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浓香型白酒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蒸馏酒,本文主要介绍了浓香型白酒酿造原料品质、酿造容器及酿酒工艺条件等对浓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有效提高白酒中风味物质含量,改善酒质,提高白酒名优酒率.阐述了产香功能微生物的选育、强化大曲、人工老窖、酯化酶技术、黄水等酿造副产物利用等多个方面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应用成果,并对浓香型白酒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优质浓香型白酒的酿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小米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应用,采用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以及气相色谱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小米和五粮原料白酒中风味成分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感官品评,研究小米白酒的风格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使用小米酿造浓香型白酒,发酵顶温高于五粮原料酿造。小米白酒中风味成分总含量和OAV分别为19527 mg/L和132553,而五粮白酒只有15219 mg/L和108365,小米白酒风味成分更丰富、香气更浓郁。小米白酒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依次为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而五粮白酒依次为己酸乙酯、异戊醛和辛酸乙酯,两者存在区别。此外,通过感官品评,发现小米白酒酯香更突出,酒体醇甜、丰满、醇厚感更强,品质优于五粮白酒。该研究为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酒原料多元化及品质提升,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杰  程伟  潘天全  李娜 《酿酒科技》2020,(2):125-130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其中浓香型白酒占全国白酒销量的较大比例。为控制浓香型白酒的酿造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质量需求,本文以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浓香型白酒为例,结合HACCP体系过程及关键点控制与ISO9000标准过程质量控制,对直接和间接影响浓香型白酒酿造质量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浓香型白酒酿造程序包括原辅料、大曲、蒸煮和糊化、配糟入池、出池蒸馏等,确定了酿造关键质量控制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危害因素及严重危害因素,并进一步针对性地建立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总结白酒企业实施预防性控制措施的方法,为企业的原酒酿造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明 《酿酒科技》2023,(8):81-84
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为浓香型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其糊化程度直接影响白酒产量和质量。目前各大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对蒸粮糊化程度的确定全凭经验和感官,蒸粮时间也不尽相同,缺乏科学依据和数据论证。本文从酿造浓香型白酒的五种粮食出发,分析酿酒粮食结构及糊化过程原理,总结归纳浓香型白酒酿造蒸粮糊化过程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原酒质量和酿酒工艺过程控制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功能简介、关键工序管控和与传统工艺管理模式比较3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酿造工艺管理系统在景芝浓香型白酒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酿造生产中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远程监控、超范围报警和考核功能对各道工序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数字化管控,强化过程管理,指导工艺生产,确保了白酒酿造生产的定量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操作,同时也为将来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概述酯化酶的特性,酯化酶在酯类合成中的重要作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酯化大曲、黄水及酿造发酵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酯化酶对于提高浓香型白酒出酒率、优质酒率及减少用曲量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并对目前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酿造废水是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形成资源浪费。结合目前行业研究现状,该文对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蒸馏冷却水、底锅水、发酵黄水以及蒸馏尾水资源回收利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浓香型白酒酿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酯酶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工业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军工及环保等领域中,尤其在白酒酿造业。产生酯酶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涵盖了酵母菌,霉菌及细菌等67个种属。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浓香型白酒的评级,其合成途经主要是己酸、乙醇在酯化酶的催化下合成的。现有的固态法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还是遵循着传统的酿造工艺,虽有改进,但仍存在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操作环境差、招收工人难等缺点,而液态法浓香型白酒虽有成效,但酿造的浓香型白酒口味淡薄,风味物质少而风味差,因此,固态法机械化酿造浓香型白酒工艺的研发是未来酿造浓香型白酒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浓香型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中国白酒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主要从封窖材料、操作工艺流程、劳动强度以及对酒质影响等方面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中封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目前行业中主要的四种封窖工艺及不同封窖工艺的优缺点,以期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程伟  张杰  潘天全  李娜 《酿酒》2020,47(2):103-107
大曲是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糖化发酵剂,以小麦或多种粮食为主要原料,人工踩制或机械压制成砖状曲块,自然开放的条件下培育而成的粗酶制剂,对大曲酒的风格、产量和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传统制曲生产的人工翻曲操作,其劳动强度大,工人操作环境差;因此,发展架子曲是白酒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课题。设计了一种浓香型白酒大曲培曲架及其翻曲装置,并分析探讨了该装置在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过程中应用。该装置主要包括机座、培曲架及其配套装置等。该装置的配套装置主要构成材质为不锈钢,并经防腐处理,适用于曲房特殊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满足了浓香型白酒中高温大曲的培曲、翻曲等生产工艺要求,符合设备安全操作的需要,结构简单,减轻了劳动强度,应用该装置培养的成品架子曲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2.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产量、品质、风味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关键工艺为依据,对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从参与酿造过程微生物的角度了解白酒发酵、生香、产酯等过程的实质,为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提出酿造微生物与白酒品评中"色、香、味、格"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酿造微生物与白酒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将是今后白酒风味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守备  王化斌 《酿酒》2020,47(1):57-59
秋季立茬是浓香型大曲酒生产的关键阶段,主要围绕降酸酯、排除阻碍发酵物质等,对立茬生产工艺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大曲酒生产顺利进入正常阶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传统大曲生产原理分析和大曲在浓香型大曲酒发酵体系中生化演化原理分析,推论得出制曲环境自然条件是影响大曲质量品质的不可控制条件,制曲工艺技术及曲坯发酵过程管理是影响大曲质量品质的可控制条件,生产质量稳定、品质卓越的大曲,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也提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形成专业大曲生产基地,推动浓香型大曲酒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来对浓香型白酒大曲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目前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中偏高温大曲中主要的菌系、酶系、物系等的分析,揭示了浓香型白酒大曲在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入窖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生产实际对入窖使用以中偏高温曲为主、用曲量等提出了建议,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枝江大曲在制曲中配入了一定量的大麦,采用中偏高温制曲,自然接种,既保留了大量中温微生物,又富集了耐高温细菌和耐热霉菌,代谢较多的酚类化舍物,赋予枝江大曲酒“绵、净、甜、香”的独具特色的浓香型大曲酒风格。  相似文献   

17.
许德富  樊林 《酿酒科技》2002,(1):42-43,42
通过剖析传统浓香型大曲酒发酵过程原理,概述了生物工程技术在浓香型大曲酒中的应用,从生态工程,基因工程角度展望了生物工程技术在浓香型大曲酒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的粮醅中添加0.5%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和1.2%的液体曲,在中温曲用量减少10%的情况下,出酒率平均提高6%以上,且大曲酒的理化指标略有提高,酒的口感明显改善,出池淀粉含量平均下降超过3%,残糖含量平均下降约1%。  相似文献   

19.
应用糖化酶、干酵母生产普通大曲白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申朝兴 《酿酒科技》2002,(4):91-91,90
应用酒精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代替3/4以下的大曲,生产浓香型大曲白酒,可降低生产成本,平均出酒率为55.85%;55度的白酒出酒率可达55%。(孙悟)  相似文献   

20.
对浓香型青酒大曲、酒醅、酒窖、窖皮泥、酿造用水、晾堂等场所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形态特征及生理活性进行分析,初步建立形成浓香型青酒的微生态体系。分离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5株曲霉菌株、4株根霉菌株和4株酵母菌株,对生产高品质青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