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探讨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施行的3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4例,术中发生心脏骤停2例,术后17例发生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衰竭2例,腹腔内出血4例,肝动脉血栓1例,肝动脉相对狭窄3例,门静脉狭窄2例,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胆道铸型综合征1例,胰漏1例,中量以上的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确保供肝质量是肝移植成功的前提,良好的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专业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14例肝移植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和实验室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肝移植受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14例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有9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2.06%,平均感染例次1.77次;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2χ=7.666,P<0.05);感染集中分布于术后3周内,占所有感染76.73%;感染好发部位为下呼吸道、腹腔、手术部位,分别占感染的37.10%、29.56%、13.84%;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占51.67%,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屎肠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所有病原菌的17.22%、14.44%、10.56%。结论肝移植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术后感染率高,应加强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监测并制定综合有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2月间5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排异反应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与慢性排异的病理学表现不甚相同,在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汇管区炎症、肝细胞变性、小叶间动脉损伤和肝组织纤维化的病理组织学表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是肝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的诊断金标准,而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则是治疗肝移植后排异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袖套技术进行了145只同系大白鼠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出血,感染和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受体的主要并发症。通过仔细筛选受体、改善手术条件、提高手术技术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大鼠原位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肝移植术后患者医院内毛霉菌属感染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方法 对医院的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所有发生毛霉菌属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750例肝移植患者手术中共发生毛霉菌属感染8例,发生率为1.1%,其中手术切口感染6例,表现为伤口延迟不愈及迅速增多的表面分泌物;经抗真菌治疗后均痊愈,肺部毛霉菌属感染2例,表现为与其他细菌的混合性肺部感染,该两例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的毛霉菌属感染最常见的表现为切口感染,患者均获得治愈,而并发肺部毛霉菌属感染者治疗困难,其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
冯伟平 《现代医院》2005,5(4):62-63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感染可能发生在术后的任何阶段,为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对每位护理人员来说,做好预防和治疗护理工作对控制术后感染非常重要。2004年6月以来,我院成功为2例病人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手术,术后顺利恢复,无感染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降低手术部化感染率的防治策略.方法 综合有关文献,分析了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以及常见病原菌.结果 在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中G-杆菌占48.0%,G+球菌占40.8%,真菌占11.2%,显示G-杆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G+球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真菌感染已成为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原因;认为手术部位的感染与患者个体状况、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无菌观念不强等有关.结论 明确易感原因,尤其注重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感染防治,同时强化普及感染控制知识.  相似文献   

8.
肝脏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48.8%;首次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为术后(9.56±5.53)d;78例中右侧肺炎44例,左侧肺炎14例,双侧肺炎20例;手术时间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腹腔出血、术中输液量、肾功异常等为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78例患者中68例(87.2%)好转,10例(12.8%)死亡.结论 肝移植后肺部感染病死率较高,细菌、真菌是主要的病原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腹腔出血、控制液体入量、术后尽快拔除气管插管、保护肾功、提高病原检测技术等是防治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病原菌耐药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肝移植手术后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结果肝移植术后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1.1%,分离病原菌398株,其主要病原菌分别为:粪肠球菌17.6%、阴沟肠杆菌16.1%、真菌14.8%、大肠埃希菌14.1%,碳青酶烯类、糖肽类抗生素仍分别是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最有效抗生素. 结论细菌性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主要并发症,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预防细菌性感染的发生与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不同部位、菌种感染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肝移植病例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调查9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感染,并追踪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分析术前感染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无感染组与有感染组死亡率分别为21.33%、40.00%(χ2=2.914,P=0.088);术前为单纯腹水与无感染及腹水比较,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8,P>0.05);术前为肺炎合并腹水者,术后死亡率高于单纯腹水(χ2=4.894,P=0.027)和无感染无腹水者(2χ=9.260,P=0.002),术前分离出粪肠球菌者预后不佳。结论术前明显的肺部感染是导致肝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应掌握感染的特点,术前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难度,积极控制感染,严格筛选病例,对于提高肝移植患者生存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