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早杂W两优341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每公顷纯氮用量设0、120、150、180 kg)和栽插密度(每公顷30万、36万、45万穴)对其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肥用量对有效穗数影响大.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小.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②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③氮肥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④栽插密度对W两优3418的稻米品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稻米品质的化学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孕穗期叶面喷施多效唑、混合硝酸稀土.锰加钼和尿素,对稻谷产量和稻米碾米品质无明显影响,但能改良稻米的蒸煮、食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后期营养调控对湘晚籼11号米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晚籼11号始穗期喷施不同的复配调节剂,研究后期营养调控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始穗期喷施复配调节剂能延缓根系衰老与剑叶叶绿素降解速度,有明显的米质调优作用和较好的增产效果,其中营养元素混配液 爱多收和营养元素混配液 稀土的处理其整精米率比对照分别提高3.6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5%和4.3%。  相似文献   

4.
施钾量对超高产早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淦鑫20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双季早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增加生物产量、促进茎鞘物质运转,提高抽穗期剑叶的气-叶温差和颖花伤流量,降低抽穗后的根系活力衰退值。施钾量与倒1节间大维管束数、茎秆抗折力和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施钾提高了陆两优996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但降低了淦鑫203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施钾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5.
6.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化学调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剖析了化学调控剂对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干物质运转、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在分析了目前稻米品质化学调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应用系统的观点,从光合生产、籽粒灌浆及相关酶系统特性、物质运转等水稻生产的“源库流”三方面入手,开展化学调控剂对米质作用机理研究,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米质品质形成规律。同时指出在研究实践中,抓住品质主要制约因素,利用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开展化学调控剂的复配,将有望改善稻米品质的多个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7.
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在湖南宁乡以优质早籼稻中鉴100、两系杂交稻组合香两优68和优质晚籼稻中香1号为材料,通过穗期喷施不同复配调节剂处理,研究了后期营养调控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后期营养调控可提高植株体内保护酶(SOD,POX)活性,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促进灌浆结实,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并在2000年试验基础上,从早稻7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2种(M6,M7),晚稻5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1种(Q2)集延缓衰老、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复合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优质早稻太子玉晶异地栽培试验证明,异地栽培对水稻子粒灌浆饱满程度和结实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胶稠度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直链淀粉含量,湖化温度受栽培环境变化影响较小,株高和粒型等性状比较稳定,异地栽培条件下,处理982B的米质优于处理982A和对照。垩白度大小显著影响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9.
钙镁硫对优质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食用优质稻的调优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就中量元素钙镁硫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施钙镁硫肥能提早分蘖,提高分蘖率和分蘖速率,延长分蘖期。分蘖率和分蘖速率以S、Mg处理最高最快。(2)钙对根的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根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镁能增加后期根的干重,同时降低叶片老化系数。(3)硫能增加后期干物质向穗部运转,提高谷草比。(4)施钙镁硫肥对有效穗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S较高,Ca、CaMgS较低。(5)施钙镁硫肥能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率率,Mg能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g对糊化温度的提高因品种而异,S能提高精米的长宽比和蛋白质含量,并对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的效果,但品种间效应不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海岛棉新海16号不同DPC用量试验的研究表明:DPC能显著的抑制株高、株宽和主茎节间长度,减少果枝数;但对成铃的空间分布未产生影响,对产量构成因子也未发挥积极作用。化控不宜作为海岛棉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来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 6个不同来源的籼型核不育系与 7个优良恢复系按 6× 7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4 2个组合 ,估算了单株产量等 1 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①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其他性状 ,同时受恢复系、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 ;②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研究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1世纪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优质与高产相结合、常规育种手段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着力塑造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13.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6个两系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结实期水分胁迫处理(-50kPa)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处理都显著低于对照(浅水层)。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灌浆初期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灌浆中后期明显比对照下降快.且籼型两系杂交稻比粳型两系杂交稻下降更快;根系活力在灌浆初期处理高于对照,灌浆中后期下降趋势与叶绿素和光合速率一致。干物质积累量处理低于对照.而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都高于对照.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水分胁迫处理加快了植株衰老,减少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但促进了茎鞘储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输出。水分胁迫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表现为对出糙率、长宽比、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因品种而异,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早稻分蘖化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出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实用化药剂,1999年早季对不同配方的分蘖调节剂进行了大田控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化控制普遍具有较高的控蘖强度,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但以不同类型药剂组配的调节剂表现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复方优于单方,其中以1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大,每穗粒数多,但有效穗较对照减少;以2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较大,穗穗粒数较对照略有减少,但有效穗数差异很小,而以1-7号药剂复配的部分调节剂,以C105,C145,C025,C175,C125和C135的控蘖强度大(较大),水稻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增加,结实性状好,有效穗数差异不明显,对纹枯病的田间抗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成就。贵州省两系优质稻米品种示范种植不仅使稻农增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两用核不育系及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可协调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氮素吸收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早熟组合威优64的每亩平均总吸氮量为9.310千克,迟熟组合汕优63为10.292千克。汕优63比威优64多吸0.982千克,差异主要在于秧田期,大田吸氮量两组合仅相差0.1千克。大田各生育阶段的吸氮量,前期威优64多于汕优63,中期少于汕优63,后期相差甚微。统计分析表明:汕优63和威优64每亩最高产量吸氮量分别为10.243千克和10.847千克,每亩最高产量的穗数分别为18.12万和28.73万。本文最后讨论了不同熟期组合的施氮量,施氮技术及品种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壤类型对晚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为指导不同地域的水稻优质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6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壤类型晚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土壤类型中,各处理优质晚稻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垩白大小与穗干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水稻产量以红黄泥田最高,达7570.46 kg/hm2,大小顺序为红黄泥田>河沙泥>灰泥田>麻沙泥>紫泥田>黄泥田。红黄泥田和紫泥田有利于提高优质晚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灰泥田和河沙泥田有利于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黄泥田有利于提高稻米的胶稠度、蛋白质,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直链淀粉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黄泥田种植水稻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田两优3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收获时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收获时期对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的7个品质指标中,不同收获时期处理间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米粒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以黄熟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