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患者,男,67岁,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年,反复出现排尿困难1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曾因“前列腺增生”在外院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排尿困难,给予哈乐、高特灵等仪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排尿费力、尿线细等下尿路梗阻症状无改善,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膀胱颈挛缩”,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39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生前列腺包膜穿孔6例,电切综合征(TURS)3例。术后随访1月~3 a,术后尿失禁2例,术后3月内大出血2例,后尿道狭窄2例,尿道口狭窄12例,术后1年出现尿潴留2例。术后3个月最大尿(Qmax)12.5~23.3 mL/s,平均18.7 mL/s;IPSS评分6~17分,平均9.5分。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可靠,前列腺尖部腺体残留是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先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后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膀胱穿孔和电切综合症,术后并观察随访6~20个月,均排尿通畅。1例患者排尿困难经间断尿道扩张后症状缓解。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适用于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4.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并发严重肺功能不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对 2 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并发严重肺功能不全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 (TURP)的围手术期处理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BPH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年龄 68~ 81岁 ,平均 75.4岁。前列腺增生 度 8例、 度 1 3例。 5例有慢性尿潴留 ,留置导尿管 ;1 6例严重排尿困难 ,间歇性尿潴留发生 2次以上 ,最大尿流率均 <1 0 ml/s。并发膀胱结石 2例 ,尿路感染 3例。1 .2   肺功能测定肺功能采用日本 Chestac- 65型肺功能检查仪 ,按常规方法进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继发囊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术后6~24个月(平均13个月)再次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间隙性血尿发作,口服α或M受体阻滞剂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膀胱镜检查诊断为部分前列腺残留合并继发囊性膀胱炎,再次行残留前列腺腺体汽化电切和囊泡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8~31 min,平均16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3~5 d,平均3.3 d。术后病理:前列腺增生合并囊性膀胱炎。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8例排尿畅,血尿消失,2例术后6个月仍有轻微尿频、尿急、夜尿增多,采用α受体阻滞剂口服治疗,无尿漏和尿失禁并发症。膀胱镜复查: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尿道光整,无囊泡复发。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腺体残留可继发囊性膀胱炎,再次手术汽化电切残留腺体及囊泡,保持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尿道光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Yang WZ  Guo JY  Li Y  An F  Zhang YQ  Ma T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11):1011-1013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2005年到2008年,2例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60 min,原夜尿次数5~6次/夜、现夜尿次数2次/夜,术后患者IPSS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结论: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后尿潴留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仍能够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三家医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3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前列腺抗原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结果327例患者中PSA在4~10ng/ml间者共112例,PSA在10~20ng/ml之间者共1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27例,其中有21例患者的PSAD值高于0.1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有助于更好地鉴别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86岁高龄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有血尿伴排尿困难症状,肛指检查示前列腺增生,质地中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为0.867ng/m L,B超示: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膀胱内较多血块,前列腺增生。结合文献分析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泵洗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电切病理结果显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术后CT疑胰腺有转移病灶,9d后死于晚期肿瘤。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罕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为血尿及排尿困难,需行病理检查确诊;由于治疗方法有限,生存期较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例169岁.进行性排尿困难4年于2000年3月12日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增生,质硬,中央沟消失,表面欠光滑.B超示前列腺7.5 cm×6.8 cm×6.5 cm,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结节,向膀胱内突出,PSA:1.82μg/L,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鳞癌,给予前列腺外放射治疗,排尿症状缓解,1年后肺、肝、骨多处转移,死于多脏器衰竭.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3年前因排尿困难伴肉眼血尿,在我院诊断为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多发憩室并多发结石,行“TURP+经尿道膀胱结石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后病理符合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症状改善。术后半年症状再发,性质同前,再次来我院就诊,行膀胱镜检,诊断后尿道膀胱颈疤痕形成,第二次入院行“膀胱颈电切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尿道汽化电切与等离子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6例,分成2组,3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P组)治疗,4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TUPKP组)治疗.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重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月最大尿流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UPK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TUVP组(P<0.05), TUVP组5例出现并发症.结论:TUPKP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前列腺增生方法,比TUVP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术后发生前列腺癌 (PCa)临床并不罕见。 1990年至2 0 0 2年 ,我院诊治 12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2例。年龄 63~ 82岁 ,平均 74岁。均曾因症状性BPH而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术后病理示BPH ,其中 3例伴有前列腺急、慢性炎症 ,1例伴有前列腺不典型增生。术前直肠指检 1例可触及前列腺小结节。7例术前PSA >10ng/ml 1例 ,4~ 10ng/ml 3例 ,<4ng/ml 3例。患者术后10个月~ 14年 ,平均 5.6年 ,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或疼痛而再次就诊。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由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及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6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长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0例。对照组术后留置导尿管7 d, 观察组术后留置导尿管3 d, 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的排尿情况、术后6周复查时的尿道功能、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的排尿情况、术后6周随访时的尿道功能、IPSS评分、QOL评分及相关并发症(下尿路症状、尿道狭窄、尿失禁、血尿)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周患者复查时, 两组患者的Qmax均显著提高, RUV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3 d与7 d拔除导尿管都是安全可行的, 但3 d拔除导尿管可使患者尿路感染的...  相似文献   

14.
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26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A组),20例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结果:随访12-40个月,A组有3例术后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8.4个月,无尿道及前列腺窝转移;B组有4例术后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5.4个月,5例随访期内因前列腺增生再次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论:膀胱肿瘤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可减少经费,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2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开放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均有病例因并发症需要再一次手术治疗。我院1989~2002年对267例BPH患者行开放手术,术后发生排尿困难2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2例,年龄55~77岁,平均66.3岁。经膀胱前列腺摘除15例,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7例。术后5~12 d拔除气囊导尿管,近期排尿通畅。排尿困难发生时间为1~6个月。症状起初为排尿困难,有时呈滴沥状,排尿时间延长。残余尿量为60~350 m l,平均90 m l,最大尿流率(Qmax)<10m l/s,患者均行B超、CT、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后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20例,其中伴有假道者12例、伴2处以上狭窄者5例、合并尿道闭锁者5例;行经尿道瘢痕汽化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1~2周。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39min。随访2~10个月,18例一次治愈,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Qmax)均〉15ml/s;1例拔除尿管后2周尿线变细,Qmax〈9ml/s,行定期尿道扩张6个月后治愈,Qmax〉15ml/s;轻度尿失禁1例。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复杂性后尿道狭窄安争有效,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同期电切术30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0例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 18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 (A组 ) ;12例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B组 )。结果 随访 4~ 6 0个月 ,A组有 10例术后复发 ,异位复发 6例 (占 6 0 % ) ,无尿道、前列腺窝及膀胱造瘘口的转移或种植。B组 7例复发 ,异位复发 5例 (70 .1% ) ,3例随访期内因前列腺增生症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论 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 ,在切除肿瘤后应用Ellick吸除器吸尽切下膀胱内组织后再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 ,可以减少膀胱内肿瘤细胞种植机会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电切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手术经验.方法 本组36例患者,年龄68~89岁,平均76.5岁.术前IPSS评分为(18.3±3.1)分;总PSA分别为(60.1±35.4)ng/ml;最大尿流率为(9.4±2.8)ml/s.穿刺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Gleasn评分为(7.3±1.8)分.Whitmore临床分期C期10例,D期26例.36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时行双睾丸切除术,术后加用(氟他胺250mgtid或者比卡鲁胺50mgqd),行全雄激素阻断.结果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6例(16.7%)术后出现尿失禁,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术后大出血,二次手术止血后恢复顺利,1例术后4个月再次出现排尿困难,再次行TURP后,患者排尿通畅.随访24~55个月,死亡13例,其中死于前列腺癌10例,平均生存32个月,死于其他疾病3例.术后患者排尿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尿流率(17.5±3.5)ml/s,术后IPSS评分(8.1±3.4)分.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有效方法,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提高尿流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开放手术15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55例).70例患者中尿道狭窄29例,膀胱颈尿道口狭窄和/或挛缩23例,膀胱颈尿道水肿3例,前列腺尖部腺体残留5例,BPH复发3例,膀胱逼尿肌无力4例,神经源性功能障碍1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手术治疗60例.结果 6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6个月,均排尿通畅. 9例患者保守药物治疗后排尿困难缓解.膀胱造瘘1例.结论 BPH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尿道狭窄、膀胱颈尿道口狭窄或挛缩及膀胱颈尿道水肿、腺体残留、BPH复发及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及药物治疗是解决BPH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等离子束前列腺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297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束双极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 子束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PKRP)297例。前列腺重量35~102g,平均52g。 结果:PKRP手术时间40~65 min,平均51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34~80g,平均46g。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4~5d拔除留置导尿管, 全部病例排尿通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31.5分降至术后6.8分(P<0.001)。最大尿流率术前平均6.3 ml/s升至术后18.6ml/s(P<0.001)。术前残余尿平均97ml,术后降至平均10ml。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4例, 继发性前列腺出血2例,尿道狭窄1例。 结论:经尿道等离子束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