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PTWI)及其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乳腺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DCE-MRI表现为肿块样病变且接受APTWI检查的140例患者,共140个肿块,所有肿块均经病理证实.用以下3种诊断方法区分病变的良恶性:基于DCE-MRI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  相似文献   

2.
刘鹏  刘建滨  谢安  刘晓云  李艳春   《放射学实践》2011,26(2):143-146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在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表现多样性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4例(2例合并毛细血管扩张症),动静脉畸形(AVM)5例,发育性静脉畸形(DVA)3例,Galen静脉血管畸形合并永存镰状窦1例,毛细血管扩...  相似文献   

3.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诊断脑血管畸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血管畸形及静脉血管畸形)患者行1.5T MRI检查,包括SE序列,SWI序列,部分还包括MRI增强、DWI、T2*WI、MRA和MRV.SWI所得到图像资料经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SWI磁化率加权图、SWI MinIP图和SWI相位图.将所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SWI相对于常规序列在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SWI的磁化率加权图像特点表现为完全低信号6个,另24个表现为低信号中伴点状、斑状等或高信号,周围环绕较宽低信号,出现明显的"铁环征".病变范围的显示较常规序列范围大.在1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中,SWI较常规序列多发现7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有10例同时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在14例静脉血管畸形中,SWI较常规序列多发现病变8处,并能同时显示更多细小髓静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SWI能够较常规扫描序列更好的对脑血管畸形,尤其是不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在诊断颅外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怀疑为颅外颌面部AVM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扫描后通过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以分析该病变的特殊表现.4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行手术切除.结果 48例中,MSCTA显示畸形血管团者48例(100%);显示供血动脉者43例(89.6%);显示引流静脉者44例(91.7%).13例(27.1%)软组织AVM合并有颅颌面骨异常(4例颌骨;9例其他颅面骨).结论 多数颅外颌面部AVM的表现特点能在MSCTA上清楚显示.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MSCTA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5.
田涛  孙明华   《放射学实践》2012,27(3):294-2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评价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VM)内血管结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照DSA诊断结果,回顾性地分析48例AVM患者的MSCTA原始图像以及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的影像表现。观察内容包括畸形血管团的数目和部位、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等。结果:MSCTA对畸形血管团的检出率为100%,对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89.6%(43/48),对引流静脉的检出率为91.7%(44/48)。其中对1、2级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81.4%(35/43),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被检出者为42例(87.5%)。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数目,将42例病人分为3型:单纯型(14例)、单多吻合型(16例)和复杂型(12例),CTA对3种类型AVM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10%、90.48%和90.48%。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方向分为同侧吻合(25例)和双侧吻合(17例),CTA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均为97.62%。结论:MSCTA能显示大多数颌面部AVM内的血管结构,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包括快速3D增强MRA技术和常规MRA)在脊髓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MRA资料,均由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全部病例均使用3D增强MRA技术(CE-MRA),头颈部另外还使用常规MRA(3D-TOF MRA).结果 髓内动静脉畸形3例,AVM血管巢的MRA表现为血管粗细不一,扭曲成团,并显示1条或多条供血动脉及增粗的引流静脉.髓外硬膜内动静脉畸形5例,其中3例为AVM,MRA显示有血管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2例为AVF,MRA可以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并可推断瘘口的位置.硬脊膜动静脉瘘2例,MRA只表现为髓周血管扩张.结论 MRA不仅可以对脊髓动静脉畸形作定性诊断,而且还可以显示病灶的内部结构,已成为无创性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3.0T MRI T1加权成像(T1WI)、抑脂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成像(DCE)、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扫描,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平扫确诊乳腺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38例;DCE-MRI确诊乳腺癌97例,良性乳腺病变40例;DWI确诊乳腺癌82例,乳腺良性病变33例;1H-MRS确诊乳腺癌69例,确诊乳腺良性病变45例;其中,DCE诊断乳腺癌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为95.1%、83.3%、89.3%,常规平扫为88.2%、79.2%、85.3%,DWI为80.4%、68.8%、76.7%,1H-MRS为64.7%、93.8%、74.0%。结论 MRI平扫、DWI、DCE序列对乳腺癌诊断综合价值高,尤其以DCE扫描诊断优势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评价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VM)内血管结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照DSA诊断结果,回顾性地分析48例AVM患者的MSCTA原始图像以及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的影像表现.观察内容包括畸形血管团的数目和部位、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等.结果:MSCTA对畸形血管团的检出率为100%,对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89.6%(43/48),对引流静脉的检出率为91.7%(44/48).其中对1、2级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81.4%(35/43),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被检出者为42例(87.5%).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数目,将42例病人分为3型:单纯型(14例)、单多吻合型(16例)和复杂型(12例),CTA对3种类型AVM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10%、90.48%和90.48%.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方向分为同侧吻合(25例)和双侧吻合(17例),CTA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均为97.62%.结论:MSCTA能显示大多数颌面部AVM内的血管结构,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9.
艾松涛  朱文静  余强  王平仲   《放射学实践》2010,25(3):301-304
目的:评价舌和口底鳞状细胞癌(SCC)和脉管畸形的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特点。方法:对治疗前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的39例舌和口底SCC及9例脉管畸形(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和最大斜率值,采用统计方法比较其在舌和口底SCC与脉管畸形之间的差异。结果:48例中TIC曲线可分3型:Ⅰ型35例(SCC34例,脉管畸形1例),Ⅱ型12例(SCC5例,脉管畸形7例),Ⅲ型1例(为脉管畸形),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舌和口底SCC与脉管畸形的TIC类型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5.74,P〈0.001)。舌和口底SCC及脉管畸形的TIC最大斜率平均值分别为42.08和37.0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最大斜率值38.6为阈值,其鉴别舌和口底SCC与脉管畸形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7.1%、66.7%和81.6%。结论:结合TIC曲线类型和最大斜率对舌和口底部SCC与脉管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良恶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骨病患者(良性14例,恶性22例)行DCE-MRI检查。于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向心性增强率(DER),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①36例病例中,恶性病变组共22例,均为Ⅲ型(100%);良性病变组共14例,呈Ⅲ型者2例(14.29%),呈Ⅱ型者5例(35.71%),Ⅰ型者7例(50%)。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度为94.3%;②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DER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0.2043±0.0487、0.2267±0.0402(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度为91.4%。结论:DCE-MRI可以反应病变组织的血管化与灌注,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的良恶性,且以TIC类型准确度最高,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环形强化病变28例,共30个病灶(良性17个,恶性13个),术前行磁共振扫描.统计病变的动态增强MRI征象(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运用x2检验及t检验分析良恶性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与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相关的危险因素.将DCE-MRI及DWI纳入不同的诊断模型,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动态增强MRI征象(包括形态、边缘、周围供血血管及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环形强化病变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这些征象及参数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环形强化病变有意义的参数.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取1.05×10-3mm2/s作为乳腺恶性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阈值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70.6%(P=0.001).DCE-MRI联合DWI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4.1%、76.9%及86.7%.结论 动态增强MRI联合DWI技术,可明显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验证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探讨其最佳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的诊断价值,比较DCE-MRI定量参数及直方图参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DCE-MRI检查的151例乳腺病变的患者,共166个病灶,参照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使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获得病灶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管容积分数(Vp)值,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DCE-MRI定量参数值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选择诊断效能最佳的参数作直方图分析,提取14个直方图参数,评价组间参数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最佳参数,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常规定量参数与直方图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Ktrans、Kep、Vp值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3例同时行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脑AVM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评价3D-MSCTA诊断准确性,评价指标包括病灶检出率、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脑内合并病灶。结果 33例患者,3D-MSCTA检出32例35个AVM,1例未检出AVM;DSA检出33例36个AVM,3D-MSCTA检测AVM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6.9%,假阴性率为3.1%。3D-MSCTA在显示AVM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方面与DSA没有显著性差异,诊断基本一致;3D-MSCTA同时显示24例DSA无法显示的脑出血。结论 3D-MSCTA是一种基本可以替代DSA作为诊断颅内AVM的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在磁共振动态增强灌注成像参数图中的特征,评估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病变患者108例共111个病灶,联合采用乳腺普通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DCE-MRI)序列,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通过软件处理获得Washin、Washout、PEI及Combine等4种乳腺灌注伪彩参数图像,分别测定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各灌注参数值。参照病理结果,绘制ADC值及各灌注参数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ADC值及各灌注参数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DC、Washin、Washout、PEI及Combine灌注参数图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887,0.657,0.896,0.669,0.710。ADC以1.2×10-3mm2/s为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5%、76.19%,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ashin、Washout、PEI及Combinec参数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91.3%,76.8%,95.7%和47.6%,78.6%,59.5%,52.4%。各灌注参数值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灌注成像参数图特别是Washout图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月经周期对正常乳腺实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并评价动态增强MRI(DCE-MRI)及DWI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女性志愿者34例、乳腺病变患者96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或针吸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者36例,共44个病灶;恶性病变者60例,共70个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流成像(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PC-MRA)、CTA、3D-DSA对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70例怀疑有脑血管疾病者均行PC-MRA、CTA及3D-DSA检查,比较3种方法对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结果 70例患者诊断出有脑血管病变的51例,检出动脉瘤患者33例,发现瘤体36个,检出动静脉畸形18例.PC-MRA检出动脉瘤33个,敏感性为91.67%,检出动静脉畸形17例,敏感性为94.44%.CTA检出动脉瘤34个,动静脉畸形16例,敏感性分别为94.44%和88.89%.3D-DSA检出动脉瘤35个,敏感性97.22%,动静脉畸形18例,敏感性100%.三者在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敏感性上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PC-MRA,CTA和3D-DSA在诊断脑血管畸形方面无明显差异 .  相似文献   

17.
MR 3D-CISS序列对脊髓AVM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MR 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steady state,CISS)对脊髓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脊髓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患者的3D-CISS成像表现,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DSA显示16例脊髓AVM表现为脊髓背侧一条稍粗大的畸形血管干和分布于硬脊膜内许多高度迁曲的细小分支,呈蚯蚓状、匐行状迂曲血管影,脊髓表面纹理被穿透;7例则显示为一条扩张的引流静脉;3例表现为球状局限性血管丛。23例3D-CISS表现与DSA结果基本一致,3例DSA证实为胸段AVM,而3D-CISS发现为全段脊髓AVM。根据手术病理和最终诊断结果,3D-CISS序列诊断脊髓AV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8%。结论:3D.CISS序列对疑为脊髓AVM病人有很好的筛选作用,其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MR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再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总结脑动静脉畸形 (AVM )的MR征象 ,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显示AVM各征象的准确性。方法 MRA和DSA诊断脑AVM 3 6例 ,从AVM的大小、输入动脉、输出静脉等方面对比分析其MRI、MRA及DSA表现 ,分析病灶大小与其动静脉支数的关系。结果 AVM发生部位遍布脑组织各个结构。其MRI征象主要有 :病灶部位呈蜂窝状线样流空低信号 ,病灶周围增粗血管的流空 ,病灶周围的脑萎缩和梗塞等。MRA征象包括畸形血管团以 2~ 5cm为多 ,占 5 5 .6% ;输入动脉来源于该部位原有供血动脉增粗而成 ;输出静脉以病灶为中心向四周引流入相应的静脉 (窦 ) ;血管支数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 ,但分布较分散。MRA与DSA对比显示 ,MRA显示的病灶明显大于DSA(t=2 .65 ,P =0 .0 3 ) ,输出静脉支数多于DSA(t =2 .5 3 ,P =0 .0 4)。结论 MRA能够显示脑AVM的所有征象 ,在诊断上不次于甚至优于DSA。其MRI表现在脑AVM的检查和诊断中均有重要作用 ,应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MRI常规序列和DW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资料。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 T超导MRI扫描仪、乳腺线圈等设备。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_1WI、T_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结果:DCE-MRI示乳腺恶性肿瘤TIC多为Ⅱ、Ⅲ型曲线,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敏感度91.9%、特异度61.1%、准确性81.8%;ADC值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81.1%、特异度77.8%、准确性80.0%。DCE-MRI联合ADC值综合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94.6%、特异度61.1%、准确性83.6%。结论:DCE-MRI联合DWI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乳腺肿瘤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治的关键。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是目前公认的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方法,文献报道其灵敏度高达95.0%~99.0%。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们对乳腺占位病变50例的DCE-MRI检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以评价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