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胸痹是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所养所致的以胸闷、反复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主要病理因素是血瘀、痰浊。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近年来中医对糖尿病足的研究比较活跃。有人认为该病是因消渴病日久,阴损气耗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进而气血运行受阻,致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瘀血痹脉络。其中病久肝肾阳虚,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是主要病机。有人认为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又因外感邪毒,局部热毒蕴结而发病,其中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脉络痹阻尤为关键。有人认为本病属于虚标实之证,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热毒为标,以气虚血瘀、阳气不达为病机关键。总之,各家一致认为其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脉络。中医药治疗(1)综…  相似文献   

3.
孙郁芝教授认为浊瘀痹阻肾络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强调痛风性肾病发作期为痰浊痹阻、化火化毒,治以祛浊解毒、缓急止痛为主;缓解期因肾络血瘀、肾微癥瘕,治以活血消癥、化瘀通络为主;疾病后期因浊瘀痹阻同时兼见脾肾亏虚证,可兼补肾健脾.根据本病病机发展过程,确立祛浊活血的特色治疗法,并创立特色验方"痛风方",临证...  相似文献   

4.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风湿病。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多以毒邪为患,毒邪侵袭或损伤经络,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其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痹阻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毒邪痹阻为病机特点。急性期治疗以清热祛湿化痰活血排毒为大法,慢性缓解期以伏毒内蕴为基本病机,以补益脾肾、化浊解毒为主要治则。遵循以上治则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 ,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 ,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今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近年中医对此研究比较活跃 ,高忠梁[1] 认为该病是因消渴日久 ,阴损气耗而致气阴两伤 ,阴阳俱虚 ,脏腑功能失调 ,进而气血运行受阻 ,导致气机阻滞 ,湿浊内停 ,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其中病久肝肾阴虚 ,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是主要病机[1] 。刘毅斌[2 ] 认为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 ,脉络痹阻 ,又因外感邪毒 ,局部热毒蕴结而发病 ,其中气虚血瘀 ,瘀血阻滞 ,脉络痹阻尤为关键。熊曼琪[3 ] …  相似文献   

6.
络病多以络脉损伤为基础,气血瘀阻为特征,脏腑功能失调为临床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是络脉郁滞,并伴有痰、湿、瘀、毒等病邪的聚集。络脉是络病的中心环节,痰瘀互结是络脉损伤的基本演变过程。任何原因导致的络脉损伤均可引起气血运行障碍,从而加重痰浊、瘀血痹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生多与肾虚不足和外邪痹阻相关,本文从"肾虚络阻"理论探讨该病的病机证治,提出痹症以肾虚为本,痰浊、瘀血等邪实痹阻络脉为标,而"补肾通络"是治疗RA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症状中最重要的不典型症状,以“胃心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其中医内涵和发病机制,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病名为“食心痛”,其病机是胃失和降、胸络痹阻,病位在食管和胃,痛在食管和心。辨证可分肝气犯胃、痰浊痹阻、瘀血阻络、胸阳不振4种证候类型。胸阳不振证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病机是气机升降乖戾、浊阴上逆、痰气痹阻。临证以通阳宣痹、降气化痰为主,以枳实薤白桂枝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现代研究认为,异常酸反流、食管-心脏反射通路、脑肠轴等重要发病机制均体现“胃心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尿酸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曹恩泽认为尿酸性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化痰祛瘀通络等为主,兼以健脾补肾;稳定期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阴补肾为主,兼顾化湿、祛浊、化瘀、通络之法。其根据病情缓急,分期论治,并融汇“清补化瘀通络”的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证。现今医家遵从《素问.痹论》中"心痹痛者,亦有顽痰死血"的论述,指出痰浊瘀血交阻是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之一。痰浊同瘀血常常是相兼为病的,其血瘀与痰浊既是病理过程中的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相互结滞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痰瘀互结理论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根据中医学发展与临床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三焦是包罗联系脏腑的膜系,内联脏腑微膜、外联肌肤筋骨关节,上下连接五脏六腑,为膜性四通管道,完成气机气化,促进水液运行,化生护卫精微。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为正气亏虚、三焦不利、痰瘀互结痹阻关节及肺微膜。初病感受风、寒、湿等外邪,蕴于筋骨关节,迁延日久化生痰浊瘀血,痹阻关节且内舍三焦膜性管道,流窜停滞肺微膜,发为肺间质纤维化。三焦“四通膜性管道”是关节痰瘀流窜肺脏的通路,三焦不利则加重痰浊瘀血停滞。临床治疗以“通、化、调”为原则疏利三焦,即选择理气活血祛风之通药、补肺温肾化气之化药,以调理脏腑状态,畅通三焦膜性管道,消散痹阻肺微膜之痰瘀浊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心脏容积、功能参数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临床确诊为NICM患者64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3组, 包括心血瘀阻证组、痰浊痹阻证组、非心血瘀阻非痰浊痹阻证组(包括心阳不振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寒凝心脉证)。所有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CMR), 扫描包括黑血序列、亮血序列及延迟增强扫描(LGE)。CMR亮血序列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心脏容积和功能等参数, 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每搏量(LVSVI)、左心室心排出量(LVCOI)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MI)。LGE左心室图像按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分为17节段, 并根据心室壁异常强化的节段分布, 分为1~3级。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痰浊痹阻证组与非心血瘀阻非痰浊痹阻证组LVEF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痰浊痹阻证组与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非痰浊痹阻证组LVEDVI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 < 0.01);痰浊痹阻证组与非心血瘀阻非痰浊痹阻证组LVESVI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心血瘀阻证组与痰浊痹阻证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ICM不同辨证分型与心脏容积、功能参数及心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通过运用现代磁共振技术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半定量化、定量化研究, 为其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为揭示中医学的本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相当于中医的“真心痛”.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年老体衰、阳气不足、七情内伤、气滞血瘀、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痰浊化生、寒邪侵袭、血脉凝滞,心脉不通,心之脉络拘急或瘀阻所致.其急性期证型可分为:瘀毒阻络、气阴两虚证、阳虚欲脱.缓解期证型可分为:痰浊痹阻、气虚血瘀、阴寒凝滞、阴血虚、阳气虚证.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较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病窦综合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属“胸痹”、“心痛”范围.中老年以40—60岁为多见,大部分发病在夜间.为气血不足,阴阳失调导致寒邪、痰浊等病理因素,痹阻于心脉而引起.护理上根据其证型不同依据温通、活血化瘀、止痹通  相似文献   

15.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阻塞闭闷,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特征的病证.胸痹指因胸阳不足,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相似文献   

16.
正胸痹临床常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其病机常责之于痰浊瘀血痹阻心脉,中医多以豁痰化瘀通脉为治疗之法;西医治疗主要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主~([1]),虽能有效再通狭窄或堵塞的冠脉血管,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率高达15%~30%~([2])。因患者体内"痰浊、瘀  相似文献   

17.
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的病机为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标实在于"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本虚主要为"气虚、阳虚",两者相互影响。胸痹的病位在心及血脉,涉及他脏。认为"祛瘀通脉、涤痰逐瘀、温阳散寒、益气通络"为胸痹的主要治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期针对标实以通利血脉为主,缓解期针对本虚以培补"阳脏",改善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8.
脑络痹是因用脑过度,过食甘肥,房事不节,或年老肾虚,致精血亏少,经脉失柔,或痰浊瘀血阻滞,气血阻痹,脑失所养所致.以头痛,头晕,情志改变,或有肢体麻痹震颠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脑动脉硬化症.  相似文献   

19.
卓一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8):17-18
本病的病理改变,多因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引起脉络痹阻不通,病为本虚标实,扶正与祛邪是治疗本病的两大法规。一般治本宜补,治标宜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痛风及骨痹的临床表现与病因病机的分析及比较,认为痛风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脾失健运,湿热痰浊瘀阻经脉,与骨痹相似,可将痛风归为"骨痹"范畴。治疗上应从脾肾入手,强调清热利湿泻浊、祛邪通经止痛,可参考"骨痹"的治疗大法,即以"刺骨法"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健康教育,以提高本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