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技巧及术中、术后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0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4例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其中51例采用开放手术,为开腹手术组,83例采取腹腔镜手术,为腹腔镜手术组。结果两组均获治愈,无一例死亡。腹腔镜手术组中有1例因二次手术粘连严重而中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长,(202.3±20.30)min vs(162.4±17.8)min,P0.05;出血量少于开放手术组,(13.6±5.7)mL vs(58.3±9.34)mL,P0.05;手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3±1.2)d vs(5±1.6)d;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组,(7±1.3)d vs(10±1.8)d,P0.05;肝总管狭窄的发现率较高(21.3%vs7.8%),术后胆管炎(0 vs 4)、胆管梗阻(0 vs 2)和肠梗阻(0 vs 4.5%)的发生率低。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除胆肠吻合术安全、有效、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大网膜囊肿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们实施手术的12例大网膜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成腹腔镜手术组(6例)和开腹手术组(6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完全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例大网膜囊肿患儿临床表现为腹部膨隆8例(占66.7%),纳差8例(占66.7%),腹痛5例(占41.7%),恶心呕吐4例(占33.3%),腹胀3例(占25%).女性患儿多于男性患儿(女∶男为8:4).均为单发囊肿,囊肿大小为(1 283.37±701.85)cm3,囊肿内出现分隔10例(占83.3%),无分隔2例(占16.7%).两组患儿性别、手术时年龄、体重、临床表现、囊肿一般情况及囊肿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手术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66.33±23.71)min,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82.50±25.0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完全恢复饮食时间(1.00±0.00)d、术后住院时间(3.33±0.52)d,开腹手术组分别为(2.17±0.75)d、(7.00±0.0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恢复满意,无出血、感染、梗阻、肠瘘等近期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手术组随访时间5个月至4年10个月;开腹手术组随访时间5年9个月至8年8个月,患儿均无囊肿复发、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大网膜囊肿安全,有效,可行,为儿童大网膜淋巴管瘤提供了新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儿童结肠冗长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6年1月结肠冗长症患儿8例作为腹腔镜组,于腹腔镜下行根治术;选择2002年6月~2004年12月经开腹手术治疗的结肠冗长症患儿7例作为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8例,均治愈,无并发症,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0.4h(1.4~2.1h);开腹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1±1.1h(2.5~4.1h);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为术后1.1±0.3d(0.9~1.4d),有自主排便,恢复饮食;开腹手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为术后2.2±0.8d(1.8~3.1d),有自主排便,5~7d恢复饮食;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4±1.2d(4~6d);开腹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1±2.1d(8~11d);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随访3~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术前类似症状发生,无再住院及二次手术病例;开腹手术组有2例因不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再次住院,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儿童结肠冗长症根治术,疗效好,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肠套叠8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4月本院36例应用腹腔镜辅助治疗的难治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45例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结果36例腹腔镜辅助治疗患儿中,5例中转开腹手术。与45例开腹手术患儿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是治疗小儿难治性肠套叠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下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作者采取腹腔镜下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的2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并将1993年9月至2001年9月行开放性肝管空肠吻合术的200例患儿作为对照,对其诊疗情况及术后恢复、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手术时中位年龄分别为4.16岁(7d至18岁)、4.59岁(13d至17岁),中位随访时问分别为38个月、14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数超过35例时,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前明显缩短(P〈0.01),至2009年,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3.04±0.98)hVS(2.95±0.91)h,P=0.557)]。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平均失血量约(9.08±6.13)mL,而开放手术组约(35.33±33.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引流时间均较开放手术组明显缩短(P〈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较开放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安全可行,其中期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甚至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3月龄以内婴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3月龄以内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1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Nissen手术),开腹组30例(行开腹食管裂孔修补+Nissen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开奶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手术时间更长[(141. 0±31. 0) min vs.(121. 2±26. 4) min,P=0. 011],术后开奶时间(中位数:2. 0 d vs. 4. 0 d,P=0. 000)和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7. 0 d vs. 10. 5 d,P=0. 000)均比开腹组更短。腹腔镜组术后解剖复发3例(9. 7%),食管狭窄1例(3. 2%),再手术2例(6. 5%);开腹组术后出现解剖复发2例(6. 7%),切口裂开5例(16. 7%),粘连性肠梗阻1例(3. 3%),再手术2例(6. 7%)。腹腔镜组术后切口裂开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解剖复发、食管狭窄、粘连性肠梗阻和再手术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61例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6~60个月),患儿呕吐症状消失,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Nissen手术治疗婴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腹腔镜辅助一期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优势。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13年8月 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CTR、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比较的文献,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尿潴留、术后出血)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小肠结肠炎、大便失禁、便秘、污粪)。用 Review Manger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入选,9篇文献记录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45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39例,开腹手术195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61%、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0.05),术后远期并发症率分别为32.90%、4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一期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不同病理类型小儿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362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单纯阑尾炎92例、化脓性阑尾炎184例、坏疽性阑尾炎86例),按手术方式将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患儿分为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组(LA组)和开腹手术组(OA组),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2例(4. 3%),OA组出现肠梗阻9例(19.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2. 2%); OA组出现切口感染8例(17.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脓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5例(6. 0%),OA组出现肠梗阻14例(14. 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6. 0%),OA组出现切口感染12例(12. 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坏疽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3例(6%),OA组出现肠梗阻4例(8. 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10%),OA组出现切口感染12例(1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纯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但化脓性阑尾和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选择何种术式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由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作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选择同期55例经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患儿作为开腹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中57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早期1例腹腔镜下复位困难,转传统开放手术。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5. 5±10. 5) min,开腹手术组平均为(37. 0±15. 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756,P 0. 05);切口长度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为(0. 5±0. 2) cm,开腹手术组平均为(3. 5±1. 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 487,P 0. 05);术中出血量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为(2. 5±2) m L,开腹手术组平均为(16. 5±10. 5)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 772,P 0. 05);术后排气时间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为(10. 8±6. 3) h,开腹手术组平均为(20±11. 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547,P 0. 05);住院天数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为(2. 5±1. 5) d,开腹手术组平均为(4. 5±1. 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 676,P0. 05);并发症发生率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为1. 7%,开腹手术组为9. 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 081,P 0. 05)。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嵌顿性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5例,开腹手术治疗22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术后统计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腹腔镜手术组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胃十二指肠穿孔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相对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患儿痛苦小,恢复快,术后美观。但手术难度大,需注意其局限性,更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患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7月间在我中心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技术治疗的19例胆总管囊肿患儿预后和短期随访结果,并与我中心以往传统4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疗效对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其中2例患儿巾转为传统4孔腹腔镜手术,其余17例患儿成功完成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平均手术年龄:3岁,男/女:5/12).早期单切口手术中1例患儿术后出现胆漏,腹腔引流l0d后自愈.单切口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06 h与我院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时间3.04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t09).两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3 d比7.41d)、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64d比2.86d)、腹腔引流留置时间(3.23d比3.05d)亦无明显差异(P=0.056、0.472、0.619).结论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应用传统腹腔镜器械治疗胆总管囊肿是安全的,短期随访结果与传统腹腔镜疗效相仿,为胆总管囊肿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开腹Ladd’s手术,20例行腹腔镜下Ladd’s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5天血液中CD3^+、CD4^+、CD8^+、B细胞、NK细胞和IgA、IgG、IgM、C3、C4hs—CRP水平,同时比较两组应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腹腔镜手术患儿在应激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优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活性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NK细胞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手术组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3、C4、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腹腔镜Ladd’s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对机体干扰小,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不同胆道重建方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1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例资料,其中实施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RY) 49例、不离断空肠的肝管空肠袢式吻合术(modified warren loop hepaticojejunostomy,MW) 31例及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hepaticod uodenostomy,HD) 32例,对其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及超声随诊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及各种胆道重建手术,无一例出现术中意外及中转开腹。RY组手术时间(186. 10±19. 23) min,MW组手术时间(149. 81±23. 37) min,HD组手术时间(134. 68±21. 36) min,3组手术时间比较均有两两间的显著性差异(P 0. 05)。RY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 07±1. 27) d,MW组为(1. 05±0. 97) d,HD组为(1. 02±1. 14) d,其中HJ组和HD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RY组(P 0. 05)。各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D组肝内胆管反流发生率明显增高(37. 5%)、2例Ⅳ型CCC发生肝门吻合口狭窄,予以球囊扩张缓解。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3种胆道重建术式各有优缺点。RY术式效果较好,更适合于肝门胆管狭窄矫治后吻合重建;不离断空肠的MW手术时间较短,可维持空肠正常电生理节律、有利于术后肠功能快速恢复; HD术式可完全于腹腔镜下实施,胆汁引流更符合生理,虽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术后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胆管扩张病变类型个性化选择胆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并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完成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及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4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达芬奇手术组(n=25)和腹腔镜手术组(n=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外胆总管囊肿中转开腹手术的经验,分析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我们收治144例先天性肝外胆总管囊肿(CECC)患儿,其中36例中转开腹手术患儿作为病例组,108例腹腔镜手术成功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模型及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有上腹部手术史,肝管直径≤3 mm,胆总管囊肿壁厚度4 mm,囊肿直径5 cm可能是影响腹腔镜技术治疗CECC导致中转开腹手术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采取腹腔镜技术治疗CECC时,术前综合评估患儿进而选择手术方案,对降低腹腔镜治疗CECC中转开腹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缺点.方法 将180例临床确诊为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手术组,每组各90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内外结合腹膜外疝囊高位环扎术;小切口手术组采用下腹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通过对腹腔镜手术组及小切口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比较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在术后3d及半年后对手术患儿进行门诊随访,以了解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较小切口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3岁以下年龄段比较中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中,小切口手术组3岁以上年龄段患儿手术时间较3岁以下患儿短(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恢复进食后,腹腔镜手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切口手术组高.术后短期随访发现小切口手术组阴囊肿胀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而半年后随访,小切口手术组8例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组未发现对侧疝.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较小切口手术佳,可发现对侧隐性疝;但操作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手术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围手术期CO2气腹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d监测围手术期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开腹组CD4术后1d轻微下降,术后3d明显升高,术后1d与3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开腹组CD4/CD8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3d升高,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腹腔镜组CD4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3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两组比较CD4/CD8腹腔镜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F=3.961,P〈0.05)结论新生儿及婴儿腹腔镜手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腹腔镜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儿童坏疽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9月到2011年5月作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坏疽性阑尾炎患儿72例,2005年2月到2010年5月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坏疽性阑尾炎66例。手术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主刀。收集数据包括患几年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进食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早,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组短。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开腹手术组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儿童坏疽性阑尾炎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重复肾切除术(laparoscopic upper pole heminephrectomy, LUHN)与开放重复肾切除术(open upper pole heminephrectomy, OUHN)治疗儿童重复肾畸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受重复肾切除术的12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87)和开放手术组(n=40)。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症状缓解率、输尿管囊肿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0.0(100.0, 170.0)min和75.0(61.3, 85.0)min, 出血量分别为(12.5±8.9)mL和(23.8±13.9)mL, 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1.5)d和(8.1±1.9)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 肾积水和尿失禁均消失, 术后输尿管末端囊肿转归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741);术后尿路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在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胆总管囊肿的10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21例患儿作为机器人组,行传统腹腔镜治疗的82例患儿为腹腔镜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其中,机器人组患儿的年龄为(3.85±0.79)岁,范围为1~11岁;Todani分型为胆总管囊性扩张型(Ⅰ型)17例,其他分型4例;囊肿最大径为(36.76±10.13)mm,范围为16~79 mm。腹腔镜组患儿的年龄为(3.71±0.67)岁,范围为3个月至12岁;Todani分型为Ⅰ型70例,其他分型12例;囊肿最大径为(35.98±8.25)mm,范围为10~82 mm。分析两组在一般资料及术前情况、术中及术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表现、Todani分型、囊肿最大径、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机器人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腹腔引流液量、术后CRP值、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小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在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方面较传统腹腔镜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愈合好等优点,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等优点。不足之处为手术总时间较长、费用较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手术医生经验的积累,机器人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