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亲中学生的家庭养育方式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翔  朱相华 《中国校医》2002,16(4):358-358
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 ,父母离婚、家庭养育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影响[1]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 90 )和家庭养育方式问卷 (EMBU)测查 ,分析和探讨父母离异后的单亲中学生的家庭养育方式的变化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状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取徐州市某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共 3 3 4名 ,其中父母离异的 40例 ,包括随母亲生活的 17例 ,随父亲生活的2 3例。双亲中学生平均年龄 16.3岁 ,单亲中学生平均年龄 16.1岁。有 4例丧父或丧母中学生未纳入研究。1.2 方法 对所选中学生进行问卷测评 ,采用统一指导…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城乡部分初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少年心理社会发展是机体遗传、气质和健康状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家庭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家庭和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1 ] 。父母教养对子女心理发育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 ,3 ]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测查了 12 8例济南市初中学生及 10 8例农村初中学生 ,目的在于探讨城乡父母养育方式的异同点及对不同性别子女养育方式的差别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济南市某中学初一、初二学生共 12 8人 ,其中男生5 7人 ,女生 71人 ,平均年龄 ( 14 .0 0± 0 .5 8)岁 ;山东省德州地…  相似文献   

3.
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持征和不良心理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其不良心理和个性。方法 以来自2所中学和心理门诊的60例离异家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作为干预对象,其他为对照组,干预组的SCL-90抑郁分、EPQ情绪稳定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人口学指标、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离异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学校联合,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个体心理治疗和亲子关系、养育方式的干预。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干预组的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分(N)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而精神质(P)和内外倾向(E)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SCL-90总分及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心理治疗和养育方式、亲子关系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研究对象的不良个性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慧民 《中国校医》2002,16(5):453-454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育和行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不同人群的父母养育方式作了较多的研究 ,已经证实父母养育方式与神经症的发病有关[1,2 ]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对河南省一组青少年进行了测查 ,以期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在河南省某初中和某高中随机抽取在校学生 2 40人 ,年龄 14~ 19岁 ,平均年龄 17岁。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被试对象进行集体测查 ,所采用问卷包括 :①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初中生与父母亲子沟通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学生版)和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家长版),采用亲子双向报告,从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和父母与子女的沟通2个方面对242名初生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其中,离异家庭子女108名,完整家庭子女134名。结果与命令、争论等方式相比,民主型是离异和完整家庭父母与子女亲子沟通的主要方式,学生和家长报告结果一致;学生报告显示,离异家庭的父亲亲子沟通主动性差,但离异家庭父亲并没意识到其在亲子沟通过程中主动性的缺乏;在沟通内容上,完整家庭家长与孩子关于时事新闻等3个方面的交流多于离异家庭,完整家庭比离异家庭亲子沟通内容更丰富。结论离异家庭父母应对子女加强了解,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注,丰富亲子沟通内容。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环境下子女容易出现自卑、抑郁、学习动机下降等心理问题[1-4],父母离婚对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具较多负面影响.许多研究重点关注父母离异的儿童或者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对离异家庭长期效应主体的大学生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本研究于2010年9-11月对广东省广州市3所高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郑名  李炙檬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52-853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关系,以便对幼儿的消极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中文版EMBU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兰州市226名幼儿及母亲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离异家庭幼儿行为检出率较高,其中男孩为32%,女孩为14%。离异家庭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相关显著,同时正常家庭与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差异也存在显著性。结论 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教养方式对离异家庭幼儿的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索勤  刘颖 《中国校医》1996,10(2):104-106
为了解父母离异的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探讨对这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和保健对策,于1993年10月对我区阜阳市、涡阳县、蒙城县119名父母离异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行为调查,并进行了配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对象与方法1.1对象1.1.l父母离异组从阜阳市、涡阳县、蒙城县三县市的2759名城乡中小学生中选取父母离异的中小学生119名,其中男生68人,全心引人:/]‘学生父母离异者74人,初中生父母离异者38人,高中生父母离异者7人。I.1.2对照组根据齐同原则,按照1:4的比例,将年龄、性别、民族、学校、父母工作性质、父母文…  相似文献   

9.
父母养育方式对初中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式乃至一生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文修订版《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某市某中学初中 1~ 2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旨在分析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于子女教育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文整群抽取济宁市某中学初中 1~ 2年级 410名学生 ,其中三好学生 173名 ,男生 81人 ,女生 92人。普通生 2 3 7名 ,男生 13 7人 ,女生 10 0人。年龄范围为 11~ 14岁。1.2 方法 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研究室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父母养育方式由 …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多中心研究证明家长抚养行为、亲子互动、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气质是先天的,但母亲情绪问题、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教育程度、亲子互动、环境的多样性等对儿童气质维度有一定影响.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父母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对儿童性格发展影响显著.儿童早期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家庭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作用显著;这个过程发展不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问题和行为问题.对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的系统评价是家庭养育环境研究与促进的基础,国外<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HOME)>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国内自主编制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则是家庭养育环境评价量表本土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120例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夫妻离异率不断升高 ,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突出 ,他们在心理、行为、认知、个性中常出现偏差 ,且多伴有学习困难 ,国内已有人对此研究[1 - 3] 。本文在了解父母离异青少年心理状况同时 ,以SCL -90总分为因变量 ,其他因子作为自变量相关分析 ,以考察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 ,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抽取嘉兴市两所中学和心理门诊中离异青少年 1 2 0例 ,其中男生 58例 ,平均年龄 1 4 43岁 ;女生 62例 ,平均年龄1 4 48岁。2 方法 专业人员在同一指导语下对 1 2 0例父母离异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高一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一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现况,探索父母养育方式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开展父母养育方式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4)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957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结果 母亲的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偏爱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高度相关(T≥0.7);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相同因子可以合并为一个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受父母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格偏离组的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得分高于对照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在大多数家庭是比较一致的,且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青少年人格偏离与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金玉麟 《中国校医》1996,10(2):110-112
为了探求离婚家庭子女的心理是否遭受了伤害及轻重程度,Patricia,Patten-Seuard心理行为判定法为我们提供了简捷方便的途径。本文依此于1994年初对马鞍d门i36所中小学中父母离婚于女进行了心理行为调查,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1.1对象以1:4比例在市、区及厂矿企业所属的36所中小学里367名离婚家庭于女(男189人,女176人)和同班同学里随机抽取1468名完整家庭子女(男756人,女712人)中进行测试。1.2内容Partricia,Patten-Seuard心理行为判定法为①可有无故生事打架吗?等愿意接受教育吗人③是否遇到困难就退缩?①上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人格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方式的持久性特征〔1〕,人格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易使其子女产生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2〕。近年来 ,大学生发生心理失常的人数有日益增多的趋势〔3〕。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包头市 3所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因素的关系 ,为人格障碍的病因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包头市 3所大学一年级学生1780人。其中 ,医学院 70 3人 ,占 39 5 % ;师范学院 4 71人 ,占 2 6 5 % ;钢铁学院 6 0 6人 ,占 34 0 %。男生 781人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中生情绪智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促进高中生的心理行为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市4所高中抽取441名高中生,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量。结果不同学校类型、不同专业、志愿者与否高中生情绪智力的多数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情绪智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呈显著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过干涉过保护)、偏爱被试与情绪智力各因子和总分之间呈正相关;父亲拒绝否认与情绪智力的情绪认知之间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中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对情绪智力有显著影响。结论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北京市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现况,探索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比较子女与父母对养育方式的认识的异同.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2 476名高二学生及其父母.调查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因子得分在子女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的人格、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等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母亲的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亲的养育方式因子得分与母亲的相同因子得分均相关;父亲填写的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因子得分与孩子填写的父亲的相同因子得分呈低度正相关,母亲填写的养育方式四个因子得分与孩子填写的相同因子得分均呈低度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可能受子女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的人格、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等多种因素影响.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作用可能大于父亲,父母养育方式在大多数家庭是比较一致的,父母自我评价的养育方式与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养育方式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婚家庭子女的教养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学家调查发现,父母离异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这些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明显多于正常家庭的孩子。有些夫妻离异后即反目为仇,各自在孩子面前灌输对方的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精神和行为状况的家庭养育方面的因素。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高唐县抽取8个幼儿园共735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问卷和SDQ量表进行学龄前儿童相关信息以及精神和行为状况的测评;利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701份,量表得分均值为(17.6371±5.022),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精神和行为状况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养育负担、监护人对子女体罚的应用以及监护人对抚养子女的信心。结论:儿童家庭养育情况的众多方面会对其精神和行为状况造成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养育教育,改善儿童家庭养育情况促进学龄前儿童精神行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不只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变化,还有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孩子的影响.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单亲家庭的孩子因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常常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困惑.解除初中阶段单亲家庭子女成长中的烦恼,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0.
退缩行为儿童10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2例6~11岁具有退缩行为的患儿,采用家长问卷式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引起退缩行为的原因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居住环境、父母离异及养育者地时有退缩行为等有关。经过心理咨询后,结果8~11岁年龄组疗效好于6~7岁年龄组,两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可能与年龄较少者对心理疗法效果不大及家长配合不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