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方含银花、连翘、六一散(包)、车前子各6~10克,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0~15克。水煎50~100毫升,分2~3次服,以两煎外洗患部。瘙痒加蝉衣;发热无汗加荆芥、薄荷;烦热口渴加石膏、知母:痘疹根晕大而色赤加赤芍、丹皮;疹色深红加紫  相似文献   

2.
本方出自《宣明论方》一书。它由防风、麻黄、荆芥、薄荷、大黄、芒硝、滑石、生栀子、黄芩、连翘和桔梗、川芎、白芍、当归、白术、甘草、生石膏17味药组成,具有解表通里、清热化毒的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咽干、口苦、鼻塞与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以及皮肤疮疡、漆疮、黄水疮等  相似文献   

3.
黄连解毒汤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连解毒汤源于唐代<外台秘要>,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系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近年来,国内外对本方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芎菊上清丸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芎菊上清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传统中成药水丸剂,全方由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炒)、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等。  相似文献   

5.
丹毒     
一方主治:丹毒。处方:金银花12克、赤芍10克、黄芩6克、连翘10克、荆芥3克、栀子10克、竹叶16克、枳实5克、大黄5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相似文献   

6.
正众多中成药中,有很多上清丸,如"上清丸""阮氏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芎菊上清丸""明目上清丸"等,虽都是上清丸,但功效有所异同。上清丸为经验方,由大黄、黄芩、黄柏、连翘、栀子、白芷、防风、荆芥、桔梗、薄荷、川芎、菊花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毒、通便功效,主要用于风、热引起的上焦病变,诸如头晕耳鸣、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用法每次6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相似文献   

7.
甘露消毒丸原名甘露消毒丹,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中成药。该药原载于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王孟英所著的《温热经纬》中,现收入《国家中成药》和《国家药品标准》中,并被列为医保用药乙类。甘露消毒丸由石菖蒲、黄芩、茵陈蒿、豆蔻、木通、川贝母、薄荷、藿香、连翘、滑石、射干等配伍而成。其中石菖蒲可开窍宁神、化湿和胃;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茵陈蒿可清除湿热、利胆退黄;豆蔻可温中止呕、行气宽中;木通可清热利湿;川贝母可化痰止咳、清热散结;薄荷可疏散风热;射干可清热解毒、祛痰利咽;藿香可化湿、解暑、止呕;连翘可清热解…  相似文献   

8.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伤寒论》方,为泻火泄热之清剂,用苦寒之大黄为君,急泻上炎之火;黄芩黄连泻中焦邪火,清热消痞。三药皆不久煎,仅用沸汤渍泡,取汁饮服。取气薄力轻,重在清中焦之热邪而不在于泻下。小剂量大黄能促进消化而不泻下,合芩、连能清热解毒并使躯体上部之郁血下行,故本方三药不宜久煎。  相似文献   

9.
(1)利湿清热方:生地30克黄芩9克赤苓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包)木通4.5克六一散9克(包)功用:利湿清热。主治:急性湿疹,下肢丹毒,带状疱疹等。方义:本方由龙胆泻肝汤精简而成。生地凉血清热;黄芩燥湿清热;赤苓、泽泻、六散淡渗利湿;车前子、木通  相似文献   

10.
一方主治:新生儿赤游丹,局部皮肤色赤如丹、形如片云游走不定用之. 处方:犀角1克、牛蒡子3克、荆芥穗3克、防风3克、连翘3克、赤芍2克、甘草1克、黄连1克、生地2克、金银花3克.  相似文献   

11.
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伤寒论》主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即治心下气分的热痞证,但仲景用的是大黄、黄连,而缺黄芩。宋林亿等校医书,认为本方当有黄芩;《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说明本方应有黄芩,以使其泻热消痞之力更强。《金匮要略》用以治疗由于心阴不足、实热亢盛所引起的吐血、衄血证。即此方主治无形邪热结于心下之热痞症和热盛所致吐衄血之症,笔者在临床运用本方治疗一些阳热性疾病,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试述黄芩、黄连和黄柏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相同点 黄芩、黄连、黄柏同为苦寒泻火燥湿要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如烦热、胸痞、口苦、泻痢、黄疸、湿疹、小便短赤、热淋涩痛、湿热关节肿痛,以及痛肿疮毒等证。三者除清热燥湿外,还具有泻火解毒作用,因此,三者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用,以加强疗效。如治热毒赤痢可将黄莲、黄柏同用;治挟热下痢,可将黄芩、黄连同用;治表里三焦热盛及火热亢盛之证,均可三黄同用,互为佐使,以加强泻火燥湿的作用。2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不同 然而在三者共性之中,又各有专长:黄芩归肺经,长于泻肺经之湿热火邪。湿热去则不扰血动胎,故能止血安胎,所  相似文献   

13.
黄连阿胶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阿胶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是由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等五药组成。其功在滋阴清热降火。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除烦热、所谓泻南方;芍药、阿胶滋肾阴、填精血、所谓补北方;鸡子黄养血润燥,诸药共用实乃泻心火,滋肾水,交通心肾之剂,故又被称作泻南补北之法。  相似文献   

14.
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的方剂。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熊胆粉药性与熊胆相似,具有解凉、解毒、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腮腺炎属祖国医学所称的大头瘟范畴,多由风湿之邪所致。普济消毒饮由黄芩、黄连、陈皮、玄参、柴胡、桔梗、升麻、连翘、牛蒡子、薄荷、板兰根、马勃、僵蚕、生甘草等组成。有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之效,历来为治疗本病之要方。笔者用本方治  相似文献   

16.
<正>方法:生地、黄芩各20克,川连8克,淡竹叶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小便黄为三焦郁热所致。本方为中医传统古方导赤散化裁而来;以清心火、利湿热为法;本方黄芩、生地以清热利湿,竹叶清泻心火,川连清泻下焦湿热,使热有所出,甘草以调和诸药,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苦、气寒,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见长,主治湿热为患所致多种病证,如湿温、黄疸;泄泻、痢疾、痔瘘等。可用于热毒内盛,壮热口渴,疮疡肿毒,出血发斑。若见此症,三药合用,必收良功。但,相比之下,同中有异。黄芩善走上,清肺火,主肺热咳嗽为特长,并有清热安胎之妙,可治胎动不安;黄连喜行中,偏清心胃,主胃热呕吐,心火亢盛,心烦不寐效甚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退黄汤 (赤芍、茵陈、大黄、车前子、白茅根、茜草、木香、枳壳、郁金、葛根、公英 ) ,治疗胆汁瘀积症 38例 ,结果总有效率 97% ,提示该方具有凉血活血 ,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相似文献   

19.
消火解毒汤(又名犀角大青汤),是已故名老中医周兰芳先生自创的经验方,内服治疗烧、烫伤,疗效卓著。周师傅前曾查阅诸多中医典籍,发现所载之方多为外敷之用,如《论治准绳》、《医宗金匮》等书中都是外敷方药。为寻求内服方剂,经他多年潜心研究,并付之临床实践遂创立了“清火解毒汤”。本方由犀角、玳瑁、大青叶、人中黄、黄连、黄柏、知母、连翘、银花、紫地丁、生大黄、丹皮等组成。若无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方中以犀角(水牛角)、大青叶、人中黄清热凉血、泻火解毒。黄连、黄柏、知母消热、泻火毒。连翘、银花、紫地丁、玳瑁清热解…  相似文献   

20.
防风通圣故是金元四大医家寒凉派刘河间著《宣明论》中一方。本方属强攻之剂。方中防风、麻黄、荆齐德、薄荷流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使里热积滞随便而解;滑石、枝子清湿热利尿,引热邪从小便排出;黄羊、石膏、桔梗、连翘清肺胃积热;川穹、白芍、当归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共起解毒通里,清热化毒之功效。采用此方治疗两种病证,收效甚佳,介绍如下:-,急性湿疹性皮炎典型病例:女,39岁。1994年7月就诊。此患者在几年前曾使用化壮品后引起面部红肿、病痒。经治疗红肿、瘙痒消退,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