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苯妥英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1例在外院多次误诊的慢性苯妥英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反复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模糊2年余,加重伴饮水呛咳、言语不清1个月,再次加重伴烦躁、幻视3 d入院。曾在外院多次就诊,诊断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及多发性硬化,经相关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入我院后经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有癫痫病史9年并长期不规律口服苯妥英钠,查脑电图示弥漫性慢波,苯妥英钠血药浓度40 mg/L,诊断为慢性苯妥英钠中毒性脑病,立即停用苯妥英钠,改用奥卡西平抗癫痫,同时加强补液、利尿促进药物排泄,2周后头晕及精神症状消失且苯妥英钠血药浓度降至0.5 mg/L,1个月后复查脑电图正常。结论临床接诊以发作性头晕就诊的苯妥英钠不规律口服者应想到中毒性脑病可能,对此类患者应监测血药浓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苯妥英钠中毒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头晕、步态不稳5 d入院。患者有癫痫病史,长期规律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和苯妥英钠。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入院初步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相应治疗后患者病情无缓解,且出现精神症状。后经头颅MRI等检查,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确诊苯妥英钠中毒,调整治疗方案后病情显著好转,出院。结论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症状多样化,与脑血管病变及脱髓鞘疾病等相似,易误诊。临床上当服用苯妥英钠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症状,并且排除脑干、前庭系统及小脑等疾病,结合苯妥英钠血药浓度超过正常,可考虑苯妥英钠中毒。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5岁,农民,反复眩晕、腹痛、恶心、呕吐伴腹泻3个月于2004年7月8日入院治疗.患者3个月前因癫痫大发作后自服苯妥英钠500 mg(一次极量300 mg),约2 h后出现眩晕、剧烈上腹痛、伴恶心、频繁呕吐、水样泻.当地乡医对症治疗2 d无效而送县医院就诊,经测血淀粉酶1 670 U/L,尿淀粉酶1 200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后约1个月因癫痫复发再次服用苯妥英钠600 mg,服约后约2 h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畏光、不能行走、稍微变动体位即眩晕呕吐。  相似文献   

4.
例1,女,27岁,因癫痫大发怍(间断)17年,伴发精神症状两月余,于1987年10月1日收入院。入院后经服用苯妥英钠100~300mg/日,氟哌啶醇6~8 mg/日,安定10mg,治疗月余,精神症状消失,癫痫发作控制,但以后经常出现头晕、咏心、呕吐,共济失调、行走不稳,有时神志模糊,视物不清,检查除牙龈增生、复视、共济失调,余无阳性体征。结合病人长期服用苯妥英钠100~3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中毒致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苯妥英钠中毒致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头晕伴恶心、呕吐15d入院,门诊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收入院,予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结合患者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病史,进一步查血液中苯妥英钠浓度,考虑为苯妥英钠中毒致小脑萎缩并共济失调,减量应用苯妥英钠,症状明显好转,出院。结论苯妥英钠引起的小脑萎缩并共济失调临床少见,病史询问不详细是导致误诊的关键,及时减量或停药可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6.
卡马西平为抗癫痫药物,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1过敏反应例1:女,19岁。因症状性癫痫给予卡马西平100mg口服,2次/d;约2周后加量至200mg,3次/d;7d后患者出现头痛、发热、皮疹。停药后经抗过敏治疗,皮疹渐消退。后因癫痫反复发作患者自服本品后再次出现皮疹复发,躯干及四肢遍布多形红斑疹,较前明显加重,停药给予对症治疗后皮疹未再有复发。  相似文献   

7.
应用雷米封诱发癫痫发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米封是目前治疗肺结核病的首选药物,疗效高,毒性小,但雷米封能与体内吡哆醛(维生素B6)结合,使维生素B6减少,进而使中枢γ-氨基酸减少,出现神经症状。我院1997年1月收治1例患者:男性,39岁,咳嗽、咯痰、发热、盗汗、胸闷、无力、痰集检抗酸杆菌阳性,血糖12.0mmol/L,尿糖+++。以“肺结核、糖尿病”收入院。幼时患过癫痫病,已20年未发作。入院后应用雷米封、利福平、链霉素治疗。入院治疗12d,病人活动后,突然出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周身颤抖,持续20min,以后间歇发作,5~6次/d,10~20min/次。经心电图动态观察,排除心脏疾病,脑电力检查显示弥漫性异常,波幅低平,电活动极慢,补充诊断“癫痫大发作”。停用雷米封,给予维生素B620mg,苯妥英钠200mg,3次/d口服,观察治疗43d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8.
异烟肼为抗结核首选药物之一。该药毒副作用较大,治疗量时即可出现头晕、失眠、精神兴奋等中枢神经症状,甚至发生外周神经炎,诱发惊厥,引起癫痫样发作,并可造成肝,肾损害。成人常规治疗量为0.3~0.6 g/日。过量或大量服用可致中毒,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导致癫痫频繁发作,窒息致死。最低中毒致死量为200 mg/kg体重。我院于1989年5月8日抢救一例自服异烟肼15g,造成严重神经系统中毒  相似文献   

9.
吲达帕胺致严重电解质紊乱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 男,74岁.因反复头晕不适50年,再发3天人院.患者50年前发现高血压,长期口服依那普利,10 mg/d.入院前5天自行改口服吲达帕胺,2.5 rag/d,2天后头晕加重,自觉头重脚轻,自测血压180/90 mmHg.入院时诉轻度头晕,查体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无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0.
苯妥英钠作为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可用于治疗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因苯妥英钠价格低廉且疗效确切,目前仍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苯妥英钠在体内代谢过程特殊,药物治疗时间窗小,且个体差异大等原因易导致药物过量甚至中毒,而中毒后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容易误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近期收治1例因长期规律服用苯妥英钠致中毒性脑病患者,病初误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0年8月~2001年4月,我们应用气溶胶生物电辅助治疗脑外伤后癫痫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27岁,于1994年被高空坠物砸伤颅部,手术后呈植物状态。于1997年3月入本院,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昼夜节律存在,时有癫痫发作,需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入院后即记录每月癫痫发作次数,将应用气溶胶生物电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进行对比。结果用SPSS8.0统计学软件处理。治疗方法:患者每天通过鼻饲管给予苯妥英钠0.1 g,3次/d,苯巴比妥30 mg,3次/d,复合维生素B 2片,3次/d等综合治疗。2000年8月开始,同时加用气…  相似文献   

12.
几种常用药物诱发的癫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泰能 男,74岁.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予静脉滴注泰能1g,每8h1次;丁胺卡那霉素0.4g,1次/d.用药11d,体温降至正常.第12天用药,患者出现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口唇及四肢明显紫绀,意识丧失.给予吸氧、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注射液125ml,症状逐渐缓解,考虑为癫痫大发作.加服苯妥英钠0.2 g,3次/d;氯硝西泮1 mg,2次/d.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 6 1例因苯妥英钠 (Dipheny lhydantion,DPH)中毒而住院治疗的癫痫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7例 ,女 2 4例 ,年龄 3~ 6 5岁 ,其中儿童 13例 ,急性中毒 3例。指 1次大量吞服 DPH后 2 4h内出现毒性反应 ;亚急性中毒 17例 ,指超常剂量服 DPH14d内出现中毒症状者 ;其余为慢性中毒者 41例。癫痫病程 15 d~ 2 7a,平均6 .6 a。致中毒的 DPH用量 :儿童每天 10 .7~ 30 mg/每公斤体重 (kg) ,平均 16 .6 mg/ kg,大于 2 0 mg/ kg者 3例。成年每天 0 .3g者 1例 ,每天 0 .4g者 3例 ,其余均每天 0 .6 g。1.2 临床…  相似文献   

14.
继发性癫痫伴发智能障碍患者28例,在服用抗癫痫药的同时,加服阿尼西坦治疗,剂量200mg,3次/d,口服,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临床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态(MMSE)行为量表和评分变化。疗效为总有效率83.3%。治疗后记忆商均值和MMSE均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提示阿尼西坦对癫痫患者的智能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15.
长期口服治疗量苯妥英钠(DPH)治疗癫痫所致DPH性脑病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我科观察2例结果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14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动10年,诊为癫痫大发作。长期间断口服DPH(具体用量不详)发作次数较前减少。近2年日服DPH 300毫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偶有发作。入院前5天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致凹陷性水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 料袁某,女,42a,住院号46098,诊断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期10a。本次因不规律服药致病情复发,存在典型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于2007年12月21日收住我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入院后给予口服利培酮口腔崩解片1mg·d^-1治疗,3d后加至2mg·d^-1,5d后加至3mg·d^-1,第6d发现患者两踝关节以下Ⅰ°水肿。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16岁。因兴奋、冲动伤人、乱语、行为怪异1个月,加重3d入院。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精神检查:存在言语评论性幻听、被害、夸大妄想、无自知力,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入院检查彩超示,肝生化全套均正常。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10mg/d,一周后加至20mg/d治疗,精神症状减轻,10d后患者乏力、食欲差,略感恶心,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查彩超示肝实质饱满状,实质回声探及不规则斑片状强回声,无明  相似文献   

18.
陈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4):703-703
继发性癫痫伴发智能障碍患者28例,在服用抗癫痫药的同时,加服阿尼西坦治疗,剂量200mg,3次/d,口服,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临床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态(MMSE)行为量表和评分变化。疗效为总有效率83.3%。治疗后记忆商均值和MMSE均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提示阿尼西坦对癫痫患者的智能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致脑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长期误诊为癫痫的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行为异常、精神错乱、昏睡、智力低下8年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在外院诊断为癫痫。此次以昏迷2 d入院,入院后2次查低血糖发作时血糖2.75、1.71 mmol/L,血清胰岛素24.71、156.36 m U/L,胰岛素/血糖比值0.50、5.08,糖耐量试验阳性,胰腺增强CT示胰腺肿瘤,颅脑CT检查示脑萎缩,修正诊断为胰岛素瘤并脑萎缩。转外科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胰岛素瘤所致低血糖可以中枢神经损害症状为表现,临床上对此类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胰岛素瘤应引起重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女,43岁。因谵语、失眠、纳差而入院,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氯氮平治疗。初始剂量100mg/d,1个月后剂量渐增至200mg/d,患者上肢出现散在红色丘疹,伴搔痒。口服氯苯那敏(扑尔敏)4mg1日3次,效果不佳,3日后皮疹较前明显增多。住院期间未同时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