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96例女性盆腔肿块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表明,卵巢良性肿瘤和子宫肌瘤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T亚群分布在正常范围内。卵巢癌T4淋巴细胞亚群下降(P<0.01),T8亚群明显上升(P<0.001),T4/T8值下降(P<0.001)。提示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T亚群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掺入法及OKT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采用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作对照。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较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显著降低(P〈0.01),OKT4细胞显著减小(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掺入法及OKT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采用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作对照。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较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显著降低(P<001),OKT4细胞显著减小(P<005),而OKT8细胞显著增多(P<005),OKT4/OKT8比值显著减少(P<005)。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临床分期越晚,其NK细胞活性越低,OKT4细胞越少,OKT8细胞越多,OKT4/OKT8比值越小。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是低下的,且临床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提示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自身体内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4.
妇科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肿瘤生长和机体的免疫机能紊乱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免疫紊乱之一是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BL亚群多表现为CD3、CD4和B细胞减少,CD8和N细胞增加,CD4/CD8比值下降,且与肿瘤负荷的变化密切相关。各种疗法均能改变PBL亚群的分布。利用PBL亚群检测,可协助了解患者免疫状况、观察病情、监测复发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对85例早期流产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以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CD4;T抑制,CD8)。流产患者分为三组,25例难免或不全流产(EA),先兆流产20例治疗失败(TAF)及38例治疗成功(TAS)。选择正常早孕妇女(NP)及非孕妇女(NNP)各20例为对照,结果:(1)血清T  相似文献   

6.
随着肿瘤免疫研究的进展,使用流式细胞术或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或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以期准确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实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并对确定治疗方案、判断临床疗效、评估预后提供临床依据等已成为临床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本文就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原因不明性难免流产患者蜕膜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因不明性难免流产患者蜕膜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变化赵卫秀林其德陈珠萍有研究表明,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与免疫有关[1]。本研究以原因不明性难免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蜕膜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数量及亚群变化,探讨原因不明性流产的局部免疫因素。一、...  相似文献   

8.
六项免疫指标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六项免疫指标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皮肤OT试验(OT皮试)、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H-TdR掺入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球死因子(TN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共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脐血细胞的免疫状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胎儿在母体胎血屏障保护下发育,基本与外界抗原隔绝,同时要避免母体的同种免疫排斥,其免疫调节机理十分复杂。近年来,随着脐血移植的成功[1],发现胎儿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十分轻微,其免疫机理如何?本研究检测了76例脐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初乳中免疫活性细胞及TNF-α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早产母初乳免疫物质的含量,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早产母初乳中表达CD3、CD4、CD8、CD10分化群的细胞比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初乳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与正常足月安乳组对比分析。结果 早产母初乳中T3、T4、T8淋巴细胞比例及T4/T8比值稍低于足月组,B淋巴细胞比例稍高于足月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兴起,肿瘤免疫微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免疫应答,既可控制肿瘤的生长,又可促进免疫抑制从而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其发挥的抗肿瘤效应正是各个亚群间相互博弈的结果。既往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临床预后相关。本文将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除涉及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生物过程,以及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发生恶变外,还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而近年肿瘤免疫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中仍是一个热点话题,其中CD4^+T淋巴细胞作为肿瘤免疫应答的主要参与者,被分为一系列多功能的免疫细胞亚群,包括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17型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以及近年新发现的9型辅助性T细胞和22型辅助性T细胞。CD4^+T细胞亚群的分化调节、免疫功能与多种肿瘤的发病机制和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各亚群细胞数量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失衡又会促进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然而,CD4^+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近年CD4^+T细胞亚群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卵巢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以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RBC-TRR)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47例卵巢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卵巢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腹腔镜术后第1天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轻度障碍,但没有显著性意义,术后第3天恢复。结论:卵巢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是患者手术后恢复快的免疫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85例早期流产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以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CD4;T抑制,CD8)。流产患者分为三组:25例难免或不全流产(EA),先兆流产20例治疗失败(TAF)及38例治疗成功(TAS)。选择正常早孕妇女(NP)及非孕妇女(NNP)各20例为对照。结果:①血清TNF-α、sIL-2R水平在EA、TAF、TAS组分别明显高于NP组(P<0.05),且在EA、TAF组较TAS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sIL-2R水平在NP组与NNP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②CD8细胞在EA、TAF组分别明显低于TAS、NP组(P<0.05),CD3、CD4在各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自然流产可能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前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3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38例宫腔镜下施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3天的免疫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下施术患者术后第1天的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轻度下降,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且术后第3天迅速恢复。结论宫腔镜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是患者手术后能够迅速恢复的免疫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外周血和正常部位子宫内膜淋巴细胞亚群成分的特点,明确免疫障碍在内在性EM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对16例内在性EMs妇女(观察组)和12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免疫学研究。应用高速离心沉淀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从子宫内膜组织中分离出免疫活性细胞,应用单克隆抗体药盒检测外周血和子宫内膜淋巴细胞亚群成分,应用FACScan流式细胞荧光计数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以探讨其发病因素。采用单克隆抗体(CD3、CD4、CD8、CD56)对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子宫肌瘤患者,20例正常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妇女比较,内异症组T3、T4、T4/T8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T8稍高(p〉0.05)。与肌瘤组比较,内异症组T4、T8稍低,T3相近,T4/T8稍高,无显著差异(p〈0.0  相似文献   

18.
免疫系统是机体重要的防御系统 ,免疫功能低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故一直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在新生儿时期免疫系统并未完全发育成熟 ,故其功能与儿童及成人有较大差别。近年来 ,有关新生儿脐血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对此作一综述。一、脐血的 T淋巴细胞亚群脐血的 T淋巴细胞数及亚群与成人和儿童有明显不同。早期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人类 T淋巴细胞发育 ,发现随着 T淋巴细胞成熟其表面抗原呈规律性表达 ,功能也随之变化。根据其表型 ,把 T淋巴细胞的发育分为胸腺内和外周血两个阶段。胸腺内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卵巢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综合评价临床应用CIK细胞疗法治疗卵巢癌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5采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例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制成CIK细胞,回输前及回输后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诱导培养后,CD3^+/CD56^+效应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CIK细胞回输后患者外周血CD3^+、CD3^+/CD8^+、CD3^+/CD56^+阳性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CIK细胞疗法可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在主动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免疫治疗的48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坏死率和CD3、CD4、CD8及CD16+CD56+NK细胞的比率进行测定;同时随访其预后。结果 43例成功妊娠至孕12周之后,5例患者在孕12周前流产,主动免疫治疗成功率89.6%(43/48)。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坏死率上升,CD3、CD4和CD16+CD56+NK亚群比率下降,CD8亚群比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治疗效果满意,CD8亚群的升高可能有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