的配置以及对上层网关软件提供接口,这样的设计节约了硬件成本,能够很好地满足许多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智能业务和软交换互通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娟  黄本雄 《微机发展》2005,15(4):8-10,134
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及下一代网络的全面建设促进智能业务与软交换实现互通。文中首先介绍了互通的种类和方案,并重点讲述了智能网和软交换互通过程中模型的重要部分——软交换侧的SSP。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网和软交换互通的实现方案,并且以智能用的典型业务FPH为例简明分析了方案,对利用业务服务器实现软交换中的智能业务进行了插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IN和Internet互通接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IN与Internet互通概念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对互通接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支持PINT业务的网关实体的功能、配置位置和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对INAP的操作进行了扩展。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与电信智能网的互通是目前网络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互通的动机是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和更新型的服务。该文比较了因特网与电信智能网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劣,分析了正在研究和发展的3种互通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多协议接入网关是实现智能网与IP网互通的网络实体。该文提出了多协议接入网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并描述了系统动态演化的方法,给出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5.
《Computer Networks》2001,35(5):507-519
Referring to IN/Internet interworking models proposed by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 and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a new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hina Mobile Intelligent Network version 02 (CMIN02) system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UPT). This model adds modifications and refinements to the former two reference models. This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horizontally and three sections vertically. Emphasis is put on the gateways due to their importance. Moreover, a novel notion called information flow trail is proposed, which is helpful in designing complex gateways. So far, most work on gateways focuses on studying simple cases where gateways have only two interfaces towards the outside. However, Management Gateway Function (MGF), Service Control Gateway Function (SCGF) and Call/Bearer Gateway Function (C/BGF) have more than two interfaces. In this case, the novel notion is quite helpful.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863 the modified model has been tested and proved viable.  相似文献   

16.
IN和Internet互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IN与Internet互通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并对互通的功能模型,接口和信息流以及互通支持的业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VoIP网络中SIP和H.323协议互通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IP网络出现之前,以IP网络为传输系统的H.323网络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必须考虑SIP网络和H.323网络的互联问题.通过分析两个协议互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地址解析和映射、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问题,并深入研究它们的状态图,然后分别以SIP向H.323终端发起呼叫以及H.323向SIP终端发起呼叫为模型,模拟两协议的互通实现,经实践证明此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H.323和SIP是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的两大主流技术。实现二者的互通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通过比较H.323与SIP协议,分析出互通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采用SIP-H.323信令网关来实现这两个协议之间的映射,然后讨论了SIP-H.33信令网关的三种不同架构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最后就地址转换、消息映射和终端能力协商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不同环境下网络互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Computer Networks》2001,35(5):565-578
This paper examines current approaches to signalling and service interworking between Internet and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It notes that until now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wo networks has for the most part taken place in the transport and signalling layers. Signalling interworking architectures cater for the specific class of telephony-like services and although they can accommodate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lligent network's (IN) realm of control in the Internet, they do not provide a generic platform for service interworking.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the Parlay APIs, a way is foreseen for (a) consolidation of telephone service over both Internet and PSTN through the imposition of a uniform call control API while allowing the installed IN infrastructure to be used also for Internet telephony services and (b) for service interworking between telephony-like services and open distributed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The paper proposes a service architecture that can be used as a platform for Parlay-based service interworking while offsetting some drawbacks that the Parlay approach inc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