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宋贵杰教授"三步三位"手法配合药物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宋贵杰教授所创的"三步三位"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宋贵杰教授"三步三位"手法能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症状,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推拿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综合疗效。结果:2组VAS和OD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索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力学效应。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中医推拿和腰椎牵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McKenzie力学疗法。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评分(试验组13.684±1.662,对照组13.485±3.00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评分(24.632±1.777)明显高于对照组(18.667±2.533,P<0.01),试验组腰椎功能改善指数(0.443±0.007)比对照组(0.281±0.119)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康复疗效和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McKenzie技术治疗腰痛临床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运用综合评价法。比较McKenzie技术和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痛的疗效。方法:对70例腰痛患者(皆为“可减轻的移位综合征”)。使用McKenzie技术治疗35例.使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35例。对治疗前和每天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所得的疼痛评分,及对腰椎活动度、下肢放射痛指标,治疗5天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比较临床效果各分指标的基础上引进综合评价模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前,McKenzie组的VAS疼痛评分(7.84±1.26)和中医推拿组的评分(7.67±1.1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1-5天治疗后.各天McKenzie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中医推拿组低(P均〈0.05),说明McKenzie组的疗效较好。在腰椎前屈和后伸功能及下肢放射痛的改善上,McKenzie组也明显好于中医推拿组(P均〈0.01)。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综合分析.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0.07,P〉0.05);治疗5天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Z=7.13,P〈0.001).综合指数McKenzie组的平均水平好于中医推拿组。结论:McKenzie技术治疗腰部力学性疼痛效果显著.见效较快。  相似文献   

5.
McKenzie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cKenzie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均采用牵引、中频电疗、超声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cKenzie法,对照组加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前、后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定疼痛程度、并进行McKenzie法运动能力缺失程度评定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定,1年后随访复发率、坚持McKenzie运动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颈椎活动度显著改善(P<0.01),1年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cKenzie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好,预防复发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6.
罗君  李兆宝 《中国康复》2018,33(4):322-323
目的:观察脉冲整脊技术联合腰椎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腰椎小关节注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病变腰椎小关节痛点辅以脉冲整脊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对2组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整脊技术联合腰椎小关节注射对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结合针灸对气滞血瘀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骨病二科整脊科门诊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的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口服,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迈之灵片、甲钴胺片(弥可保)、洛索洛芬钠片(乐松)口服。2组均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疗程结束后,对其临床疗效、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oland-Mo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Roland-Mo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Roland-Mo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活血化瘀法结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疗效肯定、简便、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92例,依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比较两组疼痛改善状况、干预前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5. 65%(44/46)高于对照组76. 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和椎间盘造影确诊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刀治疗,应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治疗前后评价。结果:治疗组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配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四位一体推拿疗法与传统推拿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位一体推拿疗法组和传统推拿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传统推拿和四位一体推拿,每周治疗2次,每次40 min,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oland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VAS评分、Roland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四位一体推拿疗法组评分低于单纯推拿组,好转率优于单纯推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四位一体推拿疗法和传统推拿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均能使腰部疼痛得到缓解,改善腰部活动功能,四位一体推拿疗法近期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产后NLBP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针对下背部肌筋膜触发点的TEN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4周,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EPDS评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4周EP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TNES可有效改善产后N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抑郁情绪状态,减少NLBP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两组均接受理疗和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组同时接受BIODEX平衡仪下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BIODEX平衡仪进行评定。随访1 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稳定性极限指数与姿势性稳定指数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ODI、稳定性极限指数与姿势性稳定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1 年内,对照组复发5 例,治疗组2 例。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功能,提高运动控制能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与腰椎前凸重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124例因退行性病变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随访有下腰痛的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无下腰痛的患者共9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三者之间关系.[结果]两组术前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三项指标与术后6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与腰椎前凸Cobb角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呈负相关(r=0.702、0.682,P<0.05).[结论]退行性病变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下腰痛和腰椎功能障碍与腰椎前凸角丢失有关,应尽量矫正腰椎前凸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治疗等;观察组增加麦肯基疗法与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均接受4周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选用Oswestry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ODI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0%,77.50%,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疗效,治疗周期短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疗效。方法58 例咀嚼肌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式按摩疗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iction 颞下颌关节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Friction 颞下颌关节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01)。结论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更有效治疗咀嚼肌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温经通络推拿联合艾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73例LDH患者,按单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7)、观察组(n=36)。对照组予温经通络推拿干预,于此基础上,观察组合用艾灸干预。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较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ODI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较对照组,观察组ODI评分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ADL评分均增高,且较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温经通络推拿联合艾灸可减轻LDH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LDH术后疼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术前3 d至术后14 d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 d至术后14 d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VAS和腰痛ODI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能够有效降低LDH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安全性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在颈椎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颈椎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Mckenzie疗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出院时进行VAS评分、生理曲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记录住院周期。结果:治疗1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生理曲度改善率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生理曲度改善率、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McKenzie疗法能有效促进颈椎病患者康复,缩短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氟比洛芬凝胶贴膏1贴贴于腰部目标部位,每日2次,共2周;观察组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贴治疗基础上,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腰部目标范围治疗,每周3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VAS评分和OD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59、9.90、17.39、19.40、19.95、2.87、5.92、8.22、9.83、10.16,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9、3.62、9.95、11.89、12.98,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5.63、7.41、7.42,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持久,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腰椎骨折术后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60 例腰椎骨折术后腰痛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4 周共20 次音频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腰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采用腰背肌强化训练。于就诊当天、4 周后及6 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进行评定。结果就诊当天,两组VAS、SF-36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SF-36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4 周及6 个月,治疗组VAS、SF-36 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有效减轻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