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8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资料.结果 本组随访率为78%.全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和82%,肝功能Child A级与Child B级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和5年出血率分别为6%、16%和28%,肝性脑病发生率为7%.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7d时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白蛋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靠手段,肝功能储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对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机制,以及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并可阐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该术式主要离断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反常血流,因而能达到即刻和确切止血,而且不影响门脉的入肝血流。实践表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1,2]。1 食管下端和胃底贲门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研究食管下端和近端胃的静脉解剖,以期阐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易于破裂出血的原因和机制。虽然食管曲张静脉的范围可分布很广,但令人惊异的  相似文献   

3.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28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重急症之一.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12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有效解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问题的手段之一。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其难度大、风险高而报告较少。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期间共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贲门及近端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壁外断流)加贲门环周粘膜下血管缝扎和近端胃(胃左动脉平面以上)中点环周缝扎粘膜下血管(壁内断流)。结果本组接受贲门及近端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49例,其中单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壁外断流)21例。断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分别为(33±05)mmHg和(210±015)mmHg,两者比较P<001;术后随访3月至8年,双断流组无再出血发生,单断流组3例发生再出血,1例出血死亡。结论贲门及近端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更为合理、彻底和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体会。方法 对 64例因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而实行急诊断流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止血率 10 0 % ,术后死亡 5例。随诊 6月~ 10年 ,再出血患者 5例。结论 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远期疗效及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门静脉高压症403例,行预防性手术107例,择期手术254例,急诊手术42例;平均随访5.8年。急诊手术止血率95.2%,术后5年再出血率6.3%,10年再出血率13.4%;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6%(5年)和4.0%(10年);5年生存率94.0%,10年生存率70.6%。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曲张静脉出血疗效满意,即时止血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较低,术后长期生存率高,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2 年1月~2004年3月,我院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7例,以104例经典 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对照组。测量病人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 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复发出血、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 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 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内镜治疗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未经内镜治疗患者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共完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30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02例,酒精性肝硬化28例.A组16例,为内镜治疗(套扎、栓塞)后再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B组214例,直接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98±59)min,平均出血(750±120)ml,术后平均住院(11±2)d;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6)min,平均出血(250±43)ml,术后平均住院(7±1)d.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0例患者中获得随访212例,随访率为92.2%,术后平均随访2.5年(1~6年),死亡率为4.2%,再出血率为5.7%.结论 内镜治疗后食管胃底周围组织纤维化、质硬,明显增加手术难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较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明显增加,故对于适合行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首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5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我院50年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939例,分别行脾切除236例,脾腔分流术151例,脾切除+肠系膜上静脉上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71例,脾肾静脉吻合术42例,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2例,贲门胃底血管离断术409例,胃底曲张静脉和部分脾介入栓塞术28例。术后随访2年、5年,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结果:比较脾腔分流术、贲门胃底血管离断术及胃底曲张静脉和部分脾介入栓塞术的远期效果:脾腔分流术的2年、5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81.6%、56.1%,再出血率4.3%。贲门周围胃底血管离断术的2年绝对生存率为78.7%,再出血率8.0%;5年绝对生存率为74.8%,再出血率为12.4%。胃底曲张静脉和部分脾介入栓塞术的即时止血效果达到100%,术后2年再出血率为率28.6%,死亡率14.3%,术后5年生存率为14.3%。结论:Child分级B级,特别是已发生过大出血的病人,可选择贲门周围胃底血管离断术。ChildC级、有严重黄疸、腹水,发生大出血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可行介入曲张血管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32例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示,急症止血率100%,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为3.1%,术后痊愈率96.9%。提示本方法的疗效是确切的,且易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保留食管旁静脉完整的同时离断各条穿支静脉,既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又保留了机体自发性门腔分流,具有分流加断流的作用,是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我们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基础上,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对5例肝硬化患者行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版的精准医学计划应该包括精准就医和精准医疗两个部分~([1])。门奇静脉断流术是手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以达到预防和止住门静脉高压症所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治疗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术式。一、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于1966年由埃及学者Hassab提出,包括切除脾脏、经腹离断胃底贲门及腹腔段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63年6至月1985年12月,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手术后再出血64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1例,止血12例,死亡9例。手术治疗43例,止血36例,死亡7例。其中断流术37例(胃底横断10例,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15例,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7例,杉甫术式5例),30例随访1~19年,随访率为81.08%,胃底横断术后有3例再出血,2例又行肠腔侧侧分流止血,其中1例死于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8例,与62例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分析。测量患者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肝性脑病、复发出血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对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95.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1例死于腹水感染及呼吸衰竭,1例死于肝昏迷。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重急症之一。第1次大出血的患者约25%可因失血、严重休克及肝组织严重缺氧致肝功能急性衰竭而死亡。外科手术目前仍是治疗肝硬化大出血的有效手段。我院外科1987年1月至2004年12月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62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经腹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2年6月在我科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经腹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的患者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9个月。术后静脉曲张消失率为93%,食道曲张静脉再出血率2%,患者存活率为93%,手术死亡2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为8%,膈下积液发生率为6%,吻合口漏发生率为8%,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6%。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经腹食管横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18例免切割闭合器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切除脾脏,即处理脾蒂时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用丝线结扎后离断血管,并用超声刀离断小网膜后,逐一将贲门周围曲张静脉直接用超声刀或可吸收夹夹闭后离断,将脾脏放入标本袋,拉出扩大的trocar孔外,剪碎后取出。结果18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55min。术中出血量200~1600ml,平均450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7.5d。18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6.4月,术后20个月再出血1例,经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愈,余17例均无再出血。结论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可以避免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用切割闭合器,不仅节省费用,而且在腹腔镜巨脾切除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0例静脉高压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比较2组术后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腹水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改善程度。随访3 a,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复发率和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及出血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腹水和食管胃底曲张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 a,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存活率有所提高(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不离断食管旁静脉(胃冠状静脉的食管支和高位食管支)仅离断其进入食管壁的穿支静脉。故在阻断腹腔段食管的反常血流的同时又保持了机体自发形成的分流通路,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