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者发现金矿(化)点20余处,包括4个类型:(1)受花岗岩中相关剪切带控制的黄铁绢英岩金矿;(2)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型脉型金银矿;(3)陆相含炭岩系沉积改造层控金矿;(4)陆相砾岩金矿。(1)、(3)两种类型金矿具工业规模。黄铁绢英岩金矿主要赋存在以胶东群为交代基体的重熔花岗岩或交代花岗岩的构造蚀变带中心。这类构造蚀变带是遭受长期构造应力作用并叠加后期构造破裂经热液蚀变形成的。成矿热液为中温碱性溶液,金多呈金氯络合物形式被活化搬运。该类型金矿与强绢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在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的蚀变糜棱岩化花岗岩带上等间距成群出现。陆相含炭岩系沉积改造层控金矿,为缓倾斜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受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上、下含炭岩系控制。金矿在上、下含炭岩系中多层出现。此类矿床为晚元古代胶北地体隆起为陆,风化剥蚀产物沉积在中生代断陷盆地陆相湖泊基底堆积物中,由于盆地底部丰富的有机质及粘土对古风化产物中分解的自然金的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金矿源层,AU:14-800ppb。在燕山晚期强烈构造变动影响下,成矿热液活动,有机炭在矿床改造过程中进一步富金作用,形成工业矿床。这是一新类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扬子板块东南缘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比较复杂.本文依据热液地球化学和矿床地质研究.首次将该类矿床的成矿热液划分为四个成矿热液演化体系:(1)大气降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形成热泉型金矿;(2)石油卤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溶液来源于地层,以有机质参与成矿为特征,形成石油卤水热液型金矿;(3)盆地卤水(建造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形成盆地卤水型金矿;(4)岩浆水-建造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成矿热液主要由岩浆水和地层中建造水构成,形成岩浆水-建造水热液型金矿.不同演化体系热液的C、O、H、S同位素和矿液成分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扬子板块东南缘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比较复杂。本依据热液地球化学和矿床地质研究,首次将该类矿床的成矿热液划分为四个成矿热液演化体系:(1)大气降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形成热泉型金矿;(2)石油卤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溶液来源于地层,以有机质参与成矿为特征,形成石油卤水热液型金矿;(3)盆地卤水(建造水)成矿热液演化体系,形成盆地卤水型金矿;(4)岩浆水  相似文献   

4.
矽卡岩型金矿床是我国最主要的金矿类型之一,目前已确定至少14个矿床为大型,24个为中型,占我国黄金总储量的15%,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的成矿时间与其所在地区最晚的碰撞造山作用时间吻合,就位于碰撞造山作用晚期;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分布在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陆缘活动带,它们都经历了强烈的的显生宙碰撞造山作用,成矿地球动力学背影为碰撞造山作用的挤夺-伸展转变期,无论是中国矽卡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川西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总结了区内金矿化的特征和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甘孜—理塘断裂带是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带、推覆构造带、脆性破碎带和平移走滑带相互叠加、改造而形成的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早期的洋壳俯冲、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弧-陆碰撞、侏罗-白垩纪陆内会聚和喜马拉雅期断陷、推覆和平移剪切构造发育演化阶段。区内金矿化、金矿床(点)和金矿体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受断裂带的控制。金矿的成矿作用与该断裂带构造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中国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床在区域上的分布严格受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带控制,区域上与Hg、Sb、As矿密切共生;(2)主要赋矿地层为泥盆系,成矿时代214×106~142×106a;(3)主要容矿岩石为浅变质细碎屑岩,钠长碳酸盐角砾岩及碳硅泥质岩;(4)成矿物质(Au)主体来自深部;(5)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浪(主体)+建造水+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热液,成矿环境为中低温浅成环境;(6)依矿床形成深度和物理化学条件等差异,将其划分为深部带型、中部带型和浅部带型三亚类。  相似文献   

7.
琼西戈枕剪切带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西戈枕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产于前寒武系变质岩系中,区域上沿构造带呈北东向展布,从北东南南西有土外山-抱板金矿区,二甲金矿区和不磨金矿区等,构成了海南岛目前最有工业价值的金矿成矿带。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抱板群混合岩系,但有部分深源物质的叠加;成矿流体主要是混合岩化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混合,局部有岩浆热液参与,其深部物质和岩浆热液的叠加受剪切带变形环境和后期岩浆活动的控制;同位素组成在该区域有明显变化规律,并与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及其演化特点有关,这对剪切带与金矿成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胶东脉型金矿成矿深度与矿体延深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体与岩浆成矿热液有关的,产于矿脉中的金矿体,称脉型金矿。本文以成矿深度作为脉型金矿的分类依据,胶东地区可分为中深和浅成两类脉型金矿。从成矿深度模型中,获得中深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的理论值主要为2.46-3.8km,浅成的0.22-2.49km。从矿体延深模型中,获得中深脉型金矿的延深理论值主要为0.402-1.002km浅成的0.164-0.558km。  相似文献   

9.
伊犁阿希金矿产于陆相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中,受火山机构控制.深部火山热液承继性自多次复活的环型断裂上升,通过降压-沸腾-爆破-角砾岩化,形成以角砾胶结型矿石为主的矿化角砾岩筒型矿床。矿床规模大,品位高,矿化集中,属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矿化角砾岩筒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广东长坑-富湾金、银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广东长坑-富湾金、银矿床的金矿石矿物中观察到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和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银矿石矿物中除此还有单相气体包裹体和两相气液包裹体。测得包裹体均一温度:金矿128-200℃,银矿在185-280℃之间,均为中一低温;包裹体盐度:金矿6.0%-9.5%(NaCl,个别高于10%),银矿6.0%-8.2%(NaCl)和9.7%-15.9%(NaCl,个别低于6%);包裹体密度:金矿0.878-0.991g/cm^3,银矿0.833-1.018g/cm^3;成矿压力在27.0-31.0MPa左右,银矿化较金矿化高;金矿成矿流体属K-Na-Cl型,银矿是Na-Ca-Cl型,它们的流体成分不同于现代海底喷流和海水环境中的成矿流体;NaCl-H2O体系的T-S-D相图反映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介于临界和饱和曲线之间;金矿成矿流体介质水为大气降水或建造水,银矿的成矿流体水是大气降水与火山-岩浆水的混合水。说明长坑-富湾金、银矿成矿不是在海盆中由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而是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成矿流体属亚临界、中-低温、中-低盐度的高密度流体,要形成如此大规模金、银矿床,成矿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热液环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岷县锁龙金矿位于岷(县)~礼(县)金成矿带和合作一崖湾金、汞、锑成矿带上,赋矿围岩为下二叠统崖下组(Ply)、杨家河组(Plyj),本文总结了锁龙金矿地质特征,探讨认为锁龙金矿西矿段断裂构造较发育,东矿段劈理、节理构造极为发育。西矿段矿体受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东矿段矿体受劈理、节理构造控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洪栋栋 《甘肃科技》2023,(11):48-52
金湾子金矿位于华北板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北祁连褶皱带西段北缘,阿尔金走滑大断裂的南侧。为了研究金湾子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野外地质工作,对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控矿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认为: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多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浆岩的控制;区内志留系下统肮脏沟组(Sa)为金湾子金矿主要赋矿地层;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华力西早期斜长花岗岩与矿化蚀变关系密切,矿体分布在岩体与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金湾子金矿受多因素控制,具有物质来源多、成矿多阶段的特点,其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阿斯喀尔特原生绿柱石(Be)矿床是─产于蚀变花岗岩体顶部、属高温气成热液成因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它主要由中、粗粒似文象伟晶岩带、鲤云母-萤石结构带、条带状钠长石-石英-白云母结构带、石英-白云母-绿柱石结构带,石英核共5个内部结构带组成。它既是岩浆期后高温气成热液成因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一个典型实例,又是花岗岩浆结晶分异,即由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伟晶岩→石英脉整个演化过程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王义忠 《汉中科技》2010,(1):54-56,60
以金矿地质背景为基础,以热液型金矿成矿理论为依据,对陕西省秦巴山地热液中心分布、金矿化水平分带及金成矿远景区进行了初步划分。以13个热液中心及其金矿化带水平分带为基础,综合考虑成矿地质背景差异和已知金矿床(点)的特征差异,划分出6个金成矿远景区,提出了最有利的金成矿区域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地区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区成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宗乃山-沙拉扎山岛弧区有利于寻找热液型、矽卡岩型的铁、铜矿床和多金属矿床;查干础鲁-霍尔森边缘海蛇绿混杂带是寻找铬铁矿的有利地带;雅布赖-巴音诺尔公大陆弧区的成矿作用比较复杂,随着构造的演化有铜、镍-铜、铁-钨、锡和萤石等矿化的演变过程。与边缘海洋壳俯冲有关的那仁哈拉韧性剪切带很可能形成原生金矿。  相似文献   

16.
该区金矿受地质构造和粉砂质板岩及绢云母板岩体联合控矿明显,初步认为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一交代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热液流体作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标志显著。通过进一步对该矿床(点)及其外围预测靶区的普查评价工作,特别对其深部的勘查,该区有望成为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较大的金矿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二道沟金矿床矿物学的详细研究和对比,表明该矿床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和低温热液蚀变十分发育;与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热液金矿的矿物组合十分相似;其应属于与流纹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的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席家沟金矿位于勉、略、宁金三角区的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秦岭及松潘一甘孜褶皱带的结合部,其北与勉县一略阳一康县一武都深大断裂为界与秦岭造山带相接,其南以阳平关一勉县深大断裂为界与扬子地台相连。出露地层的下寒武统(S)和中下志留统(S1—2)已发现赋存有金、铅、锌、锰、镍等多金属矿产,测区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背景。含矿地层为下寒武统,赋矿岩性为晶屑凝灰质的白云质变砂岩、粉砂质板岩、构造角砾白云岩;来自岩浆的热液以及构造热液、地下热卤水汇聚一起,形成了热液流体,在沿通道上升过程中不断淬取围岩中的金元素,最终形成成矿热液;NNW向平移逆断层组是导矿构造,而褶皱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层间挤压破碎带构成了成矿空间。席家沟金矿为含金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与沉积变质岩系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有关的热液型金矿,成因类型上属变质热液型金矿一含火山碎屑岩系金矿一砷金建造,成矿模式为吉林二道句子型,与之相类似的金矿有甘肃两当金矿、陕西宁强丁家林金矿等。成矿时间大约为加里东晚期;金矿主要发育在下寒武统凝灰质粉砂质板岩和变砂岩中。矿床的特点:(1)矿化带走向延伸远,矿区范围内断续达6km;矿化带厚度大,一般2—10m,最厚达20m;(2)矿体受多期次断裂错动呈叠瓦状,单段矿体延伸长度200--500m;(3)矿石的矿物组合简单:黄铁矿、毒砂,金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中;脉石矿物主要是白云石、石英、方解石;(4)在纵向断裂中,局部发育有褐铁矿,走向长10—50m,厚012—20m,全铁15--35%,铜锌偏高。[关键词]黄泥坪席家沟下寒武统金矿热液蚀变  相似文献   

19.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送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20.
皖南东至-泾县一带是安徽省主要的金矿(点)之一,而黄铁矿是本区中金矿床(点)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论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了探针分析--对皖南东至-泾县一带金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初步结论。结果表明,矿体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与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的赋存状态一致;通过对本区微细浸染金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点)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等方面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本区金矿床(点)的成矿条件,为指出找矿方向,筛选出找矿靶区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