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由于甲状旁腺素合成和分泌过多(parathyroid hormone,PTH),导致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骼、肾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病变的临床病症.其特征性生化改变为高血钙和高甲状旁腺素血症.PHPT多由单发的甲状旁腺腺瘤引起[1],术前定位检查手段主要包括超声、CT、99mTc-MIBI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定位后施行手术切除病灶是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上述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至2007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资料.结果 生化检查44例均定性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经B超、CT、99mTc-MIBI、MRI检查的阳性准确率分别为88.6%、86.4%、94.1%、87.5%,其中发现异位甲状旁腺腺瘤2例、前纵隔甲状旁腺腺瘤2例、甲状旁腺腺癌3例、甲状旁腺增生2例.特别是应用B超、CT、99mTc-MIBI相结合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95.5%.4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甲状旁腺腺瘤切除35例;异位甲状旁腺腺瘤2例,按部位切除腺瘤;前纵隔甲状旁腺腺瘤2例,按开胸手术切除;甲状旁腺增生2例按经典BNE方法切除病变腺体;甲状旁腺癌3例,行联合整块(En bloc)切除根治术.44例术后效果佳,但手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应用钙剂后症状缓解.结论 定性诊断主要依据血钙和甲状旁腺素的同步升高,术前定位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旦确诊就应积极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1991—2005年经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治经验。结果 37例行超声检查的阳性准确率为81.1%(30/37)。35例行ECT检查的阳性准确率为91.4%(32/35)。38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行单侧探查;6例甲状旁腺增生中4例行单侧探查,2例行双侧探查;3例甲状旁腺癌均参照甲状腺癌行根治性切除和颈部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1例甲状旁腺腺瘤恶变行患侧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全切除。手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应用钙剂后症状缓解。结论 超声和ECT检查可做为诊断甲状旁腺疾病的首选定位诊断方法。定性诊断主要依据血钙和血甲状旁腺素的同步升高,一旦明确诊断即应手术治疗。定位明确的甲状旁腺腺瘤可行单侧探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术前定性、定位诊断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除血红蛋白外,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术后1 d及1周呈下降趋势,术后1个月及半年后在正常范围内,随访半年,患者骨痛症状减轻,皮肤瘙痒减轻。结论: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对患者术后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甲状旁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继发于高钙血症引起的各种代谢紊乱以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害.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准确的影像学定位和可靠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甲状旁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甲状旁腺癌对放疗、化疗不敏感,肿瘤及其周围受侵组织的"整块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抗PTH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是引起高钙血症的最常见原因,可引起骨质疏松,肾结石,胃肠道、心血管及神经精神症状等。然而,PHPT的临床模式正在改变,在西方国家约80%的病人为轻度或无症状型PHPT。PHPT的诊断和定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对于有症状的PHPT病人治疗应首选甲状旁腺切除术,对于无症状的PHPT病人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7.
甲状旁腺疾病是因甲状旁腺素(PrH)产生异常或末梢器官对PTH的反应异常而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以及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分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称甲旁减)两大类,其中又以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引起的原发性甲旁亢最为常见。由于甲状旁腺疾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延误诊断甚至引起严重后果的情况时有发生,掌握该病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技术是早期发现和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本文就甲状旁腺疾病的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定位情况作一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sestemibi双时相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诊断、定位及术中辅助识别切除甲状旁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993年3月至2004年3月,对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行99mTcsestemibi双时相核素显像;对其中2例甲状旁腺瘤病人术中应用Tcsestemibi核素进行辅助识别,切除后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7例均手术,共发现8个甲状旁腺病灶,病理检查证实甲状旁腺腺瘤6例,甲状旁腺瘤伴甲状旁腺增生1例。2例术中应用99mTcsestemib核素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瘤,均顺利寻及甲状旁腺瘤,术中冰冻切片证实。所有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5年,临床症状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双时相核素显像可明确甲状旁腺瘤的诊断,便于手术定位。放射性核素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瘤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甲状旁腺瘤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近年已较多见,手术切除是主要方法[1].1993年3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术前99mTc-sestemibi双时相显像诊断定位,并对其中2例甲状旁腺瘤患者行99mTc-sestemibi辅助识别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病因主要是孤立的腺瘤(80~96%)或甲状旁腺增生(3~20%)。切除病变组织是治愈本病的唯一疗法。但手术有致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的危险。故术前精确的腺瘤定位可指导手术解剖范围,从而减少危险。定位的方法有多种,超声检查是了解颈前结构的一种比较价廉、安全、非创伤性的方法。曾有人报告其对甲状旁腺增大的确诊率在70%左右。作者收集46例因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而手术的病例,其中21例行术前超声检查以定位增大的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甲旁亢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甲旁亢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080)肖海鹏陈国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根治性治疗是手术,但在手术前必须获得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方法分述如后。1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年6月 ̄1998年3月,我院外科收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1例。术前根据临床表明、实验室检查以及经B超、CT、彩色多普协超声波及^99mTc-MIBI检查获定性定位诊断者9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成功10例。病理检查结果:甲状旁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旁腺1例。作者认为:①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利早期诊断,术前联合应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以准确定位;②术者应熟悉局部解剖,尤其对异位甲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HPT)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报道1例因手术中医源性种植致甲状旁腺细胞增殖, 在胸锁乳突肌内形成腺瘤引起HPT, 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颈部多普勒超声、影像学(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CT)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结合患者首次穿刺及治疗的旁腺情况分析异位PTA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微创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minimally-invasive video-assisted parathyroidectomy,MIVAP)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4年9月我科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腺瘤14例资料,其中6例同时合并甲状腺病变。术前明确定性及定位诊断,行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旁腺腺瘤切除及甲状腺病灶切除,术中冰冻、术后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术中、术后监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术后观察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活动性出血发生。结果 14例手术均在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术中无异常出血,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5~6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1.7~32.0 g,平均9.75 g。术后无暂时性或永久性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4例术后随访2~43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充分定性、定位,辅以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监测,腔镜辅助微创甲状旁腺腺瘤切除及甲状腺病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同时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同时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定性、定位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与结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8例,合并甲状腺腺瘤6例;甲状旁腺增生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甲状旁腺癌合并甲状腺腺瘤1例.对于40例甲状旁腺及甲状腺病变定位诊断敏感性B超、CT和放射性核素显像(99Tcm显像)分别为82.5%(33/40)、80.0%(32/40)和90.0%(36/40),而三者结合可使定位诊断敏感性达97.5%(39/40).手术方式:甲状旁腺腺瘤切除并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34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并甲状腺全叶切除3例,双侧甲状旁腺探查并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1例,一侧甲状旁腺切除并甲状腺腺叶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2例.结论 B超、CT和核素显像三者结合可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术前定位诊断敏感性明显提高,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主要术式为甲状旁腺腺瘤切除并甲状腺腺叶次全或全叶切除.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系统回顾10年间中国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笔者采用计算机检索并收集1995年1月~2004年12月国内期刊有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文献43篇,7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示甲状旁腺腺瘤693例,甲状旁腺增生44例,甲状旁腺癌27例,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8例。5例未手术,3例手术中未发现病变。全组患者血钙升高82.7%,血PTH升高99.8%;定性诊断主要依靠血钙和血PTH的升高。高频超声、CT和99mTc MIBI的联合应用使超过90%的患者术前获得正确定位。44例增生中有42例采用切除3个半腺体;27例甲状旁腺癌采用患侧腺体和甲状腺联合切除。甲状旁腺腺瘤449例行单侧探查,其中包括72例小切口探查,197例选择双侧探查。15例患者症状复发,再次手术。该资料提示,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误诊史。术前确切定位的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可行单侧探查。对于有术中快速检测PTH条件者可行小切口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高钙血症病人的临床特点,阐述其急诊处理策略。方法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且合并高钙血症162例。以血钙浓度3.49 mmol/L为基线将病人分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重度高钙血症组和非重度高钙血症组。分析两组病人生化指标、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病理特点、手术成功率、复发率等差异。结果 162例病人中,重度高钙血症组25例,非重度高钙血症组137例。两组病人在术前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浓度、病变甲状旁腺组织直径、是否呈现临床症状等有明显差异(P0.05)。病理类型、术前定位方法、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手术成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病人更多的接受了术前的紧急降血钙处理,虽然术后短时间血钙水平仍较非重度组病人高,但最后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高钙血症病人术前应进行降血钙的急症处理,尤其是对于合并重度高钙血症者。手术切除病变甲状旁腺组织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病人在确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后,尤其是合并高钙血症应尽早手术以减少临床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过多导致的内分泌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中检测PTH,可帮助判断手术效果,提示手术适时的终止。通过讨论术中PTH检测的发展历史、术中应用及存在问题,可以不断促进术中PTH检测这一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89年6月~1998年3月,我院外科收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1例。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经B超、CT、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及99mTcMIBI检查获定性定位诊断者9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成功10例。病理检查结果:甲状旁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旁腺1例。作者认为:①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利早期诊断,术前联合应用无创性影像学检测手段以准确定位;②术者应熟悉局部解剖,尤其对异位甲状旁腺的充分认识,要有清晰的探查思路和高超的操作技巧,并结合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检查以提高手术成功率;③术后加强内科治疗及随访,以全面提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手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术前、术中定位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颈部双侧甲状旁腺探查手术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减少,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趋势,借助内镜完成甲状旁腺手术就是其中的主要方法,包括完全内镜下甲状旁腺手术和内镜辅助甲状旁腺手术。本文拟就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内镜辅助甲状旁腺手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