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CD44v6、E-cadherin和ki-67蛋白表达,以探讨其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和瘤旁非瘤组织组各组间CD44v6、Ecadherin和ki-67蛋白表达。结果显示,(1)CD44v6、E-cadherin和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6%和73.8%;(2)E-cadherin和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和瘤周非瘤组织间的阳性表达率均有差异,其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浸润转移有关;(3)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与瘤周非瘤组织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与瘤周非瘤组织组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E-cadherin和ki-67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黏附相关因子变异体CD44v6、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FIEN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的关系。表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Survivin和FIEN蛋白在73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印戒细胞癌中CD44v6、Survivin和PI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57/73)、63.0%(46/73)、34.2%(25/73)。CD44v6随胃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逐渐上升(P〈0.05);随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器官转移、临床分期增加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1),而FTE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CD44v6与PF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14,P〈0.05),Surv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4,P〈0.01),CD44v6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P〈0.01)。因此可知,CD44v6、Survivin和PI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IEN和Survivin基因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胃印戒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CD44v6与Survivin的协同作用,以及两者与PTEN拮抗作用共同参与胃印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法染色技术测定 6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标本的CD4 4v6、VEGF、C erbB 2和nm2 3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 .显示CD4 4v6、VEGF、C erbB 2及nm2 3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66.2 %、78.5%、63.1%及73.8% ,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上述四项指标阳性率与NSCLC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CD4 4V6及C erbB 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VEGF在肿瘤3.0≤Φ <5.0cm及Φ≥ 5.0cm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Φ <3.0cm组 (P <0 .0 5) ;提示检测CD4 4v6、VEGF和C erbB 2基因蛋白的表达 ,有可能为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病变的发展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促进基因CD44v6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方法45例浸润性胃癌组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采用sABC方法进行CD44v6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CD44v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3.3%(24/45).其中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的表达率高(16/24,66 7%).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5.6%(34/45),而在组织学的分型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p53是最先参与肿癌侵袭和转移的抑癌基因.CD44v6具有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中表达率不同的特点,结果表示CD4v6的表达率可判断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5例维、汉民族乳腺癌中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53及Ki-6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在浸润性导管癌中P53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分级、转移呈正相关,与民族无关。随组织学分级增高,P53及Ki-67阳性表达增高。淋巴结转移者P53及Ki-67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P53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可能在乳腺良性病变恶性转化及乳腺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分析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及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80例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47例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样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R-B1、ER、PR、Ki-67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R-B1、ER、PR和Ki-67蛋白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7. 6%(50/74)、61. 6%(45/73),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27. 3%(12/44)、40. 5%(17/42)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 1%(49/73)、83. 1%(59/71),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97. 8%(44/45)、100%(42/42)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蛋白的表达与ER、PR、Ki-67之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3) ER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的表达随FIGO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R-B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 05)。结论:SR-B1的过表达可能参与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ER的低表达可能提示肿瘤分化较差。  相似文献   

7.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CyclinB1、Cdk1、PCNA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yclinB1、Cdk1、PCNA和Ki-67在食管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CyclinB1和Cdk1染色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PCNA和Ki-67染色定位于细胞核.在所研究的食管癌病例中,CyclinB1阳性表达的病例占92.9%,Cdk1阳性表达的病例占78.6%,100%的病例均呈PCNA和Ki-67阳性表达.CyclinB1、Cdk1、PCNA和Ki-67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出现高频率的表达.CyclinB1、Cdk1、PCNA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同食管癌分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病理缓解及免疫标记表达变化情况,探讨这些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1例接受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并成功施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通过S-P免疫组化检测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21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的临床有效缓解率(CR+PR)低于其他3组病例(P=0.037),三阴性(17.54%)及Her-2过表达型(25.64%)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 CR)明显高于Luminal A型(7.14%)及Luminal B型(7.23%).新辅助化疗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ki-67的下降是有差异的(P=0.04)且Ki-67的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相关联(CR+PR)(P=0.000),而ER、PR、Her-2受体状态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Ki-67的表达且与分子分型密切相关,但对ER、PR及Her-2表达的影响甚微.Ki-67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DOv6和PC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一张组织芯片上117例组织样本中CD44v6、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D44v6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癌前病变呈阳性表达;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但其表达程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CNA的表达程度随着增生细胞和癌分级增加而升高。结论: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增生上皮以及鳞癌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探讨间皮瘤相关抗体-1(HBME-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粘附分子CD44v6在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与不典型腺瘤(Atypical Thyroid Adenoma,ATA)中的表达差异,寻找有助于二者临床病理诊断的肿瘤标记物及探索其部分发病机制,拟解决在甲状腺临床病理中对良、恶性难以确定的滤泡性肿瘤的准确判定及对其预后的预示作用。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37例FTC及18例ATA中HBME-1、Galectin-3和CD44v6的表达,以10例嗜酸性腺瘤(OncocyticThyroid Adenoma,OTA)、8例普通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Carcinoma,PTC)及5例尸检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HBME-1、Galectin-3及CD44v6在F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64.9%和62.2%,在ATA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61.1%和61.1%,三者在FTC与ATA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74、0.094、0.245,P值分别为0.786、0.759、0.620,P值均>0.05);在10例OTA中的表达均为100%;8例FTA中的表达分别为3/8例、6/8例及4/8例;7例PTC的表达分别为7/7例、6/7例及7/7例;5例正常尸检甲状腺组织均无表达。由此得出结论: HBME-1、Galectin-3和CD44v6对FTC与ATA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无统计学意义,但提示三者可能在甲状腺滤泡癌与不典型腺瘤的发病机制及进展过程中起着某种共同作用。由于此3种标记物已被证实在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在实际甲状腺临床病理诊断中对表达此3种标记物的良、恶性难以确定的病例可能提示其恶性程度增高,尽管不足以诊断为癌,但仍应加强随访。有关FTC与ATA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二者的发病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病理特点,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6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8例胆囊癌以及从16例XGC中选出有胆囊粘膜上皮增生者9例,进行PCNA、Ki-67、p53检测.结果 9例XGC中PCNA,Ki-67和p53标记均为阴性;6例上皮不典型增生中Ki-67和p53为阴性,PCNA4例阳性;8例胆囊癌中6例PCNA阳性,5例Ki-67阳性,7例p53阳性.结论 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鉴别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PCNA,Ki-67和p53标记对三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53,Ki-67,PCNA在人体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三者在大肠癌中的相互关系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4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p53,Ki-67,PCNA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p53,Ki-67,PC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无关(P>0.05),且三者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的突变及增殖异常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形成,但对于判断肿瘤预后不能作为单独指标,需结合临床多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K i67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8例涎腺肿瘤中Ki67表达情况,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在正常涎腺组织中Ki67蛋白呈阴性表达,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与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率分别为33.3%和7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i67蛋白的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其检测可辅助诊断涎腺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不同宫颈病变中人类乳头状病毒(HPV)16/18感染与Ki-67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14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16/18型检测和Ki-67抗原表达的观察。结果HPV16/18型阳性者60例(52.63%),其中慢性宫颈炎(CC)9.38%(3/32)、子宫颈尖锐湿疣(CCA)Z7.27%(6/2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78.57%(22/28)、子宫颈浸润癌(ICC)90.06%(29/32);Ki-67抗原阳性表达为61例(53.51%),其中CC12.5%(4/32)、CCA31.82%(7/22)、CIN71.43%(20/28)、ICC93.75%(30/32)。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16/18阳性率和Ki-67表达率逐渐增高。CC与CCA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但良与恶性宫颈病变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HPV16/18感染阳性的宫颈病变进行Ki-67检测,在预测宫颈良恶性病变的准确度上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E-钙黏素(E-cad)和N-钙黏素(N-ca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6例GISTs中E-cad和N-cad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GISTs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9.26%,N-cad阳性表达率为76.39%,E-cad和N-cad表达与GISTs的发生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GISTs的病理分级和是否远处转移有关(P<0.05),且E-cad和N-cad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E-cad和N-cad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GISTs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软组织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罕见的手掌软组织混合瘤病例行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并随访;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类病变形态学表现复杂,密集增生的上皮样、肌上皮样细胞,呈巢状、片状分布,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分隔;瘤细胞增生明显,呈团块状排列且推挤纤维性包膜;另可见散在少许的异型性瘤细胞,间质玻璃样变及软骨黏液样变。肿瘤细胞在AE1/AE3、Vim、S-100、CD10和p63均表达阳性;GFAP呈灶状阳性;Ki-67增殖指数3%;p53在病变中呈广泛阳性表达。该病例术后建立随访,结果 为患者无复发,无转移。结论 软组织混合瘤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病理异质性特点的间质性肿瘤,发生在手掌非常罕见。病理形态学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免疫指标S-100和p63联合检测可辅助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在良性肿瘤和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的判断上,增殖指数Ki-67及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检测非常重要,肿瘤细胞推挤包膜的趋势或侵犯包膜的生物学行为都应作为风险评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检测Pokemon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筛选出胃癌的预后因素。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okemon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胃癌中Pokemon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在高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15%(13/27),在中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52.63%(10/19),在低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7.4%(41/53),并且阳性率越高,患者的生存期越短;但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okemon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分化,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CD44是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在介导淋巴细胞归集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CD44变异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从而对预后进行预测,对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u变异体V6(CD44V)在宫颈癌的的表达,发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中呈明显过表达,阳性率为78.9%,结果表明CD44V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消化道肿瘤术前短时间,小剂量As2O3应用,探讨As2O3对消化道肿瘤的E-CD、CD44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手术前给与8例确诊为消化道肿瘤的患者As2O3,治疗3d.在用药前和术中提取患者的病理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例消化道肿瘤组织中的E-CD、CD44表达情况.[结果]应用As2O3注射液化疗后与用药前比较,肿瘤组织中E-CD、CD44表达下调.[结论]体内实验证实,As2O3的抗肿瘤作用与下调CD44、E-CD有关,抑制肿瘤的浸润与转移而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PDGF-BB及Notch 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GF-BB及Notch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60例卵巢癌组织中,PDGF-BB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中。60%(36/60)高表达,40%(24/60)低表达。Notch1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膜中,细胞核、细胞浆亦有表达。63%(38/60)高表达,37%(22/60)低表达。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DGF-BB部分染色显示高表达10%(1/10),其余均为低表达。Notch1部分染色显示高表达20%(2/10),其余均为低表达。说明在卵巢癌组织中,PDGF-B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提示PDGF-BB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有明确的关系;同时PDGF-BB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Notch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提示Notch1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有明确的关系;同时Notch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相关性分析发现卵巢癌中PDGF-BB表达与Notch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