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磷酸三钙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个Ⅱ度根分叉病变患牙,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个(GTR组),根分叉区行翻瓣术中植入多孔磷酸三钙组10个(TCP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10个(OFD组)作为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半年、一年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袋深度(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牙周附着丧失(AL)、牙松动度(TM)和牙龈指数(GI)等临床指标变化。用SPSS1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三组病例PD、AL和GI均有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M、HPD在OFD组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P〉0.05),而在其他两组的TM、HPD减少较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TCP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D、AL、GI、HPD和TM,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GTR组与TCP组相比,PD、HPD、GI、AL和TM减少也较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联合GTR技术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牙周引导再生术(GTR)观察胶原膜与Bio-Oss和HA联合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53例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65个,分HA GTR及Bio-Oss GTR二组,术后以定性及定量指标对比分析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附着丧失(AL)、牙龈指数(GI)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Bio-Oss GTR组PD值低于HA GTR组(P<0.05)。两组骨缺损处均有明显新生牙槽骨。结论:Bio-Oss和HA联合GTR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Bio-Oss稍优于HA。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其中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BMP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10颗(GTR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10颗(OFD组),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用SPSS10.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PPD、HPD、CAL和SBI均有明显减少,BMP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BMP组与GTR组相比,PPD和CAL减少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X线比较,BMP组可见阴影变小,牙槽骨密度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的能力。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BIOGLAS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于存在牙周骨缺损的牙周炎患者,分别使用四环素糊剂调制的BIOGLAS(PERIOGLAS倍骼生)和羟基磷灰石(HA)两种材料进行牙周骨下缺损的充填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以寻求一种临床上修复牙周骨缺损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较为理想的材料。方法:选择42例中,晚期牙周炎患者的88个位点,分别经两种方法治疗后一年,评价各种临床指标的改善,包括探诊深度(或牙周袋深度PD),探诊附着水平(或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及X线片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各种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X线片显示BIOGLAS组骨缺损区的骨密度增高显著好于HA组,结论:BIOGLAS是一种修复牙周骨缺损,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良好生物活性材料,对于中,晚期牙周炎的牙周骨缺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15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患牙30颗,翻瓣术+胶原膜治疗15颗,单纯翻瓣术治疗15颗,术后半年通过观察牙龈指数(GI)、附着水平(AL)、根分叉垂直探诊深度(PD)与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PFD)的变化,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半年,两组病例所有临床指标比术前明显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GTR组与翻瓣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TR组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比单纯翻瓣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倍骼生在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8例经过牙周基础治疗患者的36颗Ⅱ度根分叉病变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18颗,行翻瓣术联合倍骼生植入术;对照组18颗,单纯行翻瓣术。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并进行定位根尖片检查。结果试验组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horizontal probing depth,HPD)与基线比较,术后3个月(P〈0.05)及术后6、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PD、AL与基线比较,术后3、6、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D术后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PD(P〈0.05)、AL(P〈0.05)和HPD(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倍骼生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可获得比单纯翻瓣刮治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Ⅱ°-Ⅲ°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Ⅱ°-Ⅲ°根分叉病变的患牙47个,给予翻瓣术+胶原膜治疗24个,单纯翻瓣术治疗23个,术后1年通过观察牙龈指数(GI)、附着水平(AL)、根分叉垂直探诊深度(PD)与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PFD)的变化以及X线片的比较,对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检验指标:术后1年,GTR组所有临床指标比术前明显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翻瓣组临床附着水平与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GTR组与翻瓣组比较,除牙龈指数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X线测量:2组根分叉区骨密度均增高,GTR组与对照组比较,垂直向骨密度增高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TR治疗Ⅱ°-Ⅲ°根分叉病变,比单纯翻瓣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DMCP患者和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CP)患者各30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记录所有患者牙周临床指数: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探诊出血(BOP),并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e)及TNF—α的水平。结果:DMCP组和CP组中PD、BOP和血清TNF—α水平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降低(P〈0.05),且CP组下降更显著(P〈0.05)。AL在治疗后3个月开始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下降值无显著性差异。DMCP组血清FBG、HbAIc水平在治疗后3、6个月显著降低(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牙周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指数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4例伴有牙周炎的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接受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照组只接受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不予以牙周病治疗,测量并比较牙周治疗前、治疗后1、3、6、12月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HOMA—IR与上述指标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健康指数SBI、PD、AL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s=O.877,r=0.925,r=0.93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与PD、AL呈正相关。结论:控制2型糖尿病伴有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指数,有益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孔矿化骨(Bio-oss)与双层胶原膜(Bio-gide)对牙周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骨引导作用。方法45例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①植入Bio-oss组(GBR);②植入Bio-oss后覆盖Bio-gide组(GTR)和③对照组,即根分叉区行翻瓣术组(OFD)。在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观察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松动度(TM),X线片观察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时,3组GI、PD、AL较术前均减少(P<0.01),GBR组或GTR组PD和AL比OFD组降低,X线片见GBR组或GTR组骨高度和骨密度轻度增加。术后6、12个月时,GBR组或GTR组PD、AL与OFD比差异有显著性,TM较术前减轻,GTR组的PD、AL比GBR组减少,松动度较GBR组轻度减轻,各组GI无明显差异,X线片见GBR组或GTR组骨高度比术前明显增加,GTR组比GBR组骨高度轻度增高。结论Bio-oss和Bio-gide能有效修复根分叉病变的牙周骨缺损,改善临床指标,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形成,两者合用效果更好,其作用可维持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龈下刮治配合补肾固齿丸对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位患者选择2颗指数牙。所有患者试验前均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试验组同时给予口服补肾固齿丸4g/次,2次/日,连服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指数牙的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其牙槽骨平均灰度值(MGVs)。结果:试验组BOP阳性率、PD和A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MGVs升高(尸〈0.05)。对照组治疗后BOP阳性率和PD明显降低(P〈0.05),但AL及MGVs无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对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疗效有显著差异@〈0.05)。结论:龈下刮治配合口服补肾固齿丸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龈下刮治组,可能与补。肾固齿丸能促进牙槽骨新骨形成、降低AL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联合微创外科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MIST)治疗牙周炎垂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牙周炎垂直骨缺损患者3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3例,分别采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GTR组)、GTR联合CGF(GTR+CGF组)、MIST(头戴式放大镜+保留龈乳头切口+细针细线改良褥式缝合)联合CGF(MIST+CGF组)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垂直骨缺损位点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槽骨缺损深度和牙龈退缩深度。结果    3组术前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6个月,3组PD、BI、CAL和牙槽骨缺损深度相较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也均发生了牙龈退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6个月,3组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CGF联合MIST治疗牙周炎垂直骨缺损与传统治疗方法一样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束为  倪杰  徐艳  陈武 《口腔医学》2010,30(12):744-746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Bio-oss骨代材料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46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39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2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牙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PPD、AL、SBI、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AH增加;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AH无明显改善。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治疗重度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相似文献   

14.
孙娟斌  刘海光  柏宁  梅予锋 《口腔医学》2016,(12):1127-1131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结合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GTR结合植入骨移植材料,其中,试验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对照组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术后3、6、12个月回访,临床检查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骨缺损处牙槽骨修复均明显。结论应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与应用Bio-Oss植入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牙周炎症对冠心病患者CRP水平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横向研究初步探讨牙周炎症对冠心病患者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受检者共60人,包括冠心病+牙周炎组、单纯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20人。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并检测血脂水平(HDL、LDL、TG、CHO)和白细胞计数。采用ANOVA法分析以上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别,Pearson法分析hs—CRP与牙周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牙周炎+冠心病组hs.CRP显著高于单纯牙周炎组和健康组(P〈0.05),单纯牙周炎组的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牙周炎+冠心病组牙周指标均高于单纯牙周炎组和健康组。受检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牙周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牙周感染和炎症可能是牙周炎+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经牙周病基础治疗后,其血清瘦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牙周病基础治疗,对照组暂不进行任何牙周病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水平(attach.mentlevel,AL)、血清瘦素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值,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PD、AL、血清瘦素治疗前分别为(6.73±0.82)mm、(3.25±L07)mm、(1.0,2±0,84)ng/mL,治疗后1个月分别为(4.88±0.91)mm、(1.96±1.01)mm、(0.86±0.39)ng/mL,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4.54±0.78)mm、(1.83±0.99)mm、(0.67±0.28)ng/mL。试验组PD、AL、血清瘦素水平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PD、AL、血清瘦素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研究期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病基础治疗可降低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血清瘦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周健康状况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对呼吸内科住院的8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病规范化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照组只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病规范化治疗,不予以牙周病治疗,随访1年,测量并比较患者牙周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FEV1/FVC、FEV 1%pred.、急性加重次数,对急性加重次数与牙周健康指数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加重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健康指数PLI、SBI、PD、AL与急性加重次数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864,r=0.866,r=0.926,r=0.9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加重次数与PD、PLI呈正相关。结论: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可以降低患者的急性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