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ML28树突状细胞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构建负载CML28的核酸疫苗,并在树突状细胞中进行表达,用分子克隆的方法,从K562细胞中克隆出CML28的cDNA全长,将其亚克隆至pGEM—T载体,经测序后酶切,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A,将重组质粒pcDNA3.1HisA—CML28进行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IL-4和GM—CSF条件下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并进行鉴定;用电穿孔的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 HisA—CML28导入到DC中,Western Blot检测His-CML28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经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 HisA—CML28含有正确的CML28全长序列;经电穿孔导入Dc后,重组质粒能表达His—CML28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CML28树突状细胞核酸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基因克隆联合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增殖、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方法:RT-PCR扩增p16基因,胶纯化回收后连接到T载体测序,序列正确后构建p16-pcDNA3.1载体.将p16-pcDNA3、1与空载体分别以脂质体转染入p16基因缺失的K562细胞。经筛选得到G418抗性的K562细胞株.Westernblot证实转染后有p16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反复测序发现,从K562细胞中扩增的DNA片段属于非特异性扩增。证实K562细胞中p16基因缺失。转染p16基因后表达外源性p16蛋白的p16-pcDNA3、1-K562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伊马替尼作用于已转染p16-pcDNA3、1的K562细胞.其细胞存活率与伊马替尼作用未转染K562细胞及单纯转染p16-pcDNA3.1的K562细胞相比均明显降低。转染p16基因后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16.pcDNA3.1-K562细胞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上升。结论:p16基因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调节其周期,外源p16联合应用伊马替尼对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RH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克隆人类红细胞RHD基因,构建RhD表达载体,观察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从脐血网织红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RHD/CE基因,扩增产物通过TA连接克隆到pGEM-T质粒,采用测序方法筛选多个克隆获得RHD基因。将获得的RHD基因进一步亚克隆构建pcDNA3.1(-)表达载体。重组表达载体通过superfect试剂盒转染K562细胞,最后观察K562细胞中RHD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克隆到RHD基因,构建的pcDNA3.1(-)重组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证实RHD cDNA序列及插入方向正确。转染后的K562细胞内有相应的mRNA转录,细胞表面有RhD抗原表达。结论:RHD cDNA转染的K562细胞能表达RhD抗原,该表达体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各种RhD变异型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通过基因转移方法研究某一外源性基因在细胞中的作用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技术手段,与病毒载体相比,应用DcDNA4.0-TGF-β1真核表达质粒的转染方法无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有更高的安全性。目的:通过克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观察构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体外实验,于200703/2008—02在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完成。材料:2月龄清洁级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用于分离细胞中RNA。方法:从大鼠骨髓细胞中分离提取转化生长因子B1的m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克隆入pGEM—T载体,PCR鉴定重组子;酶切下目的基因转化生长因子B1,再亚克隆入载体pcDNA4.0质粒,酶切鉴定亚克隆重组子并进行DNA序列分析。主要观察指标:TGF-β1 cDNA、pGEM—T—TGF-β1和重组子pcDNA4.0-TGF—β1的表达。结果:经过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TGF-β1 cDNA条带;PCR扩增鉴定得到pGEM—T—TGF-β1。酶切鉴定得到亚克隆重组子pcDNA4.0-TGF-β1,经测序鉴定证实插入DNA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并构建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进一步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转染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其表达目的蛋白的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7-02/12在泸州医学院中心试验室完成。取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1只,腹腔注射氯化汞(1mg/kg)24h后,麻醉状态下取肾脏,从大鼠肾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运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cDNA3.1(+)-HO-1转染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分析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细胞转染及表达的效果。 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正确克隆了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HO-1。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能成功转染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有效表达。 结论:①成功构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HO-1。②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瞬时成功转染到体外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得到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ORF2基因在人胚肾293细胞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HEV ORF2为模板扩增其部分基因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质粒,转染人胚肾293细胞,用G418(Geneticin,遗传霉素)加压筛选得到稳定表达株。用western-blot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学特性初步研究。结果含ORF2结构基因部分片段的重组质粒在人胚肾293细胞中得到表达。结论表达的ORF2重组蛋白具有抗HEV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和一定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制HEV的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骨诱导物质。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5-07/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pcDNA3.1(+)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左石博士惠赠;成骨肉瘤组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提供。方法:从人成骨肉瘤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获得人BMP-2基因cDNA,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GEM-T质粒中构建pGEM.T-hBMP-2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n后筛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分别用RcoRI和NotI双酶切pGEM-T-hBMP-2质粒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克隆载体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重组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质粒作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后,用脂质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P.2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人骨肉瘤细胞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②重组质粒pGEM.T-hBMP-2和pcDNA3.1-hBMP-2的构建和酶切鉴定。③BMP-2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人骨肉瘤细胞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获得1.2kb条带。经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实验成功克隆BMP-2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hBMP-2构建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有效表达BMP-2。 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构建了此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方法以pGEM—T/sig—tumstatin为模板,扩增与TNF带重叠区的Ⅳ型胶原信号肽sig基因片段,以PBV220-TNF为模板,扩增与sig带重叠区的TNF基因片段,以上述2个扩增产物片段为模板,重叠区扩增拼接法(SOEing)扩增得到sig—TNF。sig—TNF片段经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的pIRESneo3质粒,利用克隆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以及序列测定,对获得的sig—TNF基因片段及重组载体进行验证。将重组sig—TN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CHO—K1,并对其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所获得的sig—TNF片段(558bp)序列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含人肿瘤坏死因子的重组pIRESneo3/sig-TN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pIRESneo3/sig—TNF的CHO—K1分泌表达了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转染了pIRESneo3/sig—TNF真核表达载体和空载体的CHO—K1和未转染CHO—K1细胞的生长速度没有差别。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能稳定表达rhTNF—α的CHO—K1,为开展下一步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亚克隆HLA-E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HLA-I类阴性的靶细胞K562细胞上获得稳定表达。首先采用PcR方法从多顺反子表达载体(pG/A2E)扩增出目的片段A2/ E 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重组,构建成HLA—E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A2E,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K562细胞,最后经G418筛选及有限稀释,利用抗HLA-E特异的单克隆抗体K0126-3进行FACS检测,以观察HLA—E分子在靶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LA-E分子在经pcDNA3.1( )/A2E转染的靶细胞表面获得表达(27.76%),而经空载体pcDNA3.1( )转染的靶细胞则未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 )/A2E真核表达载体,并使HLA-E分子在HLA-I类阴性的K562细胞表面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LA-E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探索HLA-E与NK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HLA-E体外表达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苦参碱对K562细胞Cgi-100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了解功能未知的cgi-100基因在苦参碱作用人白血病K56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苦参碱作用前后K562细胞中cgi-100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pIRES2-EGFP/cgi-100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至K562细胞中;RT—PCR检测在重组细胞中目的基因cgi-100的表达状况,并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观察细胞生长趋势,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观察cgi-100基因过表达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苦参碱作用K562细胞后cgi-100基因表达下调;重组K562细胞中cgi-100基因过表达,且常染色质增加,异染色质减少,细胞增殖旺盛,S期细胞增多,增殖速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苦参碱能使K562细胞中cgi-100基因表达下降;cgi-100基因过表达能使K562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幼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稳定表达HLA-A*1101分子的K562细胞株,为研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HLA-I限制性抗原特异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提供靶细胞.利用RT-PCR从CML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中扩增HLA-A*1101基因全长序列;利用重组PCR将2A肽连接子(D-V-E-X-N-P-G-P)基因连接到HLA-A+ 1101的3’端,并将其定向克隆入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构成HLA-A+ 1101-T2A-EGFP转录盒的重组表达载体;利用电穿孔技术将pEGFP-N3或重组质粒转染入K562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监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G418筛选出有效转染pEGFP-N3或HLA-A* 1101 -T2A-EGFP载体的K 562细胞株;利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LA-A* 1101基因和蛋白的表述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以2A肽基因为连接子的HLA-A* 1101-T2A-EGFP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染的K562细胞经G418筛选2个月后,获得2株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HLA-A* 1101 +K562和pEGFP-N3+ K562.RT-PCR检测证明,HLA-A* 1101+ K562细胞表达HLA-A* 1101基因,而pEGFP-N3+ K562细胞则不表达HLA-A*110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HLA-A* 1101和GFP蛋白双阳性HLA-A*1101+K562细胞占88.5%,明显高于pEGFP-N3+ K562细胞(0.698%).结论:建立了一个简单有效地筛选HLA-A+ 1101+ K562细胞株的方法,并成功地建立了膜稳定表达HLA-A*1101蛋白的K562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CML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提供工具细胞.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构建共表达人OCT4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载体pLVX-OCT4A-ZsGreen1,并通过感染获得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白血病K562细胞系,观察OCT4A在其中的表达。根据Gen Bank数据库提供的OCT4A mRNA序列,合成编码mR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序列,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OCT4A全长片段,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OCT4A DNA片段酶切回收后克隆至经EcoR1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pLVX-IRES-ZsGreen1,构建pLVX-OCT4A-ZsGreen1慢病毒重组质粒,利用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是否正确。经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后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并感染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白血病细胞系,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稳定转染细胞系的OCT4A mRNA和OCT4A蛋白表达。应用CCK-8法和平板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测定OCT4A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及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OCT4A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包装病毒颗粒超速离心后病毒滴度达(1.43±0.25)×10^8U/ml;病毒感染K562细胞后经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GFP+细胞,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证实病毒感染后OCT4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可有效上调;CCK-8法及平板集落形成试验显示病毒感染的K562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OCT4A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且获得可稳定上调OCT4A表达的K562细胞株。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和p15基因克隆联合作用对K56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用RT—PCR扩增p15基因,胶纯化回收后连接到T载体测序,确认序列正确后构建p15-pcDNA3.1载体,将p15-pcDNA3.1与空载体分别以脂质体转染入p15基因突变的K562细胞,经筛选得到G418抗性的K562细胞株;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15蛋白的表达;用肌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表明:从对照K562细胞中扩增的DNA片段,在第174—180位点有7个碱基缺失,这证实对照K562细胞中p15基因部位基因缺失。表达外源性P15蛋白的p15-pcDNA3.1-K562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K562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15-pcDNA3.1-K562细胞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册法显示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细胞明显下降。结论:表达外源P15蛋白联合应用伊马替尼对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Aurora激酶抑制剂VX-680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KCL22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利用CCK-8法观察VX-680对K562和KCL22细胞的增殖作用,细胞计数方法测定VX-680对CML的CD34^+细胞增殖影响,Annexin V-PI凋亡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术分析VX-680对K562、KCL22细胞凋亡效应,集落形成试验检测VX-680对CML及正常供者(donor)的骨髓CD3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影响。结果表明,Aurora激酶抑制剂VX-680(20-100 nmol/L)在处理细胞第3天时能明显抑制K562和KCL22细胞增殖(P〈0.01),并能抑制CML患者骨髓CD34^+细胞增殖,而且随着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VX-680(20nmol/L)作用K562和KCL22细胞3天时可诱导细胞凋亡(P〈0.01);集落形成试验表明,CML患者骨髓CD34^+细胞在VX-680的体外处理下集落形成能力较正常骨髓CD34^+细胞明显下降(P〈0.01)。结论:Aurora激酶抑制剂VX-680在体外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p16,dll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设计并构建包含野生型p16cDNA,dll4cDNA的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16-dll4,用脂质体法转染白血病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源性p16及dll4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和周期。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16、dll4基因双表达真核载体,体外成功转染入白血病细胞。在白血病细胞检测到外源性P16、Dll4蛋白的表达。转染48小时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被阻滞(p0.001),细胞增殖下降(p0.001)。结论:重组质粒pBudCE4.1-16-dll4体外转染白血病细胞后,两个目的基因能够在细胞中同时表达,并诱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6.
Wt1基因是与造血调控、白血病发生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的双功能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呈高表达,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已用于临床微量残留病的监测。WT1蛋白不同亚细胞定位发挥不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Ph+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w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定位,wt1抑制剂——姜黄素(curcumin)对K562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wt1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观察WT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药物处理后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法观察药物处理后wt1及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wt1 mRNA及蛋白在K562细胞高表达,姜黄素及格列卫均能降低w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姜黄素使K562细胞停滞于G2/M期,而格列卫使其停滞于G0/G1期。结论:wt1基因表达改变可以影响Ph阳性细胞—K562的生长、增殖,调控wt1表达有可能成为Ph阳性白血病的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RNA干扰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以及RNAi和p27基因克隆联合作用对K562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以细胞系K562为研究对象,合成并转染针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融合位点的21nt siRNA,应用Northern blot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CR-ABL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同时应用RT-PCR扩增p27基因,构建P27-pcDNA3.1载体,转染p27基因入缺失p27基因的K562细胞,经筛选得到G418抗性的K562细胞株;经Western blot证实有P27蛋白表达后,联合应用RNA干扰及p27基因克隆,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联合作用后对K562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RNA干扰组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转染24小时时有18.4%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水平下调,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表达外源性P27蛋白的P27-pcDNA3.1-K562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K562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RNA干扰与p27基因克隆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上升(33.4%)。MTT法显示,细胞存活率较单纯p27-K562细胞组及RNA干扰-K562细胞组均明显下降(p0.01和p0.05)。结论:特异性siRNA分子可以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分化或凋亡。RNA干扰联合p27基因克隆对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