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坪地萤石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矿床主要产于上侏罗统磨石山群大爽组和高坞组火山凝灰岩的断裂构造带中,控矿主断裂为NE向压性断裂,矿体产状、形态和规模受断裂构造控制;2矿床为浅层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成矿流体介质主要为大气降水,浙西南地区燕山晚期构造-火山活动,为萤石矿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和容矿空间。基于上述结论,讨论了萤石矿成矿过程,并归纳了矿床的找矿标志,对于区内及类似区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柴家坪萤石矿床是近年来在鄂西新发现的萤石矿床,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及背景的分析,认为柴家坪萤石矿受地层、构造控矿明显。矿区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均为导矿构造,主要赋矿层位为震旦系灯影组白马沱段白云岩。矿石矿物为萤石和方解石,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主;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团块状、角砾状等为主;蚀变以方解石化为主。旨在讨论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为萤石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萤石矿化与火山岩型铀矿关系密切。为探究萤石矿成矿与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模式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野外地质填图以及区域成矿资料分析,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萤石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子王旗萤石矿主要产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与千枚状板岩、片岩的层间破碎带中,矿体主要受区域西里庙复式向斜控制,褶皱南翼矿体展布方向为NEE向、北翼矿体为NNE向,燕山期黑云母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提供了萤石成矿所需的温度和物质;②萤石成矿阶段可划分为3期,即早二叠世初始矿源层的形成时期、燕山早期大规模成矿富集时期以及燕山晚期叠加成矿时期;③矿区萤石矿床受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共同控制,大规模的成矿活动完全受层间断裂控制,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萤石矿,这3期成矿阶段也与区域铀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沉淀过程耦合,该模式对于火山岩型铀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南嵩县南坪地区萤石矿位于熊耳山—外方山成矿带中,在分析该区萤石矿体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矿规律、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矿萤石矿体的大小严格受地层和断裂构造规模大小的控制,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
通过地质资料收集、综合整理,开展泌阳—确山一带萤石矿床(点)调查评价、典型矿床特征研究等工作,重点研究与萤石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矿产分布等成矿地质特征,总结研究区萤石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区萤石矿床主要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体)主要受断裂构造及燕山期花岗岩体控制,赋存于北西—南东向主体断裂构造及次级断层中。以羊册—明港大断裂为主划分了3条成矿带、7个成矿远景区,圈定了3个找矿靶区,为今后该区萤石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萤石主要应用于钢铁和化工行业,市场对萤石的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萤石已经成为中国战略性矿产。随着低品位重晶石萤石共生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武陵山地区(渝黔湘交汇区)重晶石萤石共生矿床逐渐被重视及利用。通过野外地质工作,以务川双河重晶石-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为研究对象,认为务川双河重晶石-萤石矿床受地层、构造2个因素共同控制成矿,主要赋矿层位为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提出重晶石-萤石矿体受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及北西向构造控制的找矿方向,该认识有助于贵州武陵山地区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并积极助力该区矿业开发、服务脱贫攻坚工作。   相似文献   

7.
荣昌萤石矿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境内,赋矿地层为二叠系林西组,围岩主要为碳质板岩、灰岩及花岗岩。矿体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萤石脉体明显沿断裂构造破碎带充填,呈现出脉体产状与含矿断裂带产状近乎一致的特点,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透镜状或扁豆状产出,在剖面上显示为雁列状或串珠状产出。矿体在垂向上呈现一定的分带性,根据萤石矿脉形态、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和元素组分特征,荣昌萤石矿自上至下可划分为顶盖、头部、中部和尾部矿体。本文通过对该矿的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成矿时代为燕山期。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地层中有富含钙的灰岩,为萤石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具备“断裂+侵入岩+灰岩”等大型矿床形成的“三位一体”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栾川杨山萤石矿区位于车村—鲁山断裂北侧,栾川断裂西北。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通过开展1∶5000地质测量、1∶2000地形测绘、钻探1757.23m、槽探1250m3等工作,基本查清了矿体的空间形态,圈定了Ⅰ、Ⅱ、Ⅲ、Ⅳ四个矿体,经资源量估算杨山萤石矿床属大型;根据矿体深部闭合特征,圈定了A、B、C三个找矿靶区;根据邻区马丢萤石矿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确定杨山萤石矿矿床类型为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9.
我国萤石资源储量丰富、用途广泛,是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前人对我国萤石矿的研究程度较多,主要从萤石矿的地质背景、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关于贵州省六枝地区的萤石矿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区内的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体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测区内萤石的找矿方向,为研究区及周边萤石矿找矿方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区萤石矿体主要产于断裂构造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带及碳酸盐岩与硅质岩接触部位,严格受到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和平县金山堂萤石矿位于湘东—赣南—粤东萤石矿矿集区的中部,通过对矿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在深部控制了萤石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和空间位置.萤石矿体呈脉状产于F1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所控制,产状与其基本一致.矿脉为复脉型,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萤石型、萤石型、萤石—石英型,多呈致密块状构造、角砾状、网脉状构造及少量梳状构造.根据矿体产出特点,结合区域类似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1.
浙江遂昌县天堂矿区萤石矿地处浙中萤石矿矿集区,成矿条件较好。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及室内资料研究,查明区内有3条矿化带及3处矿体,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及矿体成矿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矿化与岩体及构造有密切关系,属中低温火山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并指明了找矿标志,为周边地区萤石矿寻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易门铜矿带是滇中地区重要的成矿地段,以层控型矿床闻名,大尖山矿床的发现,弥补了矿体热液脉状铜矿的空缺。为深入阐明矿床成因机制,在前人对矿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①矿床内矿化自鹅头厂组至因民组均有发育,以落雪组白云岩中最为富集;②受区域构造影响,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发育NNW向、NWW先及近SN向3组断层,节理、裂隙发育,严格控制着矿(化)体的空间分布及富集;③矿床属典型的热液脉型铜矿床,构造交汇部位、围岩蚀变(硅化)、落雪组地层及物化探异常为"大尖山式"矿体的有利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十堰市郧阳区冀家沟萤石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等的分布和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探讨该矿床的类型和成因,分析找矿标志.研究认为冀家沟萤石矿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其找矿潜力较大,冀家沟深部及大床沟和响水台等地为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悦洋矿区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建立矿床地质成矿模式,为生产探矿指明方向。该矿处于上杭—云霄多金属Ⅳ级成矿带,通过研究基本地质特征及地质因素,笔者认为该矿床成矿模式具有"三层楼"结构特点,矿体发育于构造有利部位,主要赋存在紫金山复式岩体系列的细粒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之中,受火山岩盖层以及变质岩基底控制,同时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断裂破碎带展布控制着矿体的产状。矿床属于石英—冰长石型低硫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埋藏较深,属于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15.
智利El Teniente铜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及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利El Teniente铜钼矿是环太平洋东部安第斯成矿带南部最具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之一。该矿床开采历史悠久,并以优越的成矿环境、独特的矿床地质特征、多期次的岩浆—矿化作用而倍受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关注。对该矿床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岩浆岩Sr-Nd-Pb同位素、锆石Hf-O同位素特征、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矿体以脉状—网脉状矿化为特征,主要赋存于安山岩、石英闪长岩和英安斑岩体中;矿区各期次岩浆岩体为同一幔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并混有不同比例的俯冲板片物质;矿区成矿流体为高盐度、高温度及高成矿金属浓度的岩浆流体;该矿床的形成与多期次幔源岩浆岩及深部富含Cu、Mo和S组分的成矿流体密切相关。该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因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区域上成矿模式的建立,同时还对于我国该类型矿床成因方面的理论研究及成矿预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下巨力克地区与萤石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总结了该地区萤石矿的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阐述了成矿有利地层为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Arx)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有利岩浆岩为燕山早期侵入岩、有利构造为NW向断裂。矿体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构造裂隙和破碎蚀变带为寻找萤石矿的最直观标志,热液蚀变硅化和萤石矿化是寻找萤石矿体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7.
柳树底铜多金属矿床地处胶辽隆起带的太子河-浑江坳陷西部,是典型的矽卡岩铜矿床。在结合前人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的成因等方面分析矿床的形成过程。从其铅、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流体包裹体数据反映了该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岩浆及构造作用下矿床经历了三次构造热蚀变及矿化作用,建立了该矿床为花岗斑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结合矿区内的低阻、高激化体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进而建立了找矿模式。矿床地质环境为灰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加上近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矿床内高激化的物性特征,其指示矿体的分布,为寻找盲矿体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内蒙古西里庙萤石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该萤石矿地质背景、控矿构造,矿体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发育3条萤石矿体,赋存与二叠统大石寨组层间破碎带中,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围岩为结晶灰岩、炭质板岩。矿体中富集轻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与区内满提、阿德格哈善图萤石矿相似,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却呈现了一定的差异,表明成矿流体虽然有同源性,但后期流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  相似文献   

19.
嵩县杨山—车村及方城县一带萤石矿位于河南萤石矿北成矿亚带,为了解带内萤石矿山赋存地质特征,通过对比、分析、统计等方法研究嵩县大王沟、车村、南阳南召、方城萤石矿山矿体地质特征,表明:大王沟—车村萤石矿受鲁山—车村—庙子镇断裂构造带控制,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断裂带中,成矿物质来源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合峪岩体、太山庙岩体等)热液,矿床成因属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南召—方城县独树镇萤石矿赋存于陶湾群和栾川群煤窑沟组,矿体受中汤—拐河断裂带和栾川明港断裂带控制,成矿物质中钙来源于陶湾群老李山组和栾川群煤窑沟组大理岩、片岩,氟来源于新元古代双山岩浆热液,经过运移—富集—交代形成了萤石矿床,矿床成因属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20.
楂山里萤石矿是近年在武夷山成矿带中段发现的超大型萤石矿,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认为楂山里萤石矿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体产状、形态和规模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及深部的岩浆热液,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