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推进,规划方案的科学合理与切实可行愈加重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一般只对总体目标、管控单元划分以及单元规划目标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海绵城市规划管控的刚性控制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控规层面的分解工作始终是规划师、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与难点,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与方法,指标分解过程缺乏科学合理性。针对海绵城市在控规层面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套指标分解的思路与技术方法,通过现状评估、分解指标与模型校验三阶段完成控规层面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确定,并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对指标分解过程加以详尽说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环境与城市能耗的分析,从气候学、生态学、景观学与城市规划相互结合的角度,提出城市广义通风道的概念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城市风场模拟等实验手段,分析了大尺度,复合型城市通风道利用自然风和水体绿化的传输、蒸散功能,促进城市通风排热、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微气候的工作原理以武汉四新地区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广义通风道的规划方法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当前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并以泰安天庭园地段城市设计为例,详细论述了此次城市设计研究的各个层面对于控规的回应,深入探讨城市设计如何作用于控规的编制,挖掘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内在联系,进而明确城市设计如何辅助城市规划管理.该文提出用城市设计辅助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旨在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解决控规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控规编制的可靠性;第二,在一定意义上实现城市设计的合法化,进而使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起到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设计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到项目实践中。本文分别阐述了城市设计在控规中的作用,控规中城市设计目前所处的境况和问题以及控规与城市设计应如何融合问题。并提出了控规的二元控制体系框架,将城市设计的控制指标与控规强制性控制指标融合,加强对城市开发建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设计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到项目实践中。本文分别阐述了城市设计在控规中的作用,控规中城市设计目前所处的境况和问题以及控规与城市设计应如何融合问题。并提出了控规的二元控制体系框架,将城市设计的控制指标与控规强制性控制指标融合,加强对城市开发建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州海珠生态城规划为例,探索了生态城市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从总体规划走向控制规划的实施路径,提出了融入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的概念.融入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针对现行城乡规划层次体系分类构建;按城市管控、建设、运营的阶段特点区分指标控制的阶段性;按规划审批流程确定指标的审批阶段和审批主体.融入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层次、控制形式、实施路径等方面体现与现行规划编制、管理、审批程序的关联性,切实提高指标体系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功能活力和交通系统组织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评建结合"思想跟踪对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从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建成后两方面选取可量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特征为指标,评价并对比城市规划方案及建成后碳排放潜力。在新数据环境背景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空间分析及网络分析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空间化直观表达。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综合评价并可视化表达其概念规划方案及建成实施后碳排放潜力变化情况,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方案基本实现规划理念提出的低碳生态目标,但部分片区建设实施尚未满足低碳城市需求,主要表现为公交线路密度、城市功能密度及功能混合度不足。  相似文献   

8.
当前,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范式.现基于规划要素管控思路,探讨控规阶段如何落实低碳生态目标、实现有效的生态管控.首先通过城市碳汇源界定了城市中低碳生态要素,再将其转译为城市空间要素,并以此来构建基于要素管控思路的低碳生态控制性规划体系.在此指导下,以崇明县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控规修编为例,探讨“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生态景观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资源利用”五大规划管控要素在系统层面和地块层面如何予以具体落实,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与管控手段,以期为未来同类型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反思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编制普遍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低碳城市的可实施性规划途径:首先,重视定量化手段的应用,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并面向城市规划建设进行时空解析;其次,基于城市的地域性特点和城市建设基础条件,提出面向实施的规划策略与行动方案;最后,尊重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展多情景的弹性目标设计和行动方案的时序安排.其后,结合广州的规划探索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其他城市编制低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与新的法制要求所构成的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新形势对控规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具可操作性的控规日益成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结合太仓市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实践.对控规编制的核心问题——指标确定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适用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设计和经济分析相结合、公众参与贯穿始终的技术路线.为新形势下控规的编制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地区有“碳锁定”效应。随着低碳发展成为各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如何将低碳发展融于城市规划,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落实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命题。在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引导城市低碳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切入,分析低碳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从需求控制、效率提升这两个城市规划的核心着力点上剖析低碳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并对上海未来低碳化的城市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的日趋严重,城市热浪已经成为夏季影响城市人群健康安全的主要气候特征。本文在综合评述城市热浪的产生原因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设计、人为热排放、高温热浪预警、公众意识等多个角度提出城市热浪的防控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绿化与热岛效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同步测定的方法,对北京规划市区地面热场状况进行研究.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和分类,建立北京市热岛分布图和城市绿化现状图,分析了城市热岛的分布和强度特征;进行不同类型下垫面热特性的系统测定,分析了热岛效应与城市下垫面绿化分量的关系研究了热岛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缓解热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高强度的城市建设和扩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研究城市热环境网络格局以优化规划布局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方法。将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与电路理论相结合,立足多尺度,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其核心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连通性强的冷岛、热岛源地,根据景观格局特征与地表覆盖构建阻力面,运用Linkage Mapper识别廊道、冷岛障碍点和热岛夹点,并进行分级和评价,构建研究区热环境网络,提出多尺度下的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中心城区尺度识别出23处冷岛源地、34条关键廊道、48处障碍点,廊道呈“串珠状”环绕研究区边缘分布,连通性和稳定性较弱;2)中心城区核心区尺度识别出34处热岛源地、81条关键廊道、98处夹点,廊道呈网状分布且普遍连通性较高,夹点是未来阻断热岛廊道连通的关键区域;3)研究区形成“两环多分支五组团多点”结构的城市热环境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市及其他城市的热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丰富电路理论在热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Natural ventilation is less effective in urban than in rur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street canyons. Reduced wind velocity, urban heat island, noise and pollution,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barriers to its applica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 To quantify their effect on ventilation, wind, temperature, noise attenuation and outdoor–indoor pollution transfer were measured for a large variation range and for various types of urban configuration. The models obtained can be used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building design in order to assess the viability of natural ventila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street canyons.  相似文献   

16.
低碳生态规划理念的深化扩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本文选取低碳生态城市中绿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互动关系,梳理辽东湾新区金帛岛生态型景观的构建引导模式,提出减少城市碳排放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苏王新  常青 《风景园林》2022,29(6):26-32
城市热岛与高温热浪威胁当代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不仅能够有效应对社会风险挑战、提升人类福祉,还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论述了NbS框架下的城市热缓解方案:1)优先识别应对城市热岛与热浪的社会挑战的关键区域;2)基于适宜尺度和面向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进行热缓解方案设计;3)热缓解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包容性治理、适应性管理、主流化与可持续性。其次以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NbS的城市热缓解方案设计及其实施路径。结果显示:北京市五环内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区域内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对植被和不透水地表等覆被特征的变化响应在600 m×600 m的网格单元最稳定;热单元主要分布在五环内的南部,景观组分特征呈现为集中连片的建筑和不透水地表以及分散的裸地和蓝绿空间斑块;针对不同的热单元应采取适应性的热缓解措施,如分散的裸地型单元适宜采用建设城市森林公园的办法,大型低层建筑型单元适宜采用立体绿化,小型低层建筑型单元适宜“见缝插绿”,交通型单元适宜构建绿道等。研究可为未来基于NbS的城市热缓解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findings from a study on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urban heat island formation in the Atlanta, Georgia, metropolitan region. High-resolution thermal imagery collected by the National Aeronautical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arcel-level tax records to examin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esign of single-family residential parcels and the emission of radiant heat energy. Results from a path analysis illustrate that lower density patterns of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contribute more radiant heat energy to surface heat island formation than higher density development patterns within the Atlanta region. Compact moderate-to-high-density new construction and area-based tree ordinances are recommended as policy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中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现象日趋严重,低碳园林建设作为缓解城市碳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必将成为一种趋势。论文结合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园的建设过程,力求在现代园林建设过程中通过一些新型能源和现代技术的运用,在低碳园林建设中寻求突破,以推广低碳园林理念,为将来低碳园林的建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低碳城市交通系统以节约资源和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出发点,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平衡供需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在低碳城市交通系统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形和量的优化、构成要素的优化、内部作用机理的优化,以及低碳交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有效结合4个方面.这一优化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