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输血是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与梅毒的途径之一。为了解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状况与流行病学特征,从而为保证输血安全提供依据,笔者对本中心2002~2006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了血液相关5项传染性指标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度对 7495例无偿献血者 5项指标检测结果 ,除抗 -HIV未检出阳性外 ,其余四项指标 HBs Ag、抗 -HCV、TRUST、AL T都有阳性检出 ,总淘汰率为 13 .18%。  相似文献   

3.
2001年~2004年度对38442例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除抗-H IV未检出阳性外,其余4项指标总检出率为10.69%。其中HB sA g阳性率4.56%,抗-HCV阳性率0.67%,抗-TP阳性率0.94%,ALT异常率4.51%。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无偿献血者1000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献血量的不同分为200 mL献血者和400 mL献血者,例数分别为3200例和6800例,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200 mL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00 mL献血者,且重复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初次献血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转变为400 mL和科学重复献血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6.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由于献血模式的改变,ALT未经初筛直接在流动采血点采集血液,造成每年仅单项ALT淘汰的血液占总报废血液的57%[1].  相似文献   

7.
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对患者进行术前、产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常规检验项目.我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5520例对术前、产前、输血前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测并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对患者进行术前、产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常规检验项目。我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予以追踪随访.结果 12600例献血者中发生不同程度献血不良反应146例,反应发生率为1.16%,其中轻度125人(85.6%),中度19人(13.0%),重度2人(1.4%);诱发原因中,精神因素占55.5%,身体因素占40.4%,环境因素占4.1%.结论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首要原因,其次是身体和环境原因.通过加大宣教工作、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以及提高采血者的技能,可有效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5~2008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森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62-162,164
目的:了解2005~2008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感染情况。方法:用赖氏法检查血液ALT,ELISA法检查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共检验245654份,其中不合格9477份,总不合格率为3.86%;HBsAg、梅毒、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03%、0.60%、0.35%、0.01%,ALT异常率为1.98%;各年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53%~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引起血液不合格以ALT比例最高(1.98%),其次为HBsAg(1.03%),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人群感染梅毒、HCV、HIV,因此应不断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血液质量,提高检测技术手段,本站视血液质量为生命,坚持血站质量方针“用周到满意的服务,为社会提供质量可靠、数量充足、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宗旨,建立并施实血站标准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卫生部《供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了血液检测。现将2006年1月-2009年1月无偿献血自愿者血液检测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5种血清酶在空腹与餐后的变化。方法选择正常体检人员523例及肝病患者149例,分别在空腹与餐后2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测ALT、AST、ALP、LDH和γ-GT等5种血清酶的含量。结果在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中,空腹与餐后ALT、AST、ALP、LDH和γ-GT等5种血清酶的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食早餐对5种常见的血清酶学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献血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自愿无偿献血已逐步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多年来,焦作市中心血站临床用血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我市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报废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抗-TP检测阳性率逐年上升,血液可疑报废率在总报废率中占较小比例。结论献血前HBsAg的初筛可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选用灵敏度高及特异好的试剂可减少可疑报废而导致的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孙昂  苏湘晖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17-1818,1820
目的 通过对岳阳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结果的分析,探求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岳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65%.抗-TP、抗-HIV、抗-HCV不舍格率呈上升趋势,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检测项目不舍格主要集中在抗-HCV、抗-TP、HBsAg.结论 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输血前或手术患者进行四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既让患者输血前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四项传染病,也为输血或手术后感染此几项病有了权威的依据,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方法收集病例进行血液传染病四项检测。结果 4154例患者中四项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12.87%,其中乙肝的感染率最高为10.51%,且乙肝的发病在性别及临床科室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输血前作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至关重要,既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又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既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医护人员及其他的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反映肝功能的酶学指标在肝病诊断治疗中一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已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常规指标,还有一些指标受检测方法、条件限制,不能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9.
20.
实验室酶学指标在肝病的诊断治疗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使得实验室一些酶学新指标开始逐渐在实验室开展起来,使它们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应用,也使得人们对肝病酶学新指标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实验室酶学新指标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的作用和意义,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如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把这些项目系统和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它们对肝病治疗和监测能力,形成更加明确、更有效的诊断标准,以发病率、试验项目的诊断效率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倨,为临床建立合理的诊断流程,更好地发挥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未来检验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文章将近年来实验室酶学新指标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