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暴露于严重应激创伤事件诱发的精神障碍, 其反复创伤再体验、回避、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PTSD的病因和分子机制, 以指导PTSD的诊断和治疗。PTSD的潜在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识别相关生物标志物在研究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相比单组学研究, 多组学可以多角度系统地阐述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为理解复杂疾病的发生提供新的手段。因此, 笔者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对PTS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今后PTSD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脑损伤是正常脑组织接受电离辐射后出现的严重颅脑损伤,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痴呆。目前,现有药物对于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有限,且预后较差。电离辐射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病理性激活,进而通过诱导神经炎症和破坏血脑屏障促进了放射性脑损伤的进程。该文主要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理病理功能及其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病理变化和细胞机制。同时,对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治疗潜力进行展望,为扩展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手段,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提高对脓毒症免疫机制及调理策略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脓毒症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随着脓毒症的进展,机体可能经历免疫抑制状态,表现为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呈现以Th2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反应、大量淋巴细胞凋亡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障碍等,从而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近年来关于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与脓毒症关系方面的研究渐成热点。深入探讨脓毒症中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进一步阐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调理策略,为其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快速大量失血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灌注不足, 是平战时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糖萼(vEG)对维持微循环稳态发挥重要作用。失血性休克严重缺血缺氧可导致vEG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进而加重微循环和脏器功能障碍。因此, 早期防治失血性休克致vEG损伤可改善微循环功能障碍,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及预后极为重要。目前防治失血性休克致vEG损伤研究繁多, 但临床尚无基于防治vEG损伤的失血性休克救治方法。笔者就失血性休克致vEG损伤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进一步对防治失血性休克致vEG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认知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及思维等。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痴呆等患者的常见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工作以及休闲活动, 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压氧治疗作为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手段, 已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得到证实, 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暂时或永久性运动、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TBI会引发大脑中的炎症反应, 以促进细胞碎片清除和组织修复。然而, 免疫细胞过度和长期激活会放大炎症级联反应, 加剧神经元损伤或死亡, 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脑功能障碍或退行性疾病。因此, 持续性炎症引起的继发性损伤是TBI病理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乳酸作为无氧糖酵解的主要代谢产物, TBI后其浓度明显升高, 并作为重要的免疫调控分子而非代谢废物参与脑内炎症反应。特别重要的是, 组蛋白乳酸化作为乳酸衍生的新型组蛋白翻译后修饰(HPTM)方式, 允许乳酸参与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病理生理学过程。因此, 深入研究TBI时组蛋白乳酸化作用过程及其免疫调控机制, 有望为早期干预并改善TBI患者预后提供新的见解。为此, 笔者就组蛋白乳酸化在TBI免疫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从HPTM角度为进一步阐明TBI致伤机制、探寻新的预警和诊治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脑冲击伤(bTBI)早期是否启动神经元焦亡的发生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bTBI组,bTBI组又根据观察时间分为1,6,12 h三个亚组,各组13只大鼠。bTBI组麻醉后将颈部以下保护,用BST-Ⅰ型激波管致头部冲击伤。空白对照组除不致伤外,其他操作与bTBI组一致。伤后6,12 h进行改良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mNSS)检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伤后1,6,12 h行MRI T2WI扫描观察异常信号影;解剖大鼠头部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共染检测蛋白[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在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结果(1)bTBI 6 h组mNSS[3(3.0,3.0)分]高于空白对照组[0(0,0)分](P<0.05),bTBI 12 h组mNSS[2(2.0,2.0)分]高于空白对照组[0(0,0)分](P<0.05);bTBI 6 h组mNSS与bTBI 12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TBI组MRI T2WI序列均发现脑组织体积增大,整体T2信号影增高,扣带回增宽变扁,大脑皮质、第三脑室较周围存在高信号影,但各bTBI亚组间无明显差异。(3)bTBI组大体观察发现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充血;HE染色显示各bTBI亚组脑组织皮质区部分细胞出现肿胀变形和血管管腔收缩,血管周围间隙增宽。(4)电镜下发现bTBI组神经元肿胀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且在伤后12 h内肿胀程度逐步加深。(5)bTBI 1,6,12 h组IL-18水平分别为(4.12±0.42)pg/ml、(5.20±0.29)pg/ml、(6.82±0.61)pg/ml,较空白对照组的(2.94±0.49)pg/ml均明显升高(P均<0.01);bTBI 1,6,12 h组IL-1β水平分别为(2.48±0.15)pg/ml、(4.10±0.38)pg/ml、(5.04±0.28)pg/ml,较空白对照组的(1.86±0.32)pg/ml均明显升高(P均<0.01);各bTBI亚组血清中IL-18及IL-1β蛋白在伤后12 h内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P均<0.05)。(6)ASC和NLRP3蛋白在脑皮质神经元阳性细胞的胞质上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大鼠在bTBI早期启动脑皮质神经元发生焦亡。bTBI大鼠神经功能的缺失可能是冲击波作用于头部导致神经元焦亡引起。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是指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老年痴呆的第2位原因,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进一步明确与血管性痴呆病因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深入探讨其分子机制和遗传机制,以转化医学为突破口,推进对脑血管病的研究和发展,对该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患之一,脊髓损伤通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残疾.机体的运动、感觉功能常常发生障碍,伴随患者的往往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难以恢复正常功能,不仅影响个人生理和心理,同时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  相似文献   

10.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处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早期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由血管性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已有研究表明VCIND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对其早期干预,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的研究与应用,对脑结构和脑网络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功能磁共振也应运而生,因其易操作性和无创性,且能够在体研究脑结构及脑功能方面的改变,使其越来越具有研究VCIND的生理病理机制的潜在性,本文就其在VCIND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肌腱在运动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这一结构损伤后会导致疼痛和功能下降, 被称为肌腱病, 其中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尽管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肌腱病疼痛, 但治疗周期长且效果不佳, 其主要原因在于肌腱病疼痛发生机制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 明确肌腱病疼痛的发生机制, 对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有重要价值。为此, 笔者从组织结构改变、疼痛介质、中枢调控等方面就肌腱病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肌腱病疼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8):1284-128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指介于痴呆和正常健康老龄之间的以偶然发生的记忆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功能损害状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结构磁共振影像学和功能磁共振影像学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旨在对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继而一定程度上延缓其向老年性痴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表现为明显的记忆力障碍,但记忆以外大脑高级神经功能无显著异常,且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因此,常常未得到重视。认知功能障碍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性增高,有必要进行早期干预。目前国内外关于认知功能受损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并无一致结论,并且无针对老干部群体的研究。本研究对住院老干部一般资料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唐文  周德江 《西南军医》2008,10(4):121-123
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kinase,JNK)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JNK参与了如细胞分化、凋亡等许多生理过程,与癌症、心脏病和肝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JNK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重要作用,对JNK的功能及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完善肝纤维化产生的分子机制,对预防、治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废用性肌萎缩是肢体在固定、失重、长期卧床等状态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其本质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弱和蛋白质降解增强导致的。关于废用性肌萎缩发生时的形态学改变研究较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重点已由生理层面转向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机体发生废用性肌萎缩时蛋白质合成通路和蛋白质降解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传统生理作用是维持细胞、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体内钙的平衡,缺乏会导致人体钙的吸收及利用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儿童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发生。随着人们对维生素D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代谢外,还可通过作用于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维生素D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凤  李小刚 《西南军医》2013,(2):182-184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由于缺血缺氧导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同时兴奋性氨基酸发生毒性作用,神经元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钙超载,致使神经元发生坏死和凋亡,神经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其中的作用值得重视,它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其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简单综述,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为痴呆,而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对中晚期痴呆治疗效果不佳。认知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与认知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应进一步行胰岛素抵抗与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机制研究,为早期防治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痴呆和正常衰老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其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语言、执行功能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 其短时间内可以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 病情急且危重, 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目前, PADBS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 所涉及的学说包括急性脑血管扩张、脑水肿和颅内静脉循环障碍等。且PADBS尚缺少统一的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CT等影像学检查, 其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指征与时机仍存在争议。为此, 笔者就PADBS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PADBS的救治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