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痛是指由外感、内伤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使腰之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为主证的病证.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且任、督、冲、带等诸经脉络脉亦布其间,故无论内伤、外感或外伤等,伤及于肾或痹阻肾之经络,均可发生腰痛.  相似文献   

2.
<正>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外伤、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1])。肾病腰痛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因为肾亏腰府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病腰痛的特点。为探讨低频脉  相似文献   

3.
头痛又称“头风、脑风、首风”,是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且反复发作缓解的特点,发病可有诱因,未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脾肾等脏,与三阳经循行部位密切相关;病性多属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既有气血津液等本虚之象,又有痰湿,瘀血,气滞,肝阳上亢等表实之象;起始多为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4.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因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1 病因病机
  1.1病因
  1.1.1感受外邪 六淫之中,以湿邪致病者多,但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湿性阴凝,阻碍气血流通。居处卑湿、寝卧湿地;或者水中作业,衣着冷湿,寒湿入侵,留着腰部,发生腰痛。长夏湿热交蒸,或寒湿郁而化热,湿热内蕴,阻遏经脉,亦可发生腰痛。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腰痛证治特色研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伤寒杂病论》辨治特色之所在,以达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首先以《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腰痛证之原文为依据,分病因为风寒外束、寒湿凝着、湿热交郁、痰饮内伏、虚劳损肾、食被霜菜之六款。其次,为了于辩证之计,双分述其疼痛特征为腰身俱痛、腰部冷痛、腰髋驰痛、腰背俱痛、腰痛腹急、腰心俱痛之六端。再次,双根据痛者多寒与凡痛皆属经脉气血不通之总病机,特多立法制方中推出其每寓温通大测于其内。另外,又根据其向主治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由先、后天之因致肾、脾、肝三脏功能异常,是直接影响带脉经气的原因之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痰瘀之邪易侵犯、留恋于带脉循行之处,导致带脉瘀阻,经气不利,构成“痰瘀带脉”之证,“痰瘀带脉”又可反果为因,阻滞冲、任、督三脉之能,扰三焦代谢之职,推进PCOS生殖、代谢障碍。临证基于“肾虚-痰瘀带脉”的PCOS中医病机通路,结合患者体质特征及证候特点针药并施,以肾气丸、开郁种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经典方剂加减,温肾填精,和肾中水火之枢,固生之本并益生殖之源;疏肝益脾,开腰脐气以利带脉经气;通行三焦气液以改善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另以穴位埋线之法长效刺激穴位,直接通过调理患者经脉气血,恢复脏腑升降之机,予痰浊、瘀血等实邪以化解之机。  相似文献   

7.
腰臀痛是指腰或臀的一侧或两侧疼痛而言,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病证。腰臀痛常见的病因有三:一是外感腰臀痛,系由风、寒、湿、热等外邪引起。风、寒、湿、热客于经络,经络痹阻,气血壅滞,形成“不通则病”的腰臀痛;二是外伤腰臀痛,多为扭、闪、跌、仆、挫等外力作用于腰臀部诸经脉,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腰臀痛;三是内伤腰痛,系因房事不节、遗精滑精、带下崩漏、产后病后、劳累过度等内因,耗气伤阴,气血不足,经脉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的腰痛。外感或外伤腰臀痛,初期多属实证,后期多虚实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为一侧腰腿痛,偶有两侧俱痛者。发病之初,大多有腰部扭伤史,往往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腰者,一身之要,俯仰转侧无不由之,”不论跌仆、负重、扭闪、操劳,常可伤及腰部筋膜肌肉而发为腰痛。足太阳膀胱经挟背抵腰,腰部损伤常累及足太阳经脉而致气血失调;腰部损伤,可内及于肾而致肾虚;或肝肾素虚,易因外伤而致腰痛,日久且易兼感  相似文献   

9.
嗜睡症的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表现为阳虚阴盛,气血亏虚及气郁血瘀,主要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涉及心、肝两脏。临床治疗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右归丸、温胆汤、柴胡疏肝散、通窍活血汤等。  相似文献   

10.
赵淳教授认为肝阳、肝风、痰浊、瘀血等相兼为患成为眩晕病主要病理机制 ,而肝脾肾三脏虚损或功能失调成为眩晕病发病的基础。提出眩晕病“通补”论治原则 ,以调理阴阳 ,补虚泻实为论治目标 ,拟滋养肝肾 ,填精生髓 ,补益气血 ,培土扶木为治本之法 ,平肝潜阳 ,豁痰行瘀 ,驱风通络为治标之术。痰浊瘀血 ,既是本病病因也是该病病理产物 ,把豁痰行瘀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虫类药在头痛辨治中的运用镇江市黄山医院彭立群头痛一症一般多因失治而延绵日久,病久而致血脉瘀滞,形成慢性头痛病,亦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和气血失调所引起,笔者在以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除按各型分论辩治以外,配合虫类药以达到搜风祛邪、开瘀通络之目的,临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络学说在妇科临床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带脉在妇科临床中的特殊治疗作用、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了后世医家有闰带脉病变的论述。《内经》、《难经》有关带脉循行虽然较为简单,但由于带脉约束前后阴阳诸经,特别是与冲,任,督三经以及中焦脾胃,肾等脏腑经脉有关,故临床表现既有本经病变,又有他经影响及带脉的有关症状,提示治疗带脉病变除考虑带脉本身外,还必须根据疾病的病理变化明确病位和演变途径,从多条经脉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13.
眩晕病从心脾肝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眩晕病与心脾、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生痰之源,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又为肝脏之母,故心脾肝肾之病皆可导致眩晕,治疗上不但要从心脾论治,亦要从肝肾论治。  相似文献   

14.
浅谈抑郁症之病因病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郁症不能等同于中医郁症,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思虑过度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精亏虚,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多脏,中医辨证以虚证为纲。  相似文献   

15.
腰是肾所处的部位,故中医称“腰为肾之府”。因此,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腰痛可表现在腰部一侧或两侧,有时也可以表现为腰骶部疼痛。腰痛有虚实之分。《七松岩集·腰痛》指出:“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锉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这段话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分型,作了扼要的概括。在女性,如果每逢月经来潮前或经期即发作腰痛,经净后疼痛便逐渐消失,每月如此,反复发作的,就称之为“经行腰痛”。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的疾病,其性质是本虚标实.其病位在肝,根源在肾.肾气亏虚,精髓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进而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出现各种病证.临床论治,把握三要.  相似文献   

17.
总结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辨治肝肾综合征(HRS)的经验, 认为HRS为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正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邪毒为病机关键。临证当辨本虚标实, 审轻重缓急,谨守病机, 分期论治。早期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中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晚期肝、脾、肾三脏同治, 消补兼施。   相似文献   

18.
郭宪章主任医师认为腰痛的病因为外伤、外感与体虚,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外伤多为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可用损伤散治疗;外感多为寒湿诸邪痹阻经脉,可用除痹强骨汤治疗;体虚多责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可用补肾理痛汤治疗。  相似文献   

19.
腰痛之为病。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多数医家认为外感者多为邪犯太阳经脉,内伤者多与肾亏督脉受病相关,杂病者也不离肾经先虚,风寒湿热之邪乘机内侵,痹阻腰府经脉而致病。但临床辨证论治,从肝论治腰痛亦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的三种基本治法.一、辨证施治法:目前一般认为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是脂肪肝形成的条件,各种外来因素(病毒、酒精、不合理膳食等)所致的肝损伤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疏肝理气、健脾消导、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治法.常见证型有五种.二、辨病论治法:从脾、肝、肾三脏着手,确立疏肝健脾益肾,祛湿化痰活血为论活本病大法.立法依据:1.脾主运化、脾主散精;2.脂肪肝病位在肝;3.肾主水、主气化,中医肾对机体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三、痛证结合辨治法:在明确脂肪肝诊断以后,运用中医学整体现方法,从调控脏俯气血入手,确定辨病论治基本治法,再根据病机演变情况,结合辨证……随症化裁,常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